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崇尚“以茶待客”的潮汕礼俗,催生了一批批热衷手拉壶制作的艺人。“茶”成就了“壶”,“壶”烘托了“茶”,造就了一批制壶能手。《厚德潮安》之《卢文祥的壶中日月》即将播出。)
潮州工夫茶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在潮州,不论嘉会盛宴,或是闲处逸居,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幅幅提壶擎杯长斟短酌,充满安逸情趣的风俗图画。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妍)然一套工艺品,体现着潮州茶文化中高品味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整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因此催生了潮州陶瓷的经典之作——手拉壶;出现了很多制作手拉壶的艺人,包括卢文祥。
5043(主持人 李清):美丽家园 厚徳潮安 在卢文祥的手拉壶工作室中,各式各样的手拉壶占据了他二楼工作室的半壁江山,在靠墙的一整排陈列架。这些都是卢文祥的心血,他聊以自豪的得意之作。卢文祥的手拉壶制作生涯有二十几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他是如何与手拉壶结缘,这一切都是因为“茶”。
5116(主持人 李清):文祥兄 你好(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你好 请坐 喝杯茶(主):谢谢 文祥兄这么早就在泡茶 看来真的非常喜欢喝茶(卢):是 我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煮水泡茶 然后再吃早餐做其它事。
喜欢茶,慢慢地爱上茶壶,陶瓷工艺出身的卢文祥产生了自制一条手拉壶来泡茶的念头,偶尔产生的念头从此不可遏制。卢文祥想到家内采自深山、准备用来种茶花的朱泥土。这些经过了一年的自然风干,刚好成为制壶的原材料。这种天时地利的机缘巧合,成就了卢文祥的“卢氏”第一壶。
专属手拉壶的成功面世,锻造手拉壶的绮(已)梦也在卢天祥心中成熟。有了制壶的渴念和决心,卢文祥从寻找合适的泥土开始,踏上制壶道路。
5119我们潮州朱泥壶用的是本地朱泥,主要来自古巷 枫溪 龙湖这一带,挖回来后要经过漂洗 风化 磨碾(一系列过程) 。漂洗的目的是去除里面的杂质 去除酸性 漂洗后再磨 炼成泥装起 让它风化(主):风化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卢):大概一年以上 越久越好 就是说泥土从挖回来到做成一条壶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5120(主持人 李清):漂洗的工序是怎样的(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泥土挖回来后要进过多次漂洗,漂去杂质和酸性,漂洗的次数和时间的长短,也关乎茶壶的质量和泡出来的茶水的质量(主):这些泥土摸起来非常硬,这样真的可以做一只壶吗 ,(卢):将练成的朱泥装袋备用,取出制作还需先泡水泡软,揉后制作,像这块就是回软后的泥土,可以开始制作。
化验显示,潮汕地区的泥料属天然矿料,氧化铁含量高,质地细腻柔韧而不含砂,制造出来的茗(明)壶,质地坚实,颗粒结构疏朗,表面平滑,能保持透气而不透水,保鲜性能和保温性能好,具有耐受骤然冷热的性能,在20℃—150℃之间连续出现偏差不开裂;不含有毒物质及放射性元素,还能雕刻出精美的浮雕。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6千年前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为卢文祥的制壶大梦提供了现实的根基。
从做瓷,到做壶,闭关半年的卢文祥在反复的尝试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找到了瓷与壶的共通点,跨出了圆梦的第一步。
5062(主持人 李清):你之前制作瓷器,现在制作手拉壶,你是如何从中找到共通点?(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共通点有很多,像这个瓷杯,看起来非常普通,但要做到壶的闭封性强,这就需要一定的技术(主):完全不会掉(卢文祥):这非常有难度 ,再加上要做到壶盖它是空心的,也非常有难度,一般会凹//陶瓷是采用模具制作,而手拉壶是纯粹手工制作 ,基本上是相通的,很多事情是一通百通的,都有一个共同点//
对手拉壶强烈的爱好催化了卢文祥制壶的灵感,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做出一些具有冲泡(炮)功能的手拉壶。显然,这不是他满意的作品。在他的认知中,手拉壶不仅能够冲泡,而且必须具备美感。如何在这功夫茶之乡,在这已经自成一体的手拉朱泥壶丛林中闯出有“卢文祥”特色的路,卢文祥自有自己的打算。
5064(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已经有了第一条壶,就想再尝试制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后来就制作了第一条浮雕金手拉壶作品,做浮雕金的难度也很大,我们本身是素茶壶,也没有上釉,要镶金,上色,体现出它的立体感,这非常有难度,这一条茶壶的制作也闭关了半年(主持人 李清):每一次半年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你刚才一直在强调浮雕金,那是怎么将它印在素壶上,我用“印”字是否恰当(卢):图案需要事先设计好,和我原来制瓷技术相通,相结合,把我以前制作陶瓷的技术经验转换在制作(浮雕金)手拉壶技术上//这条壶制作出来后,壶友称是“朱泥第一壶”。
浮雕金的成功首创打开了卢文祥制壶的新天地。壶身装饰——或字,或画,或字画兼顾,卢文祥将书画的线条和美感融入壶中,赋予手拉壶更多内涵。不同于绝大多数壶身雕刻,卢文祥的浮雕金的图案是复上去的,并且所有的图案都镶嵌上了黄金,这是他作品的明显标签,也是他的特色所在。
5068(主持人 李清):你是如何将书法和手拉壶相结合(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我本身喜欢书法,但我看到的壶都是将书法篆刻在壶身,(这种做法)有伤壶体,所以自己尝试做一个浮雕的,用真真正正的黄金附在壶身。这样看似简单,但难度非常大,每一条壶需要进五遍窑炉//每进一次窑炉就有一次风险//每一次烧制后,要再填一遍金,填制浮雕,每一次进窑的温度也不相同,把握温度很重要。
(节目导视:卢文祥另辟蹊(欺)径,在手拉壶具象和涵义上大做文章,赋予了每把朱泥壶独一无二的故事。《厚德潮安》之《卢文祥的壶中日月》正在播出。)
成功制作填金手拉壶之后,卢文祥开始尝试制作系列壶,包括十二生肖壶,以及百家姓壶,在推销和树立自己品牌特色上愈走愈远。
5071(主持人 李清):除了刚才的书画(手拉壶),你还有其他的一些创作吗(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有的 因为去年是鸡年,我做了五只手拉壶,代表了五徳 ,因为鸡有五德//
5072(主):文祥兄 五徳到底是哪五徳(卢文祥):五徳也就代表文 武 仁 义 信 这五徳 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接下来准备创作一系列生肖壶 准备每一年创作一只生肖 //(主):你手上拿的这一只是什么壶(卢文祥):这是大圣壶 猴壶 //像今年,我就创作了这一条狗壶,我将它取名为“友”,因为狗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接下来的创作就是百家姓的(题材),我姓卢,第一条茶壶就做卢式的图腾,//(卢):后来又创作了任姓图腾 这是王姓图腾 这是蔡姓图腾 每一个图腾都不一样 // (主):你当时为什么想做百家姓茶壶(卢):因为我姓卢 就想做一条自家的茶壶泡茶 加上一些姓氏文化 所以就创作了这一系列。//每一个姓氏都有一个故事 一个崇拜的神 所以把这些展现出来。
对着形态各异,意象不同的的手拉壶,卢文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毫不起眼的瓷泥摇身成壶,不仅归功于艺人手上多年的功夫,还有他们内心对形状的领悟以及双手对瓷泥细腻的感知。从泥土到成型,瓷泥在经历时间洗礼的同时早已习惯了匠人们细腻的劳作,每一把成功制成的手拉壶的背后,都是无数把尝试失败的壶的经验和技术支撑。这些有幸接受艺人用心雕琢(桌)我们今天有幸见到的手拉壶,必定都是披上了一身满是故事的华衣。每一把壶的诞生,无疑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和用心的对待。
带着好奇,我们的目光追随着卢文祥的双手,期待他手下的一团团朱泥,幻化成一个个别开生面的手拉壶。
一节现场
灵活多变、随意而就,一把完美的手拉壶,在水土融合的那一瞬间,就已汇入了卢文祥的心血和体温,极具美感的劳作韵律不仅带来实在的器物,无形中卢文祥创作的历程也慢慢显现,从瓷泥到成型,从尝试到摸索到领悟,卢文祥在孤单寂寞中一路追寻,锻造出自己心中完善的好壶。
5073(主持人 李清):文祥兄 要怎样检验一条壶的好坏呢(省工艺美术师 卢文祥):检验壶的好坏首先要看它的出水,水流要又直又有力又圆,还有一个就是禁水,要像这是禁得住水 压住茶盖的气孔,水流不出来, 或是压住后倒过来,水流不出来,这样能证明整个壶的壶盖和壶身的紧密度,//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就是三点一线 壶嘴壶轴壶把成一直线,还有一个检测密封度的方法,把水加满,用纸巾把壶口塞紧,可以直接把壶提上来,甚至可以转动壶身。
把枯燥当乐趣,以重复当生活,把大自然赋予的材料,幻化成新的物质。高产的卢文祥在制作了大量的手拉壶后发现,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还没有出现。造型、线条、工艺、创新、跨越、完美……手拉壶成为他每日心中的所思所想。壶中的日月也许就是他余生的状态了,卢文祥希望自己还能够做得更好。
5053(主持人 李清):手拉壶是有温度有生命的,它蕴藏着人心与记忆积淀的温度,藏于壶器内涵与懂壶人的心里。它们从泥土中来,在烈火中淬炼。卢文祥希望自己的手拉壶,能够带着他的用心,走进更多潮州人的日常与生活,进而走出潮州,走向更广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