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泥塑艺人吴德祥:双手变风云

2021-06-28 09:43:25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节目导视:泥塑艺人吴德祥创作技巧娴熟,善于抓住戏曲剧情的特定场面或人物亮相,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潮剧经典角色泥塑作品。《厚德潮安》之《泥塑艺人吴德祥:双手变风云》即将播出。

C0007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而大吴泥塑以其特有的技艺成为中国泥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浮洋镇的大吴村,有这样一位泥塑艺人,以泥土为原料,在双手翻云覆雨间,一出出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便亮丽登场。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一位泥塑艺人吴德祥。

C0016主持人 王漫:老师,我看您工作室陈列的这一组作品,几乎是真实的还原了我们潮剧中的一些经典角色,我刚才进来一眼就看到了我们潮剧中一个著名的演员洪妙。(泥塑艺人 吴德祥这些人物的特点有几方面。首先我做这些的构思第一个特点就是要像他的形,洪妙最好就要做到认识洪妙的人,看过洪妙的戏,进门不用你来解说就知道这一个就是洪妙,就要有这个意思,也要有这一个特征。

走进吴德祥的工作室,泥塑作品摆满展厅的四周,长长的展台上,摆放着潮剧经典角色的泥塑作品,这些泥塑作品人物神情自然,体态优雅,衣纹线条飘逸流动,栩栩如生。

C0016泥塑艺人 吴德祥://潮剧演员的故事情节哪个动态最美,人们最熟悉,就选择他的情节来做。//像洪妙之类,他手拿什么东西,他在那个情节所表现的是什么,抓住他最好的动态来做。范泽华这个也有想法,范泽华在做的时候,就考虑要做她这个演员是什么特征,她的人是多高大,她比较高一点,个头比较高,她的面貌上眼睛比较大一点,参考她的剧照,采她的实形出来。

吴德祥老师告诉我们,相比传统的大吴泥塑种类文身、文寸,创作大尺寸戏剧人物泥塑作品,涅塑的难度更高,工艺性更强。一般以传统潮剧及民间传说为题材,摄取其中主要场景或主要情节。

C0017泥塑艺人 吴德祥://做渡伯的时候一般人就认为拿着船桨来撑,来表现在撑船,但我的想法就是为了让作品更加生动,我的想法就认为尽量追求到最好,普通的东西就是没吸引力,那要怎么做呢就是想到去观察渡伯和桃花在对话,这个过程取里面的动态,就是我突然觉得非常好,好在哪里,就是桃花要去搭渡这个包裹要先扔给渡伯拿,他拿不到,她又骗他,实际上她就没扔下去,他又一直找不到,她就站在岸上笑,才望到包裹是没有扔下去的,渡伯看后就非常突然,吓一跳,又被骗了又觉得好笑,被个小丫头骗了,刚好在这个情节他就把脚翘起来,我觉得这一情节来表现最好,来提高这个作品,做雕塑非常重要就是讲究这一点,所以就取他这个动态,但他这个动态做出来是一只脚,难度非常大,一只脚站不了,所以又在下边设计一个地方使他能够站立,这个作品就是这样完成的。

制作大尺寸戏剧人物的泥塑作品,同样离不开练泥、捏塑、锻烧、着色四大环节,泥土采用本地的涂泥,是一种柔韧细腻的黄土,被当地人称为“牛犟土”,先揉捻到韧性、水份恰到好处时再进行涅塑,涅塑的时候先塑身段,确定人物的动态,再安上四肢和头颅。吴德祥通过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或戏剧情节,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点,用泥塑作品褒扬真善美。

C0018泥塑艺人 吴德祥://潮剧演员像洪妙等,艺术造诣都相当高,//我也是搞艺术的,看到他一些动作非常生动,结果有一个想法就是洪妙这个人应该被纪念起来,//他表现的情节就是我有看到的,特别就是看到他做戏的时候,他在踏步,一般人在踏步,一步就迈上去,老人就多一步,后脚跟上,洪妙他就不这样,他踏上去,两只脚踏上去,还要进进退退,双脚像站不稳一样,要拿着拐撑几下才能站稳,从这一点看出他的艺术水平非常高,他深入生活相当仔细,还有他的演技他的声音也是相当好,所以首先对洪妙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就考虑用泥塑把他这个人塑造出来,来做纪念。

吴德祥萌生了涅塑潮剧演员的念头,源于被著名潮剧演员高超的艺术造诣所吸引,他为此苦苦构思,将几位潮剧老演员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展示出来,所塑人物姿态各异,神形兼备,其创作技法细腻、风格古朴,人物栩栩如生,造型逼真形象,体现了较高的民间文化艺术价值。

(节目导视:吴德祥怀着对泥塑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将手中的黄土塑造成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作品。《厚德潮安》之《泥塑艺人吴德祥:双手变风云》正在播出。

吴德祥,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师,2012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文化圣贤》荣誉称号;2013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泥塑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15年5月被评为国际工艺美术大师。泥塑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态逼真生动,多取材于民间现实生活。从艺四十多年来,钻研及掌握了传统的泥塑、脱胎及帖金技术,把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的艺术融合于一体,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风格之路。说起自己钟爱的泥塑,吴德祥侃侃而谈,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泥塑的喜爱之情。

C0040泥塑艺人 吴德祥://做泥塑开始,第一是受到乡里家家户户都在做泥塑的影响,受到这个影响燃起兴趣,后来进入了泥塑社,以前叫作泥塑生产社里面当学徒,帮人拿东西,打杂,有时空闲的时候就做一些泥塑,彩泥塑,做着就感兴趣了,从那时候开始,后来泥塑厂转成陶瓷厂,厂长就安排我在瓷厂搞创作,做一些泥塑,雕塑,所以我被安排在创作组,做一些作品出来。

吴德祥自幼酷爱泥塑艺术,跟随祖父、祖母学艺,祖父吴萌合是大吴村清末时期知名泥塑艺人,盛名作品有文身、文寸、灯芯屏三个类型。吴德祥步入泥塑生涯后,让其受益最大的还是1976年在广东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的一年,在学校里,他学了很多西洋和其他地方的雕塑技艺,特别是人体比例的研究对其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C0003泥塑艺人 吴德祥://凡是一个作品都有比例和结构,但是这个李铁拐就考虑到他的脚是拐了的,脚一拐人走着就驼背,驼背就不能按准确的比例做,准确的话这个作品就不逼真,看不出他是拐脚。//如果按照我在美院读的人体比例来做民间的雕塑,就要灵活变更,要结合这个人物究竟是什么动态,是什么人物,如果是现代人物比例要做准,这个是属于传统人物,用民间艺术来表现是最好的,所以这个看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如果按照比例来量,他的比例是不合理,但它的感觉非常舒服,这是一种艺术的奥妙。

吴德祥的创作技巧娴熟,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善于抓住戏曲剧情的特定场面或人物亮相,他所塑造的潮剧经典角色泥塑作品,能让人一眼就了解整出戏的全貌,他的泥塑作品非常写实,在他看来,泥塑艺人得有非常扎实的美术基础。

C0020泥塑艺人 吴德祥://这两只青蛙也是我构思想出来的,如果材料没创新,就这个造型,是没办法做到这样,这块泥不可能有那个承载力,不可能的,这个等于也是创新,我这些东西都非常硬,题材也非常新,这边做一些花草,花木,这边两只青蛙,还想再做一只螳螂停在这上面。

经过刻苦钻研,吴德祥在学习前人创作手法基础上,探寻出了一条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泥塑创作之路,他的泥塑作品,设计精巧,人物、动物、农家生活物件布局合理,泥塑人物工艺细腻,农具造型逼真,工艺精湛,功底深厚,显现乡村旧貌,重拾“诗画田园”生活,演绎出乡村风俗和乡土文化,为人们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农家院落。吴德祥告诉我们,他不为挣钱,不为出名,只是想用一腔热血努力传承祖先留传至今的泥塑技艺,真心实意地将手中的黄土塑造成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作品。

C0020泥塑艺人 吴德祥://泥塑,我的理解是,泥是一个名词,塑是一个动词,泥塑为什么叫作泥塑,一个作品做得好必须加艺术两个字,才有价值,那么塑意味着什么,塑就意味着加和减,加和减才是塑。//我非常欣赏我们村里以前老一辈,我所认识的,每一个都会雕塑,可以说他们是用泥塑在表现艺术,//我也有这种追求,拿一块土,不是要简简单单做,是要做到它有水平,做出艺术,才有价值。

C0002主持人一抹黄土泥,一双灵巧的手,几把刻刀,一个执着追求泥塑艺术的灵魂,吴德祥怀着对泥塑艺术的热爱,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一门艺术,也希望凭藉着自己的一些力量,让这一门手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