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新闻报道

传承技艺留住文脉 复兴古寨龙韵精神
——《龙湖古寨:整体提升促发展 千年古寨焕新颜》系列报道之四

2020-12-24 19:35:00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继续龙湖古寨综合提升工程。如果说环境打造和文物修缮是修复龙湖古寨受损躯体的话,那么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和历史文脉就是复兴这座千年古寨的龙韵精神。近几年,随着外界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古寨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会,在各方的努力下迅速成为龙湖古寨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柱。

解说词: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开幕式上,龙湖飞龙团富有张力的《盛世腾飞》舞龙表演技惊四座。但让大家人不曾想到的是,这样精彩绝伦的传统艺术表演却也曾遭遇瓶颈,陷入沉寂,直到被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借着古寨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龙湖舞龙才慢慢重现辉煌。

同期声:潮安舞龙非遗传承人许齐群:我们龙湖舞龙队成立到现在历史非常久,最初的初衷是逢年过节来舞龙,祈求国泰民安,渲染节日的气氛,创造龙湖龙韵精神,龙湖现在慢慢发展成一个旅游胜地,我们这条龙也是潮州市非遗文化遗产,伴随龙湖古寨旅游事业发展我们也在集中精力发展活动。

解说词:许齐群作为潮安舞龙非遗传承人,现已接替父亲许两声成为了舞龙队教练,在与龙结缘的岁月里,他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中完善每个套路的动作,力求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展示最美的龙湖飞龙。

同期声:潮安舞龙非遗传承人许齐群:作为本地人,东道主,我们也在尽最大的能力,为乡里增添一点色彩,展示给游众欣赏,尽量用最美的姿势,展示在游人眼前。

解说词:龙湖镇的竹编油纸花灯制作技艺始创于清末宣统年间,在发展中逐渐成为湖边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具有独树一帜的地方工艺特色。潮安竹编油纸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林俊平一家坚守传统,世代从事竹编灯笼的制作。

同期声:潮安竹编油纸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林俊平:(这门手艺)是从我曾祖父、到爷爷、到父亲、到现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有空的时候就制作,现在做灯笼也是为了把手艺传承下去,我的子孙也是全部坚持学习,就连儿媳妇也加入学习中来,为了不失传,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龙湖的灯笼。

解说词:“让更多的人看到龙湖的灯笼,”不仅仅是林俊平一个人的愿望,为了让油纸花灯产业重新焕发活力,龙湖镇积极筹措资金,在全镇范围内开办了花灯制作工艺培训班,让林俊平对有学习兴趣的青少年进行教学,同时还发动华人侨胞助力宣传,把挂灯笼的习俗带出国门,将潮汕历史文化传向世界各地。

同期声:潮安竹编油纸花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林俊平:以前做的类型少,现在做的就多了,六角、葫芦,大的比人高、小的不足十厘米,别人需要哪种我们就做哪种〃销售到新加坡、香港、泰国。现在周边村居的游神赛会,用的也全部都是我们的灯笼。

现场声:记者许泽杭:近年来,包括竹编油纸花灯和舞龙在内,龙湖镇已经申请了潮安木雕、潮安毛笔、龙湖酥糖制作技艺和龙湖炖糕制作技艺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人。而在申遗之后,这些龙湖特色的传统文化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成为龙湖镇文旅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期声:龙湖镇党委委员吴月银:助力龙湖舞龙、毛笔、木雕、特色小吃等具有龙湖特色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延续古寨文脉,不断提高古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培育发展文旅消费新业态新起点,推动乡村旅游、历史文化和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为我镇文旅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功能,积极推动潮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