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区有关部门获悉:去年以来,我区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导向,结合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治,突出抓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举力完善布及全区的水利基础设施,着力补齐生态环境欠账,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生态基础。
据悉,我区进一步完善镇(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和村垃圾收集点等设施,投入2097万元购置59辆垃圾收运压缩车辆配套至各镇(场)使用,改造提升龙湖镇、庵埠镇、金石镇三个镇的压缩站。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并投入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可处理垃圾量达12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并与各镇(场)垃圾收运体系无缝对接,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借助“六城同创”“治七乱”行动有利契机,我区还坚持建管结合,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整治提升,共拆除辖区内各河、溪、沟、渠、塘沿岸5米范围内违法构(搭)建物面积41.32万平方米,清淤39.6公里。不折不扣全面落实河长制,把水环境治理好、管理好、保护好,重塑岭南水乡全新风貌。目前,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水利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彩塘镇生态水乡规划建设成效初显,已整治水域约85公里,红旗溪、宏安溪等6个水域的样板工程示范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