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古城潮州的牌坊街上每一座牌坊都有着一段光辉的历史,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为何能在府城中立坊扬德呢?《厚德潮安》之《忠于职守解民忧 立坊扬德潮州城》即将播出。)
C0012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行走在古城潮州的牌坊街上,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鳞次栉比的牌坊述说着一段段光辉的历史,而在我身后的这座“赐锦重光”坊,又述说着一段什么样的故事?
C0014忠于职守解民忧 立坊扬德潮州城“赐锦重光”坊的主人叫做邱轩昂,字元澍,号名亭,是清代潮州府海阳县大和都麟坪乡(今潮安凤塘镇麟坪村)人,于清雍正元年中恩科第一百七十三名进士,次年钦补殿试赐进士出身,历任河南深泽县、巩县正堂。
C0014邱氏后人 邱逸麟://“赐锦重光”表示邱轩昂在职时做了很多实事和清廉的好事,其中也有一重意义,就是邱氏入潮一世祖成满公之后,邱氏明朝都是出了很多官,比如世乔公,道美公、士奋公等等,到了清初这个时间段就出官比较少,到了雍正出了轩昂公进士,朝廷对其封赠,赐建牌坊,表彰在任的丰功伟绩,“赐锦重光”另外一层意思也有赐邱氏重重光辉,彰显历代先祖功业,在“赐锦重光”另外一面是“貤封叠被”,另外四个字为什么要叫做“貤封叠被”呢?就是历代先贤都有做过一些功业,受过朝廷嘉奖,轩昂公任职巩县、深泽县知县的时候,轩昂公的父亲必藩公,和祖父屡年公,也是因为轩昂公的功绩而受到朝廷貤赠貤封,貤封同样做为文林郎这样一个官衔,所以后面才刻有“貤封叠被”。
邱氏后人邱逸麟告诉我们,因邱家自成满公之后,数代扬名,至轩昂又获雍正进士,故称“赐锦重光”。“貤封”是指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邱家数代先贤相沿多次得获朝廷覃恩数赠,故誉之为“貤封叠被”。
C0015邱氏后人 邱逸麟://当时轩昂公到巩县的时候,巩县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因为以前经常出现黄河水患,包括自然灾害,里面记叙比较清楚的就是鲎灾,//(轩昂公)既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又解决了田园失收的问题。所以轩昂公到任第一年巩县就迎来一个丰收年,这也是进士公治巩的一个功绩,//治巩的另外一个功绩是均分田地,//他把这些没经过王封的空地全部收归公有,然后按当时在册户籍的人口,分摊给老百姓去耕种,//所以当时轩昂公治巩这几年做到扭转前任的国库空虚,也丰富了当地百姓的一些收成,衣食住行这一方面。这些就是治巩的第二个功绩,//轩昂公治巩还有第三个功绩,就是修《巩县志》。
尊德乐义古人言,百姓尊崇皇厚赠;只为竭能施仁政,七品立身豪宦中。这是对邱轩昂一生做人为官的最好写照。因他在职清廉、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亲政为民、兴学育才深受百姓称颂,上司嘉奖,最光宗耀祖的是因恩赐于清乾隆廿六年(1761辛巳年)在潮州府大街太平路建一座“赐锦重光”坊。
(节目导视:先贤邱轩昂虽为七品芝麻官,却勤勤恳恳,处处为民,邱氏后人更是秉承着优良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厚德潮安》之《忠于职守解民忧 立坊扬德潮州城》正在播出。)
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居然皇封立坊潮州府城牌坊街,且有众位豪绅题名为其立坊,究为何因呢?邱氏后人介绍说,先贤邱轩昂幼时贪玩任性,并不喜好读书,但好强的个性却促使他后来发生改变。
C0002邱氏后人 邱炎居://邱轩昂从小非常调皮,十岁时到母舅做客,营神赛会,舅母认为他是小孩子,就拿只小凳子给他坐,没有像大人一样坐大桌,所以他非常生气,拿筷子把桌上的鱼目弄掉丢在地上,舅母就说他调皮,如果你将来能够得中,我“剥皮胀粗糠”,他受到这句话的刺激后,回来就来到仙岩寺苦读,就在这里立志苦读。
据说,正是受到舅母的这次刺激,轩昂真的发奋起来,到乡里东南面的青麻山娘庵苦读,研读古文诗书,读书时非常勤奋刻苦。
C0003邱氏后人 邱炎居:苦读的时候非常认真,冬天脚下放一盆冷水,困得打盹的时候,脚弄到冷水就清醒,继续读书,当年他是自学的,夏天大腿两边安两边针,困的时候刺到大腿就醒,就是这样认真,这样刻苦,//从十岁,读了十几年书才到潮州府考试,到省考试,到北京考试,才考中进士,中进士时33岁,所以有一句话“三三进士邱轩昂”,就是说他33岁才中进士。
在麟坪村,至今仍流传着邱轩昂当年勤奋苦读,考取进士的神奇传说。
C0006邱氏后人 邱炎居://当年进士公第一次要到潮州考试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来拜王公老爷,求得二十七签,“名扬四海志威风,得意功名呈瑞隆,千祥咸应常照耀,欣欣快乐在其中”,就是轩昂公的母亲来这里求签,保佑他高中,当时进士公还是半信半疑,结果中了秀才,第二次上省考试,自己也到这里求得此签,就非常相信,第三次到北京考中进士,三次都是求得此签,所以做了这块牌匾,叫做“助我三捷”。
得中进士的邱轩昂任职县官,虽然官职不大,但他却兢兢业业为民排忧,出任职巩县知县,当时黄河水患严重,为减轻民众负担,遂向朝廷上奏,请求为当地百姓减免累积税赋,使百姓得以喘息生存。但长年的水患,导致鲎鱼成灾,邱轩昂便带领民众消灭鲎鱼,夺得了大丰收。
C0015邱氏后人 邱逸麟://当时轩昂公到巩县的时候,巩县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因为以前经常出现黄河水患,包括自然灾害,里面记叙比较清楚的就是鲎灾,我们这里叫做鲎鱼。//现场把鲎鱼杀后亲自命令从潮州带去的兵丁,教他们现场杀鲎鱼煮鲎鱼,然后亲自亲自吃鲎鱼肉给当地的百姓看,老百姓和当地的仕绅看到县太爷都敢吃,这肯定也不是随便骗人的,所以一时之间大家都争相捉鲎鱼来杀,既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又解决了田园失收的问题。所以轩昂公到任第一年巩县就迎来一个丰收年,这也是进士公治巩的一个功绩。
“在职若不把民安,官居极品枉为人。”邱轩昂时刻以家训家规自省自警,虽为七品芝麻官,却勤勤恳恳,处处为民。
C0015邱氏后人 邱逸麟://治巩的另外一个功绩是均分田地,当时黄河水患,黄河水患经常会冲积一些滩涂,包括一些非常崎岖不平的黄河地域,//这些适合种植的滩涂,被当地有势力的士绅乡绅占为己有,把这一片地方全部围成自家的产业,然后很多贫苦的百姓他们没权没势,就没地种植,结果很多人沦为向地主去租借田地,//(轩昂公)把这些没经过王封的空地全部收归公有,然后按当时在册户籍的人口,分摊给老百姓去耕种,老百姓耕种之后收取少量的田租,作为本地政府的一个费用开支,所以当时轩昂公治巩这几年做到扭转前任的国库空虚,也丰富了当地百姓的一些收成。
邱轩昂在巩任职期间,感于巩县史志的匮乏,主修了清代以来第一部县志——《巩县志》,并为县志作序,对巩县人文、历史、风俗等等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整理,使得巩县相应史籍有志可询,为巩县地方史志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C0015邱氏后人 邱逸麟://轩昂公到巩县任职这个时间,做到了人民丰衣足食、社会一派升平的欣欣向荣的景象。然后在社会富足的情况下,他觉得在社会非常安居乐业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为巩县的后世子孙修《巩县志》,把巩县的历史、人文包括一些风俗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记录起来,所以轩昂公离任之前就重修《巩县志》,《巩县志》以前是有有修过一版,轩昂公在它的基础上重修了这本《巩县志》。
邱轩昂学有所成,深知兴学育才的重要性,时刻铭记“教养人才,国家所首重”的堂训,出仕之后,得朝廷恩赐于潮州府城甲第巷尾建造府第及书斋,为本族培兰植桂;后来,将书斋拓建为潮州府各县邱氏试馆,供府属各宗亲子弟上府城赴院试之用。
C0016邱氏后人 邱逸麟:这里就是大夫第,是当时轩昂公回到潮州之后,清政府赐给他居住的府邸,这座府邸轩昂公没有独自享受,轩昂公非常重视后代教育,把府邸用于邱氏所有要到府城考秀才的人的居住点,据《邱氏族谱》记载,是作为邱氏试馆,包括府邸的另一边还有一个书斋。
先贤邱轩昂教养子弟,务宜隆师重道,督课维勤,以达到“预养其德性达则致用于朝廷,振乎家声;不达亦可私淑乎身心,仪型于家室”的目的。邱氏后人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正是秉承着先人优良的家风家训,如今的麟坪地杰人灵,文化繁荣,学风炽盛,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C0017邱氏后人 邱逸麟://凤塘的邱氏包括枫溪长尾这边都是对先祖的兴学育才,清廉这方面都是传承得非常好,包括扶危济困这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比如在清代末期,嘉庆年间,进士公派下的八房裔孙,他们合力去修了青麻山庵,轩昂公曾经就读的仙岩寺,//扶危济困这方面,比如现在的邱少彬、邱少浩都是进士公派下的嫡系子孙,对乡里也是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包括捐建学校、捐建公祠,帮助困难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
C0022主持人 王漫:只为竭能施仁政,七品立身豪宦中。先贤邱轩昂为官清廉,忠于职守、亲政为民、兴学育才,深受百姓称颂,邱氏后人更是不忘先贤德泽,秉承着优良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