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核雕艺人郑良枢 方寸间的鬼斧神工

2021-06-28 09:46:35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C0041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叫做《核舟记》,文章里面所说的,是一个叫王叔远的核雕奇人,他能够在一粒小小的果核上,雕刻出器皿、木石、乃至人物,而在我们潮安东凤镇鲲江乡,也有这样一个核雕艺人,在方寸中雕刻出精妙绝伦的大千世界,他就是郑良枢,今日,《厚德潮安》栏目组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他的核雕世界。

走进郑良枢的工作室,眼前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令栏目组大为惊叹。它们实在太小了,“长不过寸,高不过分”,稍不留意,你都发现不了那些细小的核雕作品摆放在哪里。

C0025主持人 王漫:我刚才观赏了这些作品,真的是叹为观止。良枢兄,想请问下这些作品都非常精细,这些都是用什么核雕的?核雕艺人 郑良枢 :比如这个是桃核,这边这个就是乌榄核。//一般这些都是增城过来的乌榄核,我们广东增城的乌榄核比较大颗。

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广东地区雕刻艺术之一,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以浮雕、圆雕、镂空雕技法为主。

C0025良枢 :这些都是手工雕刻,(连)刻刀都是自己做的。//比如这个《瑶池歌会》就是浮雕款,浮雕和通雕。这个是镂空雕,比如这个《知足常乐》,这个就是高镂空的,这个《喜庆》也是属于高镂空。主持人:镂空雕就是核雕里面比较典型的一种雕刻技法?良枢 :是的,它比较典型。像这个,我是采用了我们潮州特有的“龙虾蟹篮”的雕刻方式。主持人:我看一些潮州木雕里面也是有一种蟹篓的雕刻方法。良枢 :将潮州木雕的龙虾蟹篮演绎出来,里面这条丝是0.4毫米。这条属于篮索。主持人:在榄核上面雕刻,可能难度更加大吧?良枢 :这条在这些(作品)里面属于难度最大的。因为这条(绳索)跨度太大。主持人:当时雕的时候有什么技法呢?怎么样才能雕成0.4毫米?良枢 :0.4毫米这个当时是先定形,然后再慢慢从里面剥出来。

眼前的这个结构复杂的核雕作品《三十二环龙虾蟹笼》,同样是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上完成的,作品中包含了渔船、螃蟹、鱼虾、竹笼等物品,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而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三十二环居然是环环相扣的。

C0025良枢 :像这个32环,32环环环相扣,在这个榄核里面雕出来的。主持人:当时雕刻的时候有哪些比较特殊的雕刻方法?良枢 :主要是做一些“七”字形的刀,然后在(橄榄核)里面慢慢掏出来。它的难度在于环环相扣,如果一个环断了,那这个《32环》就前功尽弃,因为这些(环)是最后做的,//C0028主持人:良枢兄,我非常好奇这些作品的雕刻过程是用什么雕的呢?良枢 :我(雕刻的)工具是自己特制的,我有一个工作台,我带你过去看看。主持人:非常好,我们去看一下良枢兄的工作台。

(特技过场)C0029主持人:这些就是你特制的刀具?良枢 :(这个)就像那件32环一样,得用“七”字形的刀。主持人:这个就是“七”字形的刀?良枢 :是的,自己特制的。用“七”字形的刀慢慢在里面雕刻。主持人:那类似镂空得用哪种刀呢?C0030良枢 :像这种蟹脚,得用薄一点的(刀),薄一点的在里面雕。还有角的(刀),三角的(刀)起线比较好。主持人:不同的形状(的刀具)有不同的用途。

郑良枢告诉我们,像这种高难度的核雕作品需要用特制的刀具进行雕刻,在雕的过程中,需要从外到里,一层一层地去雕刻,所以要像这样能够层层地细雕下去,主要还得有这种特制的刀具,因为它特别细小,方便雕刻。

(节目导视:郑良枢潜心钻研核雕艺术,在核雕这门传统技艺上不断地创新,一枚小小的果核,在他的刻刀消减雕刻下,变成独一无二、新颖别致的艺术精品。《厚德潮安》之《核雕艺人郑良枢:方寸间的鬼斧神工》正在播出。)

郑良枢非常喜欢雕刻,最初从一些根雕开始,六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从电视栏目看到有关《榄雕》作品的介绍,开始尝试学习微雕。他访问民间艺人,查阅相关资料,并且找到雕刻必须的工具和橄榄核,尝试刻些简单的作品。

C0044//良枢 :从2009年在一个电视节目看到(作品)《核舟记》,它就是核雕,慢慢地就喜欢上这个,就想尝试做一下,从难度比较小的浮雕先做。慢慢地就做到镂空,难度更大的就是高镂空,比如这个难度一步一步增大。像这个《放风筝》,两条线达到0.4毫米。//良枢 :工具就是做到哪儿,需要用到什么(就做什么)。有的需要“七”字形的,有的需要“圆形”的,这些(工具)都是做到哪里,需要什么工具就自己设计,自己做出来。

榄雕的制作,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要选择比较肥厚,而且可雕刻的凸起面积较大的榄核,这样可为后面的创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C0033//良枢 :相对来说要做人物的面部就得选相对饱满一点的(榄核),做出来人物的脸显得比较“有肉”,饱满一点。需要瘦长一点的(作品)就选取瘦长一点的(材料)。//瘦长一点的主要是适合做像关公的站势之类的,或者是观音,站着的(观音)之类的就比较好。C0034//良枢 :(因为)要体现人物的表情,要体现人物的表情相对比较难,每天都是人看“人”,要雕得看得出表情就相对比较难了。

郑良枢说,当一个核雕匠人较容易,但要成为一个核雕艺术家却需不断磨炼。核雕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精细,从选材到布局,都要因材施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艺术感。当然,练就这些技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制作一件作品,通常要经过画图、打胚、雕刻、打磨等十多道工序。

C0036主持人:我刚才看良枢兄在雕刻,觉得非常好玩,自己也想来体验一下。良枢兄,一般都得怎么雕?良枢 :得这样子(拿),要雕这里,这只手就不能放在这里,怕刀子划到手。主持人:刀要怎么握呢?良枢 :正常应该这样,像拿笔的姿势来拿(刀)。C0037//主持人:我刚刚在榄核上面刻了一点线,我觉得难度好大。可想而知,如果要在一颗榄核上面镂空、浮雕或者是环环相扣,确实难度真的很大。

在核雕创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近十年来,郑良枢在核雕这门传统技艺上不断地创新,而且还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新的题材作品。

C0025//良枢 :这个是双层的,里面可以旋转的,我给它取名《桃园三结义》。//多层的雕刻方法我采用了牙雕“玲珑球”的方法。像这个,我做了三层,三层都可以转动,(也是采用)牙雕“玲珑球”的做法,三层都可以转动的。//(这个是)《核舟记》的做法。现代版的《核舟记》,名叫《春江花月夜》,里面的人物达到53人。//主持人:每一扇窗都是可以活动的?良枢 :是的, 每一扇都可以活动的。//主要是浮雕和镂雕,然后这些门窗得安上去,(最大的)难度就在这里。船底下还有《春江花月夜》那首诗。C0044//良枢 :比如这条线,跨度是相当大的,目前为止,这条线(在所有作品中)是难度最大的,跨度大难度就大。

(作品展示:知足常乐、喜庆、放风筝、瑶池会与七女仙乐、跳绳、三十二环龙虾蟹篓、龙虾蟹篓、渔樵耕读、抗旱、春江花月夜、琴棋书画、桃园三结义、桃林、顶肚脐)

郑良枢的核雕作品,始终贯穿着“精、细、奇、巧”,雕工细腻而不拘泥,整体与局部丝丝入扣。话语不多,性情温和的郑良枢告诉我们,他的作品是不经意的产物,艺术本不需要特意而为,特意为之流于匠气,而不经意则是灵感迸发的结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看似没有章法的每一刀却是技艺谙熟于心,刀与人融合为一体,每一雕每一刻看似偶然,效果却奇崛突兀,意想不到的神韵也在刻刀下慢慢流淌渗透出来。细细把玩欣赏,独特的韵味令观者回味无穷。

现在,郑良枢的微雕技艺已得到业界的认可,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小小橄榄核构筑起郑良枢多彩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叙述,可以追忆,还可以憧憬,橄榄雕无疑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感受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C0014主持人 王漫:一粒小小的橄榄核,在我们眼里可能没什么用处,但到了郑良枢手中,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摇身变成艺术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现代版《核舟记》,正在鲲江这个小村落里,在核雕艺人郑良枢手中被演绎着。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