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发展的漆艺,是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厚德潮安》之《陈淇漆艺 绘世间唯美》即将播出。)
(抽象画《渡》)
4883(主持人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从这幅画开始。眼前的这幅画,有油画的丰富、厚重、沉着和有光泽感。无论是各个色彩的配合上,还是各个图案元素的整合以及安排上都是恰当好处,画面感十分的强烈。但又感觉不同于油画,这到底是什么材质的?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我们请制作者陈淇详细介绍一下。//(市工艺美术师陈淇):这是现代的漆画//(陈淇):漆画就是利用天然的大漆树上流出的树胶,通过加工制作而成的原料所作的画(主持人):我看到画面上大部分颜色是黑和白,是否漆画都是这种颜色(陈淇):不是,漆画可以有很多颜色,我这幅是以鸡蛋壳制作而成,这些白色是用鸡蛋壳贴上去的,因为天然的大漆无法调出纯白色,我们做现代漆画的白色都会用鸡蛋壳代替。像这些都是上漆后,把鸡蛋壳贴上后再打磨出来。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漆画融合了油画、国画、版画及水粉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它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4884(主持人李清):你刚才说这幅画是由鸡蛋壳贴成的,那制作过程是怎样操作(市工艺美术师陈淇):首先将鸡蛋壳洗干净,脱掉鸡蛋里面的那层膜,再将鸡蛋壳弄碎,大概这样大,贴上后再切平,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做。像我这里面的底漆是蓝色的,把大漆调蓝。把蓝色的漆当作粘合剂,当作胶水使用,粘上鸡蛋。//这个贴鸡蛋的过程大概进行了半年(主持人):那么鸡蛋壳需不需要进行防护(陈淇):不用,鸡蛋壳本身不怕氧化,无论放多久都这样
慢工出细活,一点一点细心地绘制,把自己对传统漆文化的理解融入到现代艺术的时空,陈淇构建起漆画艺术传统与现代对接的独特风范。
4888//(市工艺美术师陈淇):贴完鸡蛋壳后,剩下的主要环节就是背景,步骤和贴鸡蛋同样的道理,我用的材料就是漆皮,所谓漆皮就是将漆料漆在玻璃上或者透明袋上,等它干后再用刀片割下来,一张张碾碎,再以漆作底,将各种颜色的漆皮撒上去,有沙面的效果。//最后总体再进行打磨,漆皮和鸡蛋壳最后都需要刷上清漆,再进行打磨,各种材料才能相融,不然摸起来相当粗糙,我打磨得非常光滑。//这幅是我目前最满意的现代漆画。
作为绘画,漆画与其它绘画有共通之处,也存在其独特的美学品格。正如水墨画需要建筑在水墨和宣纸的基础上,油画需要建构在油彩以及画布基础上,而漆画则是建构在天然大漆的基础上的。漆画之美,美在独特的材料和工艺。漆中有艺、艺中有漆,漆画有丰富的表现力,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创作漆画需要几十种工具、上百道流程,需经过精选木板,做底胎、初稿、定稿、刷漆、帖蛋壳、贴金、打银、彩绘、刻线、罩漆、打磨、抛光等十几道工序,最后才能成为一副精美的作品。
完成一幅好作品都需要时间。我们都屏住呼吸,静观陈淇慢慢勾勒,期待亲眼目睹漆画这一古老技艺如何造就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
(陈淇制作)
(主持人李清):那你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其他的漆画(陈淇):我本身家里就是在制作漆画,但是是传统的黑底金漆画,这种(现代漆画)是(自己)后来读大学时,想向这一方面发展,才开始接触的。
陈淇的父亲陈仰泉,现在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推光金漆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家学渊源,陈淇从小熟喑传统漆画技艺。他八岁开始学习金漆画,熟悉漆板的制作、大漆的加工和调制,手艺日益精进,年纪轻轻的陈淇已经是一个地道的“老漆匠”了。大学时代,他开始接触现代漆画艺术,随着技艺的精进和视野的拓宽,陈淇对漆画创作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所创作的作品不再仅仅停留在材料技法上,或固守在亭台楼阁、神仙仕女等传统纹样中,他观察生活,以现代人的思维进行创作,所出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漆画是美的,它是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它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中国画讲究留白,漆画则注重留黑,从2000多年前的漆杯、漆盘,到现代的漆屏风,漆黑一直是漆艺的“统治”色彩。漆画的黑也关系着画面整体空间的完整性,它可以是天,也可以是地;可以是山,也可以是水。潮州漆画,也叫黑底金漆画,作品就必须牢牢地控制着黑的分量,充分发挥了黑的优势。这一点,在眼前陈淇工作室的诸多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4895(市工艺美术师陈淇):我本身是学现代漆画的。所以当时我回来后,也在考虑能否对金漆画进行创新,所以我在底色上(进行了创新)。因为我们传统漆画的底色是透明的。我觉得可以在底色上再做一点颜色上去,使颜色不会有死气沉沉的感觉。像这一幅荔枝。正常的漆色是透明的,或者加上一点黄和黑,但我把它的底色调成红色。这样看起来偏红,略带喜庆。//
肩负着传承祖辈基业的陈淇没有辜负家庭给予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秉承家学,又从现代美学教育中吸取营养,默默耕耘,希望以一个专业学者的眼光,去继续发展漆艺,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继续,做一个铺路人。
(节目导视:漆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任凭时光如梭,温润华美,富含诗意,具有朴素的本真和震撼的美。《厚德潮安》之《陈淇漆艺作品,绘世间唯美》正在播出。)
潮州漆艺,既包含了叹为观止的漆画,也包括了特立独行的漆器。为“漆”而生的陈淇在钻研漆画的同时,也喜欢鼓捣漆器,将“古”与“今”巧妙结合,实用与美感并存,创造出来了一系列精致的漆器小玩意,更适合于家居装饰和收藏。
4906(弹琴)
(主持人李清):我们都知道琴棋书画是人生大雅之事,那么陈淇是怎样将古和今相结合的呢,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陈淇你是如何将漆运用在古琴上面的//(市工艺美术师陈淇):古琴本身其实只需要四五遍漆,再进行推光就非常好看了,我当时想,同样是用漆制作,我也可以把它做得装饰性更强,看起来不会太枯燥。我的工厂里刚好有一只还没上漆的古琴,我就想将它做成一件漆器。
古琴融入了漆艺,就成为了漆器,更古色古香,温润华美。
生活中才来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也从来不亏待有心人,只要用心,总有惊喜。日常中不起眼的小物什,总能在陈淇的巧手中华丽变身,成为一件意外而来的美物。
4896(市工艺美术师陈淇):漆器首先要有一个主体就是选择材质,我想选择适合在家中摆设的,就选择葫芦把大大小小的葫芦,用传统和现代做法相结合,做成漆,可以看一下//(陈淇):像这一个我们做漆器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做肌理//各种颜色都在里面,里面有蓝色,红色,黑色,青色,灰色螺垫,金,还有几层透明漆,大概要刷上十层漆//之后再通过打磨,打磨后各种颜色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是肌理和打磨两步(主持人):这样看起来非常自然,完全看不出有十层,摸起来也不厚,(陈淇):被打磨薄了,为了要看到第一层的颜色,其实到最后(打磨得)只剩两三层厚度(主持人):漆器除了葫芦是不是还有其它,这个是什么(陈淇):这套是“钵”,和尚用来化缘的钵,这是之前有一次吃快餐时,叫了两份椰子饭,这两个是椰子,就是采用椰子饭那两个椰子做的,觉得造型很有趣,拿来做漆器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是木坯做成的漆器,一套茶壶,底部是酸枝木做成。
陈淇漆器作品的创新,总能在看似不经意中,给我们一种意外的惊喜和赞叹,比如眼前的漆器首饰。
4897(市工艺美术师陈淇):这些是我设计的漆器首饰//这一条是我目前最满意的一条佛珠,里面闪闪发光的这些都是用螺钿贴的,就是贝壳。用贝壳印出来的//把贝壳碾碎,挑出大小差不多的螺钿,一颗颗贴上去,像贴鸡蛋一样,晾干后再上漆,做法和其它漆器相同,但出来的效果很好。螺钿比鸡蛋难贴,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成两半。
漆器古老神秘,似乎又有点陌生。这些被遗弃的传统,濒临灭绝的工艺,其实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它包含了太多情怀,折射着漆器艺术古老的变迁史。最初的漆器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后来才赋予了它审美的功能。漆器是古代器具中的佼佼者,历代漆工的恒心和智慧凝结其中,在胎体、器型、纹饰、雕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并随时代变化发展出20余类髹饰技艺。大漆长于黑,却短于彩。为了丰富漆器的色彩,漆艺艺人往往将瑰丽的螺钿运用其中,使其达到华贵、典雅、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其制作工序繁复,必须以刀代笔,画面需切拉成各种块面,平嵌在各类器物漆坯上,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多层式和重叠式等纹样的综合运用中,呈现出立体、生动、饱满的层次,单色沉静与多姿多彩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国漆器艺术长河中斑斓又清晰的脉络,从而有了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效果。
4898(主持人李清):我们漆器要怎样去衡量它的价值呢(市工艺美术师陈淇):一方面是漆层,我们做这些一天一遍漆,一天无法做两层,上两层里面的漆会一直不干,打磨时也会损坏,所以漆层很关键。第二就是制作的难度,打磨一颗佛珠就比其它的难度高,拿在手上打磨非常困难,第三是推光,像打磨一样,越小的物件难度系数越大,它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
注重质地之美,一遍遍的髹漆中,漆底越来越莹润,色彩越来越亮泽;一遍遍的刻凿中,纹饰越来越丰满,造型越来越有厚度。正是在这种美学哲思中,漆器由实用走向艺术,由简约走向繁复,由抽象走向温润,甚至由华丽走向灵性,传递的是中国历史的温度,承续着中国文化的质感。陈淇也在日复一日的创作和传承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快意和精彩。
4910(主持人李清):人生有一万种形态,每一个人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意义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陈淇和几个喜欢潮州传统工艺并立志将工艺传承下去的朋友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眼前和当下,每一天都是精彩而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