林莲仙,女,字碧漪,号蕖浦,宝陇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林舜阶,字祖泽,广东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校医兼讲师。后任汕头市市政厅卫生科科长兼同济医院院长、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军医处上校处长、揭阳县县长等职。
林莲仙承家教从小勤奋好学,熟读《楚辞》和其它古诗文。1931年毕业于汕头市广州旅汕小学,1937年毕业于汕头市立女子中学。1940年在香港参加全国41所国立大学统考名列第一,获享受国家侨委和教育部每年奖学金分别800和600大洋的待遇,分配到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就学。因敌机轰炸昆明,被保送至上海暨南大学就读商科银行系。又因学校所在地沦陷,只得辗转湘粤,奔波经月入中山大学就学,194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教师,1975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秘书、崇基学院中文系主任、中文大学研究院文学部委员及亚洲课程部导师,并取得博士学位。曾应聘为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南洋大学硕士学位校外考试委员、岭南学院和澳门东亚大学客座教授。为第一个接受“东南亚国家大学交流计划”的赞助,被聘为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法政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的访问教授。
1975年以来努力推广祖国的普通话和书法艺术。她的书法谙熟诸体,擅长篆隶,多次举行书展。由于服务社会文化业绩突出,1985年获港督尤德颁发的英女皇荣誉奖章和奖状。
对中国的语言学、古典文学、历史学深有研究,出版了《蕖浦论文集》(1984年)、《古文选读》、《潮州旧事》。语言学方面的成就突出,尤其对潮州话的研究。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出版了《楚辞音韵》、《潮读反切音标两用正音表》、《粤读反切音标两用正音表》、《普通话反切音标两用正音表》、《客读反切音标两用正音表》等系列著作。透过对屈原《楚辞》的研究比较,得出潮州话是中国最古远方言之一的结论。关于潮州方言研究的论文还有《从历史论潮州方言》、《论汕头话的声母》、《潮语的阳上调》、《潮语的构词法》、《论香港潮州人的言语》等,平生的论著几百万字。1990年汕头大学举行第二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她还特地寄来有关潮语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