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摄影作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摄影师陈翊雄另辟蹊径,在传统摄影中加入了现代科技,作品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厚德潮安》之《小镜头下的大世界》即将播出。)
(2) 2846(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随着数码产品的普遍,很多人都喜欢用手中的相机拍下沿途上的风景,记录下沿途的心情,而后再利用各种修图美图软件,对相片进行二次创作,使之更具美感和新意。但能够玩转出名堂的毕竟还是少数。今日我们就将镜头聚焦一位摄影界的玩家,看看他是如何玩转照片的。
(场景:陈翊雄大干工作室)
2134(主持人王漫):老师,你好。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满室赏心悦目,韵味十足的作品的拍摄者就是我身边的这一位,陈翊雄陈老师。老师,这些都是你的作品吗?(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陈翊雄):是。(主):这些看起来更像是画作,不像照片,这是什么形式的照片。(陈翊雄):其实这些作品都是是摄影作品//
陈翊雄,网名韩江子,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汕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第七届2017“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中荣获“十佳创意摄影师”称号。陈翊雄自幼喜欢水墨丹青,他将书画元素融入摄影作品,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进行多元创作,赋予摄影作品新的灵魂。
2134(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大家都知道我们潮汕出了一位摄影大师,陈复礼。他的摄影作品就是影画合壁,我也非常欣赏他的作品,从中得到启发。所以在长期的影响中,我也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采用了影画合壁的创作手段, 利用我们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将摄影作品融合到中国绘画中。将摄影绘画诗词篆刻融为一体,通过数字技术和摄影素材进行再创作。//其实这些照片不是直接在荷池里拍出来的, 是通过拍摄大量的素材之后,通过后期处理,再重新把荷花的美呈现出来//(站起来,通过照片介绍二次创作) 比如这副荷花看起来像国画,但是它的创作手段相当复杂,实际上是我拍摄了许多枯荷素材,前面的水草是通过绘画画出来的, 然后通过后期的数字技术将它们进行融合,再加上书法篆刻诗词才形成这部作品。这样看似一幅画,其实是一幅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陈翊雄另辟蹊径,在传统摄影中加上了现代科技,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
2136(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摄影其实是我业余爱好,调解工作压力的一种手段,不是我的职业。我最早接触摄影是在80年代初期,当时(我被)分配在龙溪中学任教,学校刚好有一台黑白照像机,当时几个年轻的老师都有兴趣,就去学习使用。//后来由于其它原因我离开了学校,就没有再碰相机。到2005年,我下海经商出差到江西婺源,当时被婺源的景色所感染, //2137碰巧遇到前去采风的汕头市摄影协会副主席韩老师,非常偶然,在异地他乡还能遇见老乡,在那里跟他聊天的时候,慢慢对摄影重拾兴趣。
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对于荷花,陈翊雄有着深深的眷恋。他希望在荷花的清淡中,生命能够减少一些执念,而增添多一份平和的禅心。
2283(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荷花是一种圣洁的象征,当然,荷花也是我们中国古代文人最喜爱引用赞誉的,实际上我们国人也是非常喜爱荷花,喜欢荷花出瘀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
于是近几年来,陈翊雄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奔波于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荷池野塘,拍摄了近万张荷花在各个季节展现生命历程的素材,并开始尝试用影画合壁的方法,将摄影的手段和中国传统国画的技法融会贯通,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将绘画的题材与摄影题材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和创新理念进行多元创作,赋予荷花独特的艺术新生命,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的荷花作品。并于今年三月份开办了以荷花为主题的名为《荷境凡心》的摄影作品展,得到了一片好评。
2134(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学摄影的人都喜欢拍荷花,因为荷花非常好拍也非常美,所以几乎90%以上的人都拍过荷花,但是在荷花作品里要脱颖而出的非常难,这是因为它比较好拍,所以要拍出一幅好的作品非常的难。所以在长期的拍摄实践中,我也在思考和探索用什么手段,能够把荷花出瘀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出来,一直在探索2263//比如这一幅,主要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这些荷叶直接画出,荷花是(拍摄出来的)实物,但荷叶是通过后期采用钢笔画出,来营造这种氛围,苍波玉立,一只小鸟在荷塘中,还有这些荷花亭亭玉立的美感
2263(主持人 王漫):这种突破常态的处理手段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另样美的荷塘和荷花,具有抽象美和水墨美
2137//(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开始尝试用数字摄影,用素材进行二次创作。我当时创作的作品就是这一幅荷花作品,//我比较欣赏荷花这种凄美。我通过虚实结合和大胆的色彩渲染,还有一只小翠从荷塘飞过,动静虚实结合,表现荷花凋零之后的残美。//这一幅当时从构思到创作大概用了10天时间,这幅(作品)当时我也拿去参加我们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荷花摄影大赛,也入选了。
(节目导视:陈翊雄别具一格的摄影创作,是对摄影艺术的一种尝试,它让更多的人熏陶到美,领略到震撼。《厚德潮安》之《小镜头下的大世界》正在播出。)
摄影家们(们字读“伙”)常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相机这个尤物,而结果却是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事实的确如此,摄影爱好者之所以踏上摄影之路,几乎都是被相机及其附件的魅力所吸引。数码摄影的诞生,向传统摄影发起了挑战,陈翊雄对照片的二次创作,就是一次大胆而别具匠心的尝试。
2270(在画纸上作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这幅作品比较空灵,比较有禅意,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在底色方面我采用国画水墨的渲染,来进行创作,然后再使用数码技术,把荷花叠加上去,营造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创作之后再在作品上进行渲染
(主):这样就是在进行二次创作吗
(陈翊雄):在进行二次创作,对荷叶进行二次渲染。因为创作这些作品必须有摄影的功底,还需要本身有绘画的功底,因为以前我也学过美术,空闲时候我也喜欢画一画简笔画或水墨画,这些都是我的作品。
拍摄的时间不同,拍摄的地域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但相同的是情怀、是表达、是寄托、是责任,是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作为自由自在的摄影师,陈翊雄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眼感受天空的碧蓝。几乎走遍每一个适合摄影的胜地,去捕捉不同的素材,然后潜心进行二次创作:先在纸上勾勒,然后用软件进行制作。
2290(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素材的前期采集像我刚才说的,要拍摄许多荷花各种姿态,从它初露尖尖角到它凋谢,整个生命的历程。各个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荷花的不同形态,都必须作为素材记录下来,然后再经过后期的构思,再进行二次创作
(主):这一幅就是我们刚才做的底色是吗
(陈翊雄):是,这样就再把荷花(素材)叠加上去,这些荷花是实物,而底色是刚才渲染的
(主):可以给我们演示下吗
(演示过程)
(陈翊雄):素材重叠后,再加印章,题款等,一幅作品就出来了
2290//艺术是对作品的感悟和体会,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让我们更好了达到艺术目的。你看像这样荷花一朵朵叠上去,再叠加荷叶。制作是一个非常反复的过程,把一蹴而就,要经过不断反复进行,也要处理。调整荷花的颜色、荷叶的颜色也要进行调整,要注意它的连贯性和规律然后再加上底色。
如何从上百张照片里选取几张组成一幅作品是最考验后期编辑功底的事情,答案并不唯一,但是每一个选择都体现了你对构图和故事的理解——这并不是技巧能够解决的问题,摄影本来就没有不可打破的法则。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任何摄影创意都是靠自己拍出来的,准确迈出第一步,是尤为重要的。好作品都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2)2851(主持人 王漫):老师,我们角度和取景的不同,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也截然不同,那我们如何才能拍摄一幅比较好的照片呢,你能给我们分享一些技巧吗?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翊雄):可以,摄影是发自内心的创作,与拍照不同,拍照只是记录,摄影是有灵魂的,有其思想内涵,就技巧而言,我们在拍摄时要利用相机的功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心意。摄影最关键的是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从大的格局到小的局部,要控制,观察,了解,从中寻找到想表达的东西。比如这个荷池,是一片残荷//通过细部的观察,这个荷茎倒映在水中,形成各种不同的图案,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我取个镜头,你看前边的残荷倒映在水中变成了一个心形,可以捕捉这样的镜头。//合理的利用光影 ,利用顺光,侧光,背光,侧逆光等等的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因为人像是最难拍的,要拍人像必须经过比较专业训练。//拍人像要注意捕捉被摄者的情感
照相机是一个教具,教给人们在没有相机时如何看世界。它从时间中截取一个瞬间,让它静止不动,从而改变生活。有时最简单的照片是最难拍的。拍摄照片就是要屏住呼吸,全部的官能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捕捉稍纵即逝的现实。就在那个瞬间,抓住一幅影像就成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灵的快乐。
陈翊雄闲暇之时,喜欢同一帮趣味相投的老友们,带着相机,四处取景,搜集素材,让身心放飞在一片片的青山绿水中。
(2)2849(主持人 王漫):陈翊雄用手中的相机,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借助前沿的科技,展现了一种别致的新意,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个世界的美,记录下生活的片刻。让更多的人受到美的熏陶,领略到震撼。对于陈翊雄来说,做一些事,不辜负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辜负自己的一腔热血,把答应自己的事一一做到,这样的人生,才是快意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