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微型潮剧:潮州铁枝木偶

2021-06-28 09:46:15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在我们潮安的金石镇,有这样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木偶团”,它就是“金石龙阁木偶团”,今日,厚德潮安栏目组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潮州铁枝木偶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场声:)陈培森:小姐来走,主持人 王漫:行起。

(第一个画面用主持人与陈培森一起参观镜头)潮州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因采用三段铁枝安在木偶人物背后和双手的竹孔上进行动作操纵,后定名为“铁枝木偶”。铁枝木偶戏舞台布置与其它木偶品种不同,台面装饰华丽精致,多采用潮绣品,有横眉对联,中堂,因演出剧目多与潮剧相同,堪称“微型潮剧”。

C0022主持人 王漫:培森兄,我看这些木偶好像跟舞台上的不太一样,其中一些为什么没有头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铁枝木偶传承人 陈培森:因为木偶是组合的,由几部分组成。比如这个是脸谱,这个是头帽,然后要装扮什么人物再来装扮。主持人:就是这个头还可以自己装配的?陈团长:是的,由我们剧情(需要)的人物来装配。

一只木偶是分为“纸影身”,“纸影头”和“纸影帽”,其中“纸影头”和“纸影帽”这两部分是活动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剧情和身体进行自由组合,所以,一个木偶团需要大量不同行当的“纸影头”和“纸影帽”。

C0008//陈团长:一个班戏正常来说就40身木偶,然后按照表演的剧目,(需要)什么角色再来装配。它分为头、头盔和帽,还有脸谱,要什么(角色)再来装扮。//像前面这个,就是“包公审郭槐”。现在欠一身“包公”没(做出)来,这是牛头马面,这是郭槐,这是皇帝。就是说做什么戏,就按照它的剧场来装配这些木偶。

为了让木偶看起来更加生动,陈培森对木偶的造型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舞台视觉效果。

C0022//陈团长:木偶最开始只有8寸,现在像这样,1尺6,大了一段,刚好翻了一倍。为什么要(改)大呢,就是说发展时期,在清末时期,就8寸,等到民国,解放前这个阶段,已经是一尺,等到解放后,七八十年代,那时候就1尺2跟1尺4,2000年后就变成现在1尺6,就翻了一番。形状一样,构造一样,(变大)就是要适应观众(在)台下看到。如果太小,纸影棚也小,一围起来后面的观众就看不到,大的后面(观众)就能看到。

而眼前这些表演用的铁枝木偶,大多数是陈培森和他的家里人制作的,那么,怎样才能制作一只得心应手的铁枝木偶?

C0022//陈团长:铁枝木偶整体都是我们的地方特色,它的服饰是我们的潮绣,它的脸谱就是我们的大吴泥塑。就得通过像这样做绣片,这就是做了一件服装,做完再来剪。//陈团长:这个就可以用来做(穿这套衣服)的角色。这块木头就要选桐木,比较轻,比较容易表演,拿了手不会太酸。这里就要装上它的脚。主持人:那装完(身子)是不是就直接穿上衣服就好了?陈团长:是的。像这样就可以穿进去,然后再来装订(衣服)。

潮州铁枝木偶是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型较小,木偶身着潮剧戏服,神态栩栩如生,由艺人在幕布后操纵,演出多采用潮剧剧目,文戏、武戏、折子戏和短剧剧目达2000多个。

C0024//陈团长:主要还是传统的剧目,潮剧,类似《京城会》、《彩楼记》、《八仙庆寿》,《八宝与狄青》,《段红玉》、《刘咬脐》,都是一些吉祥的(剧目),《一门三状元》、《一门三进士》。

陈培森还告诉我们,潮州铁枝木偶的表演单单是靠三根铁枝来操纵完成,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操纵者仅用三只铁枝,采用推、拉、 提、拨、抖等技法,表演出如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等高难度动作和杂技表演。

C0024//陈团长:我们铁枝木偶在舞台上(表演),总结来说就是“推、拉、提、拨、抖”,大概就是这些动作的分解。//“推”意思就是这个木偶往前推,也是向前走的意思,“拉”就是走回来。“拨”就是古装小姐有袖子,这样子就是“拨”。“抖”,一些激情的东西,比如生气气成这样,或者翻跟斗也是属于“抖”。还有像(展开)这把扇子,这些技巧动作。“提”就是两只脚提起来,像在飞天。大概就是由这些动作来分解,按照剧情来配合。

(节目导视:自小与铁枝木偶作伴的陈培森,如今他子承父业演绎着铁枝木偶的传奇,并推陈出新,希望把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厚德潮安》之《微型潮剧:潮州铁枝木偶》正在播出。)

陈培森,潮州金石龙阁木偶剧团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铁枝木偶传承人。16岁即开始从事铁枝木偶制作和操作表演,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是当地木偶剧团设计制作和表演的主要骨干,其操作表演的木偶戏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外木偶节,广受海内外好评。

C0027//陈团长:这套是2000年我们去南斯拉夫表演。因为我们1993年、1996年去外国表演都是用我们潮州的传统戏剧。2000年就(想把)我们传统戏剧革新,因为外国有一些听不懂我们的语言,所以我们用这个“潮州大锣鼓”,把这么多人物的面部表情,吹唢呐的,它的面部表情就做得非常生动,演奏一首叫《潮州大锣鼓》。

1993年,金石龙阁木偶团应国际木偶协会德国分会的邀请,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民木偶团体赴欧洲演出。潮州铁枝木偶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表演技艺和优美的音乐唱腔三大特点,而受到国际木偶界的瞩目和欧洲观众赞扬,被誉为“中国乡土艺术之瑰宝”。2000年,该木偶团代表中国参加白俄罗斯、南斯拉夫国际戏剧节演出,荣获一等奖。尽管金石龙阁木偶团已经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但是陈培森和他的家人们还是会经常在家练习表演铁枝木偶,小小的木偶,到了他们手里,个个身怀绝技,多才多艺。

(一段绝技演示:舞绸、抽纸龙、草杆心提瓶子、孙悟空飞天舞棒、翻筋斗、孙悟空变脸、猪八戒灭烛点火、唐僧写字)

C0004主持人:近几年,金石龙阁木偶团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利用假期到学校开展木偶戏表演和教学活动,将这门技艺推广到学生群体中去。我们现在就跟随陈团长他们一起去看一下。(接现场镜头)

C0025主持人:我刚才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非常浓厚,模仿得不亦乐乎。想要问一下学生们,当时为什么会想要学习这门技艺呢?学生A:因为我从小喜欢潮剧,自从(得知)学校有这个学习条件,我就参加报名。我看到老师经常去外国学习、表演,我也想跟老师一样,学习后到外国表演。C0026//学生B:一年来我学了几个动作,现在就觉得容易了点,觉得(木偶)就像个玩具一样。

C0035//金石龙阁小学校长 赖秋涌:我们把这种铁枝木偶文化的学习,作为我们学校的一种“校本课程”来抓。通过抓好我们的“校本课程”,来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的教育比较丰富,不会局限于语文、数学、英语这几科的学习,而是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用)传统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到学校的办学更加有特色,争取把这个办成我们学校的一个特点。

传统的铁枝木偶在艺术形式上变化不大,缺乏有木偶自身特色的剧目,而其所演剧目又多属潮剧剧目,在各地民俗活动中又多有潮剧团演出,因此传统的木偶戏已经渐渐失去观众了,对木偶戏的研究传承具有一定难度。

C0029//陈团长:在本土,我们潮州地区,现在按照我们传统戏剧的发展趋势不是很乐观,现在没什么观众。//只有民俗活动,热热闹闹,有这个形式,(但是)观众还是比以前少。另一个就是说观众一少,社会一些同行就不重视。一没有观众,他们为了应付式,演出质量就没有,前景是不太乐观的。

陈培森告诉我们,对于每一场演出,就算没有观众,他都会认真演好,他还不断对木偶戏进行创新,加入地方特色,自创一些和谐的剧本,改用一些名著小说,借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当然,陈培森也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元素,来改变铁枝木偶如今寡淡的现状,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C0026//陈团长:我去年有创新了两个(剧目),(一个)“禁毒”专题,还有一个“反邪教”专题,在我们潮安区三所学校去巡回展演,通过这样的题材去展演,学生的反映非常好,(认为)很有趣,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可以用这种新的题材来表示。

为了将铁枝木偶戏这一技艺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下去,陈培森除了积极创新表演剧目外,还将这门技艺带入校园,将传承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C0029//陈团长:就我现在在想,我们先在学校培养一些年轻一代的后生兄、学生弟,以后我们就后继有人。再者也可以利用学生,因为他们现在孩子时代,我们毕竟年龄阶层不一样,所以有些想法不一样。孩子有一些媒体,像卡通节目,他要是学有一定的手法,我们可以联合。//像2013年我开始写《西游记》,那这个剧目出来也是非常精华。但是我本人能力还是局限,没办法写出那么多题材。但是像这样的发展趋势还是不错,能够走向儿童化的话,还是有市场的。

潮州铁枝木偶作为潮汕地区民俗活动重要的文艺表演之一,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配以优美的潮剧唱腔、潮州音乐和独特的表演技艺,发展成为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持人:潮州铁枝木偶戏历史悠久,表演技艺精湛,是潮州民间戏剧艺术的一朵瑰丽之花,小小的“纸影棚”,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潮剧舞台,锣鼓一响,“生旦净未丑”就要来登台,潮乐谱写历史,木偶演绎人生,潮州铁枝木偶的艺人们用手中小小的木偶,戏说着人间百态。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