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周汉钿:抱朴守真,自成天趣

2021-06-28 09:39:55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节目导视:轻碾一砚墨香,铺展一纸素笺,一笔一墨一世界。《厚德潮安》之《周汉钿:抱朴守真,自成天趣》即将播出。)

(主持人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流派各异。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无数的书法艺术家,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能挥毫泼墨并且创出一番天地的,周汉钿就是其中一位。

踏进周汉钿不大的书房里,目之所及的,几乎都是他的书法作品。每个角落都是堆堆叠叠的宣纸,我们猜测,周汉钿的书法生涯应该不短。细问之下,果然不出所料。而促使周汉钿走上书法道路的,是一次很偶然的遇见。

0109(主持人李清):汉钿兄,我看到你这里作品很多,你是从什么时候走上书法学习的道路的?(周汉钿):大概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去表姐接,看到她在写书法,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内心突然触动,想像她一样(也学习书法)。于是回到家我就马上买了笔墨纸砚,开始学习,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

0110(接0109)(周汉钿):刚开始也不知道临摹什么,只是到外面看人家贴的对联,(把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回家就照着写//

生活中有些瞬间的触动,可以改变人生。那一次书写中的表姐凝神贯注的认真,让周汉钿也深深爱上了一笔一砚,一纸一世界的艺术享受,从此走上了手不停挥的书法道路。父母当时都只是养鱼为生的小商贩,对儿子这种“费钱费神”的爱好并不看好。

0101(主持人李清):汉钿兄,家里有人从事书法创作吗?(周汉钿):家里没有这种文化底蕴。我们家祖上都是农民,我是凭着爱好坚持的。

(主):当时(父母)支持你(学习书法)吗?(周):父母当时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我写得多,所以经常要跟他们讨钱买宣纸,他们心疼钱,希望我别写得太勤。//(主):就是说他们没有强制性阻止你?(周):对,他们虽然不赞同,但我向他们要钱他们还是会给。//(主):从言语上劝阻你。你当时还是坚持写下去?(周)://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我想要的东西我一定会追求到成功。所以我一直坚持写下去。

想要学习,想要成功,从对对联字体笔法的揣摩以及对古帖的临摹,周汉钿硬是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刻苦,一字一贴,一步一个脚印,在清贫的生活中构筑自己丰盛的精神世界。

0037(主持人李清):(周汉钿):小的时候我看人家门口贴的对联,在手心里比划着笔画,所以对联就是我最初临摹学习的对象。后来请教一些书法老师,老师们就推荐一些古帖让我临摹学习,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就是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这是非常出名的,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主):也就是说你从来没有通过系统的学习,都是通过临摹(自学)?(周):书法一定要临摹,古人的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就是取古人最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学他们的法度,比如这些。

因为字写得好,周汉钿成功地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被推荐参与了校园的书法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至今这象征着荣誉的奖状还被周汉钿珍藏着,这是他过去的光辉岁月,也是他往后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上了初中之后,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功底,他开始在春节的时候,抱着笔墨纸砚,到市场与一帮成年的书法爱好者们一起,给人们写对联。

0102(周):我喜欢写字,当时看到过年的时候老一辈书法爱好者在(市场)现场写对联叫卖,我也跟着备齐工具到现场写。(主):也去卖对联?(周):对,当时胆子很大,//当时一副对联大概十多块钱,也有人随送。//(主):当时拿到的第一笔钱是多少?(周):大概一百多块钱。(主):当时心情怎样?(周):非常开心。//

为人写春联,拿到自己人生的第一笔酬金,父母也终于不再反对自己写字,周汉钿满心欢喜,从此潜心学习,每天临摹古贴,各种风格都有涉猎,尤擅楷书。

0025主持人李清):汉钿兄,你平时临摹的是什么字体?(周汉钿):我平时临摹的就是唐朝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从小就选了这一部帖来学习,就是这些。这些结体都很严谨,笔法很秀美,比如这个横划,聚笔很饱满,让人觉得字很结实。//(主):自我感觉,你临摹到现在有几成相似?(周)://自我评价有七成左右的火候吧。(主):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周):神采和结体(我现在)能模仿到很像,楷书特别是欧阳询的楷书,有一个特色就是“险”,(欧体)楷书的每一个字拆开可以说都是歪的,但是字体拼合起来给人感觉结实,觉得很舒服。历代书法家包括当代的,要临摹到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无法跟得上这种“险”。(主):你平时临摹楷书,其他字体你会写吗?(周):其他字体也写,比如那边王羲之的《兰亭序》等我都临摹过。//(主):那为什么你首选是楷书呢?(周):书法就像建房子,地基一定要扎实,否则无法建二楼三楼。一些人老是忽略了楷书而去写其他(字体),就我本人的感觉,我临摹了楷书之后再去临摹《兰亭序》,感觉上手很快,//这些离不开有楷书的功底。学楷书很难,要下功夫,板凳的工夫要下,开始枯燥,但临摹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觉得很有味道,//古人有一句话叫“心正则笔正”//这是一种意象和书法的结合。

从楷书入手,写好楷书打好基础,二十几年来,周汉钿凭着自己的一腔热爱和孤勇,刻苦自学,临摹名家名帖,转益多师,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有了一定的名气,书法大家们也对他充满了殷切寄望。

0016//(潮州市文联副主席许成锋)://(周汉钿的作品)从楷书到行书到临帖,这些都非一日之寒。(肯定)是下了很大的工夫,才能够写得这么好。

0018//(省书协会员邱陶洪)://(周汉钿)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么令人震撼的作品,我觉得他肯定是下了很多的苦工夫,//这个年轻人还是很可亲可爱的,我觉得很感动。看他临摹的作品,临摹欧阳询,从临帖各体到笔法,看出都是下了苦功夫的。当然(他)还年轻,(书法方面还是)有待继续提高。//

483-0014(主持人李清):(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顾问曾楚楠):我送了他一副藏有“汉钿”二字的对联,就是:汉唐风骨,钿宝情怀。//上联的意思是就是要继承传统//所以要有唐代汉代书风最盛的时候的那种风骨,就是寄望好好继承传统;“钿”就是女同胞的首饰,“钿宝”也就是“珍宝”,就是希望他在未来的书法领域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且要牢牢树立一个精品意识,//要争取自己的作品达到精品的水平。//

(节目导视:周汉钿一杆毛笔打造自己丰富的精神天地,修心修行,获得心灵的满足。《厚德潮安》之《周汉钿:抱朴守真,自成天趣》正在播出。》)

通往书法成功之路,似乎除了苦练,还是苦练,没有别的捷径。每天几个小时的枯燥练笔,在周汉钿的心里,却是一种难得的满足和享受。

一段现场挥毫。

0111(主持人李清):汉钿兄,你每天都是这么练笔的吗?(周汉钿):对,我每天都坚持练笔四五小时。//有时候如果(白天)忙,没空练,我就在晚上补练。(主)://每天都这样,不觉得枯燥吗?(周):外人看着枯燥,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享受,坐下来,一笔一划,都是在写我的心,(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我觉得很舒服,这种感觉只有写的人才能够体会。//有时候有累,但提起笔我就觉得心情很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的潜心苦练,周汉钿获得了满满的荣誉。渐渐写出名堂的周汉钿每日里除了自己练字,也收徒,教学生练字的同时,也喜欢让学生学习各种古训,比如《朱子家训》。

周汉钿认为,学艺必先修心修行,《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这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0039(主持人李清):从去年九月底到现在孩子一直在(周老师)这里学习,进步也很大。//(主):在这过程中周老师还穿插教其他东西吗?(林):中间休息时间老师教他们《朱子家训》,(我觉得这)对孩子日常行为规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主):这种教育方式你认可吗?(林):之前孩子也一直学习国学,所以周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我非常接受。//

涉及书法,周汉钿总能侃侃而谈,对自己的未来和发展踌躇满志。

0031(主持人李清):汉钿兄,对于未来,你有什么规划吗?(周汉钿):书法确实是中国的国粹,希望孩子们都能从小接触学习,从楷书入门,到行书,有了一定水平之后再学小楷,这能使人不会浮躁,对以后自身的修养各方各面都有很大的帮助//0032(接0031)(主持人李清):未来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你会如何选择呢?(周汉钿):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向社会继续传播(书法),//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书法,学习书法。

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多的时候,诗意生活未必就在远方,它就在你心里。而对于周汉钿而言,他的伊甸园,就是手中的一杆毛笔。他希望能仗笔天涯,闯出属于自己的浩浩江湖。

(主持人 李清):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生活是好的,前面总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风光。衷心地祝愿周汉钿,在无涯的书法学海中,轻舟,闯万重山,开创,更广阔的天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