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郑百川爱读书,爱花爱石爱画画,更爱谜语,在中华谜界,真可谓“天下无人不识郑百川”。《厚德潮安》之《郑百川: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即将播出)
C0007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郑百川不仅对潮州地方文化颇具研究,而且能诗会文,书法颇有工底,篆刻也是拿手好戏,而谜艺,更是他的绝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位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
C0048郑百川:我喜欢玩石,种花,家里种有六七十种花木,会开花的接近五十种,//我每天早上起来浇水一个多小时。
在郑百川的自家花园里,花卉品种繁多,十分丰富,既有常绿树种,也有草本及藤本植物,景观错落有致,四季盎然,他常开玩笑地说,自己是一个“花奴”,因为在花园里侍弄花木是他每日必修的课程。
C0048郑百川://当花开的时候我就来写生,作为家里这些花的一种记录,我从小比较喜欢画画,还有中间迷上灯谜,书、画、刻印都是我的爱好,这一种就是茶花,这是白的,那是五宝,开的花是粉红色的,同一株还会开红色的花,有时还会出现一半红色,一半粉红色,这是鞭炮花,这是桂花。
郑百川爱种花,也爱画画,当花盛开时,便会拿起画板和画笔,绘画写生,亲近自然静谧,寻找自然的色彩,笔触五彩记忆,记住最美一切。
C0049郑百川:耐斋本来是我在从化温泉用来作为我书房的名,因为当时在从化没有海鲜,因为是山区,//对于我们这些住惯海边,喜欢吃海鲜的人,吃不到海鲜所以觉得非常斋,得刻苦耐,所以叫耐斋,斋是书斋,也是素的代名词,吃素。
因为先前人在异地他乡,吃不到家乡的薄壳、豆腐鱼、虾蛄等海鲜,颇有吃素的感觉,所以郑百川把书斋起名为“耐斋”,后来搬回潮州,“耐斋”名称还是保留了下来,但又有了新的解释。
C0050郑百川://“耐得去做得来不识不知添一岁”,辞旧迎新,回忆这一段时间即使很忙也耐得去,非常静非常闲非常寂寞也耐去,该做的事也有去做,想要做的都能够完成,我是这个意思,在这其中没有追求,没有目的性,曾经记得鲁迅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不识不知是最大的幸福”,认为不追求什么,在一生平平淡淡的日子中又添了一岁,今年就79岁了,“斋能安荤能受经寒经暑又新春”,斋就是利用书斋这个斋,别义是素食,吃斋这个斋,没有鱼腥心也能安,大酒大肉我也能受,经过严寒,经过酷暑,艰苦的都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我的意思是这样。
不对人世间的欲望作无尽的追求,既没有受挫折时寒冷如冰的感觉,也没有追求时热烈如炭的心情,什么都可以“耐”,心还要“斋”,不要太复杂,这就是郑百川多年得到的一种顿悟。
C0006区文联主席 蔡少文:// 百川先生搞过篆刻,而且不是普通的篆刻,是铜刻。刻铜,这种东西现在非常少,//此外还有诗,他的诗词水平非常高,生活气息非常浓,语言非常好。据我了解,他以前是学绘画的,学国画,也写过书法,书画水平也不是普通之高。//总的来说,我始终认为百川先生是我们潮安文化的一面旗帜,甚至可以说是潮州市的一面旗帜。
(节目导视:自入“谜途”以来,郑百川认真研究,倾心进行创作,成为谜友心目中的谜界“泰山北斗”。《厚德潮安》之《郑百川: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正在播出。
郑百川,性爱读书,过目不忘。从事灯谜创作四十年,共创作灯谜二万多条。注重理论研究、共撰写谜艺论述文章几十篇,参与著编《谜潮》、《广东谜学》、《中华谜艺》、《中华谜语丛书》、《人名谜》、《梅林清风》、《中华谜典》(《古代谜著》篇)等书刊。个人著作有《谜病例话》、《百川谜薮》等。曾获1984年《文化娱乐》杂志社评出的“中华十佳谜手”称号;1990年获“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第一届“文虎奖”;1998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授予之“中华十佳灯谜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广东省文联、民协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称号。多次应邀出访港台、泰国、新加坡等地作谜事考察与谜艺交流;多次应邀到韩山师范学院、汕头教育学院等院校举办灯谜知识讲座,为谜艺传承作出较大的贡献。
C0006区文联主席 蔡少文://我非常早就认识百川先生,至少到现在得三十年,当时我还在读大学,追随他在学灯谜,这么多年以来,对百川先生的认识就是,他的品德非常高尚,为人非常谦和,大度,待人非常包容,他学识非常渊博,博览群书,从技艺上说,给我的感觉非常明显就是,因为我从小跟他学灯谜,几十年他就都是全国谜协的主任,也当过名誉主任,现在还是全国谜协的首席顾问,现在灯谜界承认百川先生是中国灯谜当代的一座高峰,他在里面起的作用非常大,在灯谜方面也造就他成为我们广东省首届民间技艺大师。
谈起自己的从谜历程,郑百川颇为感慨。1972年10月,沉寂已久的潮汕农村恢复了灯谜活动,郑百川在朋友的怂恿下,抱着玩玩的心情去看人猜谜,孰知一看之下,他惊奇地发现,谜中的知识,谜中的乐趣,竟是如此之大。
C0002郑百川://听着有趣,而且是挂在那里谜的谜面都是出经入典的,我有读过一些书,看着熟悉,谜面熟,谜要怎么猜,所以就在那听,我们潮汕猜谜有解释,一条谜不是猜对了就拿走,猜对了还要解释,解释错了还要重新想,重新想到解释得对了,才算你对,我在那听,听着很趣味,一连去听了三晚,因为当时的谜会开了三晚,到第三晚就试猜,这一试猜就有一两条被我猜到,就非常高兴。
突如其来的兴奋使郑百川一连三晚流连于谜台前,并当即结识了江风、晨月等几位青年同好,自此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猜射、投师、创作、编刊、主台、交游、研究、著述,乃至结累累硕果、成一代大师的灯谜之旅。
C0002郑百川://几人经常闲时喝茶,切磋,做出谜来互猜,里面有什么缺点,互相指出,加上和汕头的灯谜界也开始有联系,他们也恢复猜谜,潮州也恢复猜谜,都有交流,以前每逢星期六晚,无论天气多坏多冷,还骑单车从彩塘来庵埠工人文化宫猜谜,这样慢慢从谜棚旁混出来的。
郑百川一边学习制谜,步入创作实践,一边在本地区城乡间频繁地参加并主持群众谜会,通过猜射别人的谜作来启发自己的创作思路,也通过让人猜射自己的谜作来检验其艺术性和生命力。郑百川从闭门造车的书斋,逐渐走向才子荟萃的谜坛,从零星闪光的思索,转为系统理性的思辩,实现了谜学造诣的自我超越。
C0002郑百川://《谜病例话》就写出几十种通病,而且举例,举的例就在我收的的全国的谜刊里面,我以为有病的,就分析它的原因和应该怎样改正,或者是不要,这条路不能行,这部书出来后有一定的影响,再到后来,交流密度发展到泰国,新加坡,而出入都是由香港的谜友作为引导,在香港来往,所以对外面交流也慢慢发展出来。
通过大量理论文章和灯谜作品,郑百川完成了由灯谜专家向谜学大师的转变。他把视野从海内转向海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大陆与台港海外逐渐开展谜作交流的基础上,1992年11月25日,他偕澄海张哲源作为首批大陆谜家,经由香港至泰国谜界进行友好访问。
C0005郑百川://灯谜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伤谜母,就是说谜面所有的字,谜底就不能有,要猜谜首先要记住这一点,如果谜面是这样,要猜出谜底,猜的谜底里的字有跟谜面的字是相同的,就要排除否定掉,举个例,悬崖勒马,谜面是悬崖勒马,就是前面已经无路了,万丈深渊,不能再跑了,跑就坠下去了,要求猜什么呢?猜国名,随即就想到危地马拉,悬崖就是非常危的地方,勒就是把马拉紧,但是都有个马字,没有别的国名来猜这个谜面,说明作谜的人疏忽,或是不懂,造成谜面谜底有字相同,抢救只能是改谜面,按照谜面的意思,虽然没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来换,但是书本上也有这样的说法,叫做悬崖收缰,缰绳收紧,“马”字就没有了,缰就是马绳,“马”字在谜面之外,这条谜就救活了过来,我在写谜病例话都是针对谜所存在的毛病,指出根源,还有补救的办法。
自入“谜途”以来,郑百川认真研究,倾心进行创作,仅其收入《灯谜选注》和《百川谜薮》就达六千多则,加之他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文化气质,以及他能书、善画、通印等因素,造就了他在灯谜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被誉为“当代谜坛典雅派的代表人物”、“新时期灯谜学科的带头人”。
近年来,灯谜也成为弘扬潮州传统文化、激发民间文化活力、表达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美好愿望的重要载体,更可喜的是,现如今,灯谜的活动阵地由现实生活拓展到网络上,赢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新人辈出,这让郑百川最是欣慰的。
C0002郑百川://新一辈的谜人,现在是非常多,特别是我们潮州,我作为我们潮州市灯谜协会会长是做了十五年,在当时最鼎盛的时候协会是七十多人,现在是两三百人,而且是年轻的占大部分。
C0008主持人 王漫:在郑百川看来,灯谜就是一种文字猜射游戏,他愿意将这种智力游戏进行到底。不对人世间的欲望作无尽的追求,是郑百川多年得到的一种顿悟,摒弃杂念,爱我所爱,才能拥有从容而愉悦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