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005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这里是位于汕头的铁林禅寺,大家都知道,在寺庙里面,都有大量的佛像,而这些佛像,都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其中,最古老最传统的制作方法就是生漆脱胎,在我身边是来自浮洋乐桥的许日存师傅父子,铁林禅寺里面的所有佛像,都是出自他们父子之手,现在就跟随他们进来去看一看。
“铁林禅寺”内的大雄宝殿,正堂大佛庄严、慈祥,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有别于其他的佛像制作工艺,许日存师傅父子和工匠们,运用古老的生漆脱胎方法,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完成这些佛像的制作安装。正是他们父子俩的辛勤劳动, 使典型的潮州漆器工艺在“铁林禅寺”内得以淋漓尽致地演绎。(快切一小节生漆脱胎佛像特写镜头)
C0020//生漆脱胎艺人 许日存:生漆脱胎的特点是耐用,出土文物里面,好多东西都坏掉,就剩下生漆,剩漆器不会,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漆器已经做到非常好,做到非常精美,出土时,其他文物都坏掉,剩下漆器会完整,作为佛像来说,如果用木,还比较容易蛀,漆的就不会,达濠有些地方,因为社会的变迁,把佛像搬到山洞里,木做的都坏掉了,只剩下漆不会,所以人们认识到生漆是非常好,能保存,一些古老的寺庙,就像佛山的祖庙,里面那些神将就是生漆脱胎,到现在是上千年的历史,还跟新的一样。
生漆脱胎主要用于佛教造像,是古代一种塑像工艺,以天然生漆、麻布、金、银、珍珠贝、蛋壳、颜料等为主要材料,经设计、塑坯、脱胎、打底,施以各种脱胎漆艺的装饰工艺后,经罩光、推光、揩漆历经数十至一百多道工序,形成光亮绚丽的“生漆脱胎佛像”。
C0021//生漆脱胎艺人 许日存:这些比较大型的脱砂像,以前叫做脱砂,这些都是先做雕塑,做雕塑之后,再粘绸布,也有人叫“夹苎漆”,就是粘苎(麻)布,一层一层粘上去,里面还加有一些硬木的骨架,支撑这个体,我们在施工时,像下面这些,虽然是用布做的,人却可以直接站在上面。
潮州生漆脱胎漆器果然名不虚传,一见面就让我们栏目组惊奇不已,这么大的一樽佛像,怎么会是用布做的呢?赶紧跟谁许师傅到他的工作室看看吧。
在许日存师傅父子的带领下,我们栏目组来到他的工作室。出身浮洋乐桥“脱胎漆器工艺世家”的许日存,从事生漆脱胎工作多年,在潮州脱胎漆器界享有盛名。
C0019主持人:这个就是还未完成的脱胎漆器?许日存:这个是莲花座,佛是坐在莲座之上,因为太大樽,所以得分开做,主持人:什么叫脱胎漆器?许日存:就是要做一个脱胎漆器佛像,需要先雕塑,用泥土先雕塑成造型,雕塑之后上面用(苎麻)布和漆一层一层粘上去,一层布三层灰,上到一定的厚度,里面的沙和土脱掉,因为把沙和土脱掉,所以就叫做脱砂。
脱胎漆器,其实就是脱胎换骨,脱的换的就是这个石膏,许日存师傅告诉我们,传统的制作漆器工艺是先塑造好器物形状,定型之后再在其表面涂漆,贴布,涂漆灰,这样一层一层的做上去,达到一定的厚度,漆层干燥后具备了相当的硬度,再把原先作模型的物质去掉,剩下漆外壳,这一环节就是所谓的“内脱”。
C0019//生漆脱胎艺人 许日存:以前最古老的做法就是这身泥塑做好后,布直接做在泥塑上面,就少了这道做模的工序,也是需要做到一定的厚度,才能把里面的土脱掉,这就叫做脱砂,这种做法有缺点,就是因为你在上面一层布一层这样粘上去,造型就不稳定,容易变型,后来创新用模具,这样做起来造型就稳定,//现在这种做法就是先做模,再由模脱出来,这样做起来造型比较准,模具也可重复使用。
在保持传统漆器工艺特色的基础上,许日存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良,把原来的“内脱”改为“外脱”,即是器物造型先经石膏,树脂或硅橡胶等进行翻模之后,再从模具里面制作漆胎,脱去外模而获得所要的胎体。这样既能完好地保留了原有器物的外型特征,使之不变形不走样,又能制作出很精细的花纹,这在以前“内脱”式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C0019//生漆脱胎艺人 许日存:这些是一些经过泥塑做好之后,做出来的模具,就是后来由于工艺流程的创新,做成模具,在模具里面一层一层做出来,//一层漆布三层灰,布的层次粘到一定的厚度,就将模具脱掉,脱掉之后再将一前一后合起来,再用布和漆把接缝接上,就做成了一个空心的漆像,漆像完成之后,让其阴干,再来修胚定造型,因为在脱模过程有些碰伤,需要再修胚。
生漆脱胎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C0055//生漆脱胎艺人 许日存:这是一个打磨的过程,这个过程难度大,你看起来好像很光滑,上漆之后就会发现还有很多地方还很粗糙,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反复补磨,直到磨平整个表面,难度相当大,要经过非常大的努力才能把佛像做到完美。C0056许日存:打磨之后就上漆, 现在就不上生漆,上熟漆,熟漆要加朱红、银朱等传统的材料,再做成熟漆刷上。//上漆之后检查它的整体是否完整, 然后才可以上色和贴金。//最起码有百十道工序。光是一次磨一次补,再磨再补,反复地进行,不是说一次做了之后就可以。
(节目导视:潮州生漆脱胎历史悠久,技艺古老独特,生漆脱胎艺人们世代相传,不断的创新,让这门独具地方特色的古老技艺得到延续。《厚德潮安》之《脱胎艺人在乐桥技艺高超非寻常》正在播出。)
脱胎造像在我国传统的朱、黑等漆色基础上以"真金碾泥为色",即以真金、真银碾成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决了一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艳颜料调和的困难,增加了蓝、绿、褐等多种鲜艳的漆色,且漆色经久不变;有的装饰还用上了刻银丝、刻金丝、螺钿、镶嵌等,使脱胎佛像更加精美。
C0067主持人 王漫:崇生兄,我看这些佛像上面有一些装饰,有一些微型的浮凸的线条,这些是属于什么工艺呢?(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许日存的儿子 许崇生:)这些就是生漆脱胎工艺中的装饰工艺,主要是突出做精细的部分,因为精细部分在做胚的过程比较难成型,难固定造型,所以传统的艺人就总结出这种方法,等胚修整好后,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漆线雕工艺,主要适合做浮棱漆线,袍甲,包括佛像的缨络,这些比较精细的部分是通过漆线做上去的,使立体感更好,造型更固定,能突出工艺性。
漆线雕是采用彩绘、金箔和漆线的装饰艺术来制作神佛雕像,也叫做妆佛,就是装饰佛像的意思,它从一开始就是单纯作为神佛造像的一种装饰技法而存在。
C0067//许崇生:如果是装饰在寺庙、佛堂,需要根据传统来装饰,现在做成挂盘,做成工艺品,主要是取一些寓意比较吉祥的,好意头的题材,适合作家居壁挂,主持人:我看上面好像是凤,许崇生:是,天后圣母是天后,属于凤,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皇后都是用凤来体现。
漆线雕的题材,多集中于吉祥瑞兽、经典历史人物故事等,设计好题稿后在漆器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出浮凸的图形,从而表现出多层次的空间感。漆线雕注重线条美,需用古老的工艺,经过千锤百打,锻造出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再用特别的搓法,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形态丰富而又多变。
C0067//许崇生:像这些就是漆面,漆面就是通过传统的配方,生漆、桐油,包括瓦灰等制作而成,制作漆面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搅拌后需要经过反复捶打几个小时,捶到有一定韧性,//主持人:我看到这里有一些细线,都是用这种漆面做出来的?许崇生:就是用这种漆面搓的,所以漆面需要做得好,细线搓起来才不容易断,//这些比较精细的部分,就是用漆线来制作的。
许崇生师傅告诉我们,“线”的运用是漆线雕技艺的灵魂,也是考究其工艺手法精粗的试金石,它不光是在物体的表面上做出一些凸起的线条,更重要的是,这些线本身是极具表现力的,出身“生漆脱胎和漆线雕世家”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对生漆脱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传承这门古老手艺。
C0067//许崇生:从小就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因为从小我爷爷我父亲都在从事这一行,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也是比较喜欢这些艺术,//学的过程觉得非常有趣,特别是漆线工艺,就像现在的橡皮泥一样,想捏什么造型就什么造型,比较有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争取把这门技艺再进一步做精,做得更好,拓展到其他产品的领域,可以做一些商品化,做一些可供大众欣赏的艺术品。
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许崇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出漆线盘、漆线画等工艺美术品。
C0067//许崇生:这种做法是非常传统的,现在发展到把漆线这道工序做出来展示,就是做在挂盘,做成一些壁挂,专门展示这道工艺,然后再彩色、贴金。
许崇生对生漆脱胎这门技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看来,做漆器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平和的心境,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与他一起加入到保护和发展生漆脱胎和漆线雕的行列中来,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延续生命。
C0098主持人 王漫:潮州生漆脱胎历史悠久,技艺古老独特,堪称艺苑奇葩,生漆脱胎艺人们将脱胎技艺同髹漆技艺相结合,用精细的漆线艺术加以装饰,锻造出色彩瑰丽,光亮如镜的漆器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