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走近铜胎掐丝珐琅器艺术

2015-01-20 20:00:00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主持人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今天我们将镜头对准潮安的另一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器。说起珐琅,或许许多人会觉得陌生,但如果告诉你,珐琅就是景泰蓝,许多人就会把它和皇室联系起来。那么在潮安有这样的好工艺吗?在凤塘镇的这家企业内,珐琅这种宫廷绝技正被一次次演绎和创新。

一、雍容华贵的掐丝珐琅器

珐琅器又称景泰蓝,其制作工艺源于欧洲和西亚部分国家。元朝时期,忽必烈征战西域,带回很多制作珐琅器的能工巧匠,珐琅技艺开始在中国流传扎根。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其制作技艺和创造理念慢慢改变,作品开始出现中国元素。至明代,制作工艺已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清乾隆时期,古代书画名迹被巧妙地运用到器件的图案纹饰上,绘画艺术与珐琅工艺完美结合。珐琅作品色彩斑斓,富丽堂皇,有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和瓷器的细腻,艺术上已达到极致。

东泰公司展厅内飘荡着若有若无的陈香气息,珐琅器件雍容华贵,流畅的纹理,粲然的鎏金,精湛的錾刻,站在这里,记者突然就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好像正置身在金碧辉煌的皇宫,欣赏、把玩精美的艺术品。

东泰陶瓷公司珐琅器项目技术主管徐啸鸿:0071我们看到眼前有一座香炉,上面冒着缕缕青烟,非常有美感,徐厂长,香炉是不是我们比较有代表性的珐琅器呢?香炉在我们整个公司来说其实是一个主打产品,也是我们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作为外行人,怎样欣赏一件珐琅器?应该是从那些方面去看看它属于那个级别的珐琅器。欣赏一件珐琅器,首先要看它一个器型,整个形体,再有掐丝的效果,比如这些掐丝珐琅,整个纹理、气息、主题、风格都非常鲜明,它的着色非常自然。然后再看整个造型上的一些做工,我们增加了一些錾刻的效果,旁边所有镂空的地方都有一些手工的錾刻,再把这些以中国最传统的方式进行馏金,它既能保留,就是保留几百年它的颜色都不会变化,只会越来越漂亮,整个器型上它所有的细节都是一气呵成的。

宫廷绝技缘何流落民间?东泰公司的珐琅制作工艺源自宫廷艺人李楚仙。据东泰公司的老板柯仁勇介绍,其父亲曾师从宫廷珐琅艺人李楚仙。原来,清朝灭亡后,广东籍宫廷珐琅匠人李楚仙辗转来到潮州,开办珐琅器制作作坊,并将技艺传授给柯仁勇的父亲柯为强。为此,柯仁勇从小便熟悉珐琅制作工艺。后来,他创办陶瓷企业,开发创作一些工艺瓷器,陶瓷创作的经验相当丰富。1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柯仁勇重新接触和认识了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儿时对珐琅器的美好向往和学习欲望被完全激发起来。后来,柯仁勇和北京方面的工艺师达成合作意向,组建技术团队,致力于铜胎掐丝珐琅器的挖掘、研究和开发。成功地研制出厚胎铸铜配方,解决釉料附着问题,珐琅制作技艺达到行业的顶尖水平。

二、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

(下节导视:铸胎、掐丝、焊丝、点琅、烧琅、錾刻、鎏金……大大小小四十多道工序之后,粗糙的原料华丽转身,铜与火完美结合的背后,是什么创造了一个个艺术的奇迹?《厚德潮安》之《走近铜胎掐丝珐琅器艺术》正在播出。)

主持人王漫:高贵典雅,富气逼人的珐琅器是否会让你眼花潦乱呢?是否带来视觉上的惊艳和震撼呢?专业人士说,珐琅器是铜与火的艺术,它既运用了青铜的工艺,又利用瓷器的技巧,同时大量引进绘画和雕刻技艺。如此说来,集中国传统工艺于一体的珐琅制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更有分量更具诱惑力?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东泰公司珐琅器的生产基地,一起来揭开珐琅制作的神秘面纱。

珐琅制作一般要经过设计、制胎、整胎、掐丝、焊丝、点琅、烧琅、磨琅、錾刻和鎏金十道大工序。其中设计、制胎、整胎与陶瓷制品早期制作的工艺十分相似。掐丝、点琅、錾刻和鎏金是所有程序中最具特色的工艺。其中掐丝是基础工序,也是关键工序。百度上解释,掐丝就是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那么,其貌不扬的细铜丝是如何完成精美的兑变呢?

东泰陶瓷公司珐琅器项目技术主管徐啸鸿:这是铜丝吗?这就是铜丝,我们技师利用这些铜丝,经过他们手上这些小工具,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铜丝大概有多薄,好象一张纸那么薄。它的薄度是03毫米。他们现在是在制作一些珐琅上的金丝吗?对,他们在制作的正是我们每一件珐琅器上精美的图案,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制作的。所有图案都是用这种方法手工把它们做出来的,这大概要学多久,这个学习周期会很长,能让他们独立操作至少得两年以上时间。

二十九岁的章青是东泰的掐丝老技师了,当她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便开始学习掐丝工艺,如今,冰冷的铜丝在她的巧手下瞬间化身为缠绵的枝藤、可爱的图案。十几年来,她带出一代代技术精良的掐丝技工。看到美女技师这手绝技,我们的主持人也禁不住想体现一下。

技术工人章青:手顶在这个地方,然后把这边束住,往下面弯,弧度搞开来,镊子夹住中间这个地方,手心朝上,这个手拉着这根丝往后面放,这个手转,一般象这样,象做茶草的那些图案都用得上,比较常见的,算是基本功吧。谢谢,我刚刚学了很久,才折出这样一个花纹,但这只是珐琅器上一个小小的花纹,最简单的我都觉得很难,可想而知,一件珐琅器的形成需要多大的工夫和技巧。

铜丝变成图案只是掐丝的第一步,依照图纸把图案一个个搬到器型上,拼接、粘合成新的、大的纹理图案,才算完成整个掐丝过程。

点琅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因为掐丝的图案都有一定的弧度,必须经过反复的填料、焙烧,才能让釉料跟铜丝更好附合,图案才能变得更为饱满。

东泰陶瓷公司珐琅器项目技术主管徐啸鸿:这是第几次点蓝?这是第二次了,第二次烧制以后,如果整体的光泽度、饱满度还不够的话,再进行第三次烧制,三次不行还要反复烧制,达到一定的效果才可以。这个根据什么来判断?根据表面的饱满度。

而在点琅这个关键点上,东泰的厚胎掐丝珐琅工艺又与传统意义上景泰蓝制作有所区别,技艺更胜一筹。

东泰陶瓷公司珐琅器项目技术主管徐啸鸿:点琅方面我们做的是铸胎彩色珐琅,跟我们所认知的景泰蓝有些差异,景泰蓝是用纯铜板敲制而成的,它的膨胀系数、包括铜的稳定性都非常好,而我们在铸铜上就得注重很多事情,注重釉料与胎体的结合,我们要考虑它的膨胀系数,包括它的附着率,主要我们在自己的原料上进行研发,加入一些秘制方法,解决釉料与铜胎的附着问题。

点好琅的器件经过烧制、洗琅之后,就进入錾刻和鎏金程序。经过这两个程序,器件上的浮雕图案立体分明,整个器物越发流光溢彩。

在完成一整套四十多道工序之后,一件珐琅器皿才算成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八九个月的时间。雍容华贵、精美绝仑的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在无数工艺品越来越依赖机械制造的今天,纯手工打造的珐琅器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主持人王漫:珐琅是舶来品,十四世纪的第一次抵达,即和中国传统工艺结缘,直至融为一体。而今,这朵西洋奇葩又落户东泰,这一次,它和潮安古老的工艺再次完美结合,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行远心自尔,艺术无止境,我们祝愿东泰的珐琅再焕异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