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镌刻的飘香记忆

2021-06-28 09:40:17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节目导视:包含着丰富符号和文化象征意义的潮汕木质粿印,在老艺人的巧手中现出新风光,让传统的美意,延展出各种新生的可能。《厚德潮安》之《镌刻的飘香记忆》即将播出。)

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份飘香的记忆,那是时年八节、游神赛会、祭神拜祖等活动中必备的供品——粿。这是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是魂牵梦绕的宗族印记。在潮汕,粿与传统潮汕文化紧密相连,构成了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粿必须有粿印,每一户传统潮汕人家中常备的印模。作为一种行将消失的民俗风物载体,木质粿印好像只是存在于我们的遥远记忆中。现如今,是否还有人在从事着这一门富有地方特色与人文风格的手艺呢?

0911(主持人李清):美利家园,厚德潮安。作为潮汕人,我们是吃着粿长大的。逢年过节,阿妈阿嬷都会做粿。粿印也就成为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过节神器。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都是塑料粿印,木质粿印非常少。但是少不等于无,在潮州就有一家专门从事纯手工雕刻粿印的,这在流水线机器生产的今天,显得有点另类和特别,今天我们将一同感受。

眼前的房屋是普通平常的民居,没有任何招牌和标识,几十平方的空间,堆满了长长短短的木材,以及各式各样的木粿印。这里既是家,也是作坊。木制粿印制作师傅许利明及妻子在光线不足的屋内收拾,准备开始一天的制作。

0926(主持人李清)://墙上很多粿印,这些是你全部的粿印模型吗?(粿印艺人许利明):我的(粿印)品种很多,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主):有没有统计过大概有多少?(许):无法统计,因为太多了。(主):我看到这里模型那么多,图案方面有什么讲究吗?(许):比较常用的(粿印)是红桃粿(印)一般家庭都常用到。(主):其他这些呢?(许):这个是龙虾(模型),用来印花生糖的。//这个叫斧头饼印,祭神用的。(主):这个呢?(许):这个是五谷主(印)//(主):还有鱼型的(许):这个是龙箭鱼(模型),这个是草鱼(模型)。//这是饼印,中秋用得多。//这个是口酥,是结婚用的。(主):这里很多图案,寓意都是比较吉祥的是吧?(许):是,都是吉祥团圆的(寓意)//

粿印是每一户传统潮汕人家中常备的印模,潮汕粿印集古代雕版印刷与民间木刻工艺于一体,运用各种传统纹样于象征长寿的桃形框架之中,粿印是千姿百态的。

不同地区不同节令,需要的粿品也不尽相同,粿印当然也就种类繁多。粿印里包含着丰富的符号,每种符号既有审美的功能,又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镌刻的图案繁多,许利明是依据什么进行临摹,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0936(主持人李清):利明兄,我们平时创作的粿印是自由创作的多,还是都有特定的模型(可以参考)呢?(粿印艺人许利明):有自由创作的,特定模型的也有。客户有特定要求的,我们就尽量按要求去创作。(主):也有一些特定的图案吗?(许):有,这些就是特定的模型。(这里)有些是饼店用的,有些是家庭用的。这些是中秋用的,里面的图案是手执法器的八仙。//这个“喜”字一般都是做鼠壳粿(用的),这个做起来效果很好。//(主):我看到一个图案很繁复的,是凤吗?(许):是,整只凤凰,客户要求多大尺寸的我们就做多大尺寸的。(主):也就是说尺寸方面是可以调整的?(许):是,但这要看木材大小。(主):如果遇到特殊的客户,有特殊的要求,你能满足吗?(许):有些能满足,有些不能,因为有些无法表现,要考虑(做出来后)能不能印,会不会断。//

粿印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着深刻的文化,另一方面体现着风土人情。作为潮州地区声名远播的木质粿印艺人,许利明的制作生涯是从儿时就开始的。父母及伯父都是木雕从事者,再加上自己也曾在木雕厂工作多年,许利明对于木雕的各种工序早已熟谙于心。相比于繁复精巧的木雕艺术品,雕刻粿印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0940(主持人李清):利明兄,你这是在雕一条鱼吗?(粿印艺人许利明):是,一条鲤鱼。//(主):你做木粿印到现在多久了?(许):我八零年进木雕厂,我的家人是专门制作粿印的,//我在木雕厂是专门做木雕的。(主):家里大人就是专门做粿印的?有谁在制作粿印呢?(许):我爸和我伯父。我的母亲原来是木雕厂粿印班的班长。(主):所以你现在的手艺多多少少都受到家人的影响?(许):是。(主):现在你家族内还有人在制作粿印吗?(许):家族内现在就只有我和我的妻子以及我的一个儿子在制作(粿印)。//我们三个人都在制作(粿印),这都是团队的力量,一个人无法完成全部,必须整个家庭通力合作,才能做出好的(粿印)出来。

(节目导视:许利明几十年坚持手工雕刻粿印,使行将消失的潮汕民俗风物载体——木质粿印,留下印记,让人们对一座古城存有追忆。《厚德潮安》之《镌刻的飘香记忆》正在播出。

许利明家不大的空间堆满了木材,木头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种天然的舒服,是许利明一辈子打交道的老朋友,这些,都是粿印被雕刻前的前身。

(主持人李清):利明兄,这些木材是来自什么树?(粿印艺人许利明):柯树。(主):我们一直都是用柯树来雕刻粿印吗?(许):(柯树)质量比较好,雕起来比较好雕,也耐用,不容易裂,一个(粿印)可以用很久,用几十年都没问题。//(主):那可以用其他的木材(雕刻)吗?(许):有些人用比较软的木材(雕粿印),而我们肯定要用质量最好的(木材),耐用点。(主):木材这样放着有什么作用?(许):木材有一定的水分,所以要放着晾干,让木材比较定型,将来雕出来的粿印不容易变形。//(主):如何判断(木材已经晾得比较合适)雕刻呢?(许):凭我多年的经验,觉得已经收缩到一定的程度,不会再收缩了,合适雕刻了(就可以)。(主):你说木材需要晾干,那这边为什么会有一桶泡在水里的(木材):(许):(木材)锯开晾干的时间久了,木材变硬了,雕刀雕不了,就必须泡在水里浸水,浸到木材恢复一定的软度,才可以雕刻。//(主):我看到这些木材上面画了一些粿印模型,是不是你已经心中有数,这片木材可以雕多少个粿印了?(许):先必须看木材的质量,要避开瑕疵,否则做出来的粿印底部容易坏。(主):哪些瑕疵需要避开?(许):比如这些柴目,颜色黑,不好看,所以就要避开。//客户需要什么规格的,我就按要求画出模。//

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繁琐、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一个简单的粿印,需要的是一系列马虎不得的前期准备和一系列精工细作的后期制作。否则的话既有可能浪费材料,也有可能前功尽弃。这些都需要多年的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材料适合了,接下来,就是动手雕刻的时候了。

一段现场雕刻。

0942(主持人李清):利明兄,我看到你这放了很多工具,这都是我们雕刻粿印时需要要到的吗?(粿印艺人许利明):是,有很多种工具,形状都不一样。这些是圆弧状的,有些线条比较圆的就需要用到,比如鱼头属于不规则的,就需要用到多种工具;//比较直的这个是做粿印底部的,比如这个地方需要铲,就要用到小一点的(工具),要铲平底部,就需要用到更小的(铲)。(主):工具有大有小,弧度都不一样。(许):是,这个是雕刀。用来修整形状的,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我们)用到的木材很硬,所以雕起来很费力。//(主)有没有统计过你(雕粿印)大概需要多少种工具?(许):一般需要几十种(工具)//(主):这只是你(做粿印)当中的一道工序,如果要完成整个粿印,大概需要多少种工序?(许):没细数过,从买木材,开成一片一片,选材,画胚,锯胚,用纸模画,画完雕掉多余的木,铲平粿印底,雕出粿印模,雕花纹,四面用电刨刨平,(握手)的柄要磨得摸起来不毛糙(等,很多道工序)。(主):刚才听你说到电刨,那我们雕粿印是全用手工呢,还是需要借助其他(工具)?(许):除了用到电刨和锯,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手工,手工的成分非常多,费时费力。//(主):那做一个这种鱼型的粿印大概需要多久?(许):大概需要几天的时间。//(主):这个应该是成品吧,我看到上面还盖了印。(许):是(主):(印)上面写的是“潮州桥东权记”,这是你们的名号吗?(许):是,就是因为有这个名号,大家才知道这个粿印是哪里雕刻的。(主):“权记”这个名号用到现在多久了?(许):几十年了。(主):这个名号不是你创立的吗?(许):我的父亲和我伯父他们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权”字,所以就取了“权记”作为粿印的名号。//(主):有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意义和味道。

许利明刻了几十年的粿印,传统图腾早已铭记于心,各种雕刻要领也自是成竹在胸。落下的一刀一凿,雕花多深、弯角多弯,眉眉角角都是经年累月精湛手艺的展现,将吉祥祝贺精心刻入粿印图样里。他深信,在这行只要匠心独具,将独到的技艺贯注其中,自然能传承“艺道”。或许就是许利明从一而终以“艺”为道,几十年在从不放弃坚守的信念了吧。逐渐式微的传统技艺,在他的巧手中重现出新风光,延续粿印的价值,同时让传统的美意,延展出各种新生的可能。种种的美意和可能,让许利明忽略了木质粿印眼下的生存困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年节的热情逐渐变冷,加之塑料粿印的补充,曾经家家户户多个木质粿印时年八节做粿的热闹已经不再,许利明的手雕粿印生存尴尬,举步维艰。

0943(主持人李清):利明兄,现在购买粿印的大概是什么群体?(粿印艺人许利明):有多年生意来往的饼店老客户,有家庭的,还有一些来咱们潮州旅游的游客。//(主):现在家庭买的多吗?(许):有一些家庭,里面有家庭成员对这些(粿印)有感情,他们还是喜欢买粿印回去,自己做粿,觉得(自己做的粿)好吃,卫生。(主):(粿印)图案可以让人重温儿时的回忆。(许):是,也有人买回去做装饰,收藏。//(主):雕了这么多年,你还想继续雕刻下去吗?(许):各地都有人来我这里买粿印,我觉得挺有成就感,(所以我还是会继续雕刻下去)//(主):未来在销售或承接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吗?(许):孩子想学,(我就教),(让雕刻手艺)继续传承下去。//我要把粿印做得更好,让买的人知道,“权记”出品的东西,值得信赖,因为每个产品都代表你的质量你的名号。//

从许利明的家远眺,门前是两座网红桥:左边是湘子桥,右边是金山大桥,传统与科技对撞,喷射出现代的火花。日已西斜,暮色将至,网红桥的璀璨又将开启,而在暮光之下劳作的许利明一家的身影,显得落寞而单薄。在现代科技爆炸的今天,他们与整个快节奏的社会似乎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手艺与文化正走得无声无息,“手艺人”这一称呼也离我们愈来愈远。而城市里的手艺人,更弥足珍贵。因为他们除了要打磨技能,还要对抗浮躁的社会,这些都全靠自己的意念。粿印是一种行将消失的民俗风物载体,许利明一家用着稳定的手纯净的心打造着器物;他们仍在那个地方,或远离喧闹,或隐于闹市,晨起暮落,倾注一生,只为将来的将来,能留下印记,能让人们对一座古城存有追忆。

1007(主持人李清):感谢执着又从容的手艺人,一板一眼,一刀一刻,雕琢岁月的模样。他们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于是,为我们保留了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民间瑰宝。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