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民间传统工艺画糖人有近600年的历史,陪伴了无数代人的成长,到如今,这项传统技艺已经越来越少见。唤醒尘封已久的童年回忆,寻访童年难忘的快乐,《厚德潮安》之《甜蜜的记忆》即将播出。)
民间有说法形容画糖人:“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画糖人仿若武功高强,行云流水的侠士剑客。于是,画糖人就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神奇的存在。
(主持人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小时候,农村有很多难忘的民间手艺,画糖人便是充满快乐和美好的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糖人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重温儿时的欣喜,一同寻找甜蜜的回忆。
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王氏糖画坐落在潮州古城。糖画人王寿权的一天,从早上九点多在家门口摆摊设点开始。
1026
//(主持人李清):每天多早开始营业呢?(王寿权):九点左右开始开门营业。(主):前期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呢?(王):麦芽糖原材料需要做好准备好,然后放在锅里熬。东西要先准备好,游客来的时候就可以买到。//(主):需要什么工具呢?(王):一个锅,一支汤勺,一把餐刀,竹签,袋子,还有包装需要的绳子。(主):这些工具都有什么作用呢?(王):这些工具的用途各不相同。汤勺可以做画笔,餐刀可以像这样把糖画铲起来,其他的用来装袋,可以保存比较久,比较卫生。(主):所以说这支汤勺就是画笔?(王):是的。麦芽糖作为墨,汤勺代替笔。(主):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糖画的制作了吗?(王):是的。
一个煤气罐,一个小锅,一罐糖料,一块大理石,外加一勺一铲,这就是王寿权画糖行当的所有工具了。工具不多,但每一种都不可或缺,因为各有各的用途。将所有的工具集中到一辆小推车,推出屋外,王寿权一天的工作宣告正式开始。
1028
(主持人李清):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制作糖画了呢?(王寿权):还没有,麦芽糖糖块需要先加热,加热后才可以制作。//(主):(糖块)里面的成分是什么呢?(王)麦芽糖和白糖两种。每个师傅做出来的图案不一样,用的配料也不一样。(主):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秘方?(王):是的。这些麦芽糖是原色的。有一些麦芽糖是红色或者咖啡色,那些就是加了其他的配料。//(主):糖块在熔化的时候要如何控制火候呢?(王):熔化到可以做糖画,要靠师傅的经验判断。(主):要用小火还是大火呢?(王):要用大火熔化麦芽糖。(主):如何判断糖块可以用来制作糖画呢?(王):麦芽糖糖块熔化至可以拉丝,就可以制作糖画了。//
每一种手艺,除了天赋,更需要的是勤劳和经验。糖块已经融化成糖浆,金黄油亮。凭着自己的实践经验,王寿权觉得锅中的糖块已经融化到可以牵丝,符合手感要求,接下来,他要开始秀自己的功夫了。
1029
(主):我们要画什么图案呢?(王):画一条龙吧。(主):制作过程复杂吗?(王):十二生肖中龙的制作比较复杂,其他比较简单。小孩子都比较喜欢像龙一样比较大件的糖画。看起来比较漂亮,量也比较多,所以比较热销。(王):等糖画干了之后就可以铲起来了。要等到干了才可以装袋,别人要带回家也方便。做太大件的话线条太薄,不耐放。
一段现场。
画糖人,最见功夫的主要是“画”这个环节。糖画人握住糖勺绘画时,讲究的是眼明手快、眼到手到迅速造型,以求一气呵成。王寿权卷起袖口,以小勺做画笔,糖浆做颜料,在石板上作画。小勺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组成图案,一条神龙的轮廓跃然于石板之上,很快,糖稀在石板上就冷却了,神龙栩栩如生。王寿权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琥珀色的糖浆摇身一变,就这样在王寿权的手中,成了晶莹剔透的糖龙。
1030
//(主持人李清):一条龙很快就可以制作完成了。(王):大概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主):每一个造型大概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王):是的。(主):做过的造型中最长需要制作多长时间呢?(王):最长的需要15分钟。是立体的,高难度的造型。//(主):这块板起到什么作用呢?(王):起到冷却的作用。麦芽糖是热的,热胀冷缩。(主):所以这块板既是画板,又有延展的作用。除了用勺子,这把餐刀又有什么窍门在里面呢?//(王):这把餐刀是私人定制的,用起来顺手就可以。薄的话容易铲。//
画糖人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而画糖人最基本的造型,就是十二生肖。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王寿权经过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和传统文化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了适应市场,除了画十二生肖,王寿权也画其他的造型。
1031
//(主持人李清):除了十二生肖,你还有创造其他的造型吗?(王寿权):有。现在流行的是卡通图案。(主):这些卡通图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的呢?(王):两三年前就开始了。(主):当时为什么会想要做这些卡通图案呢?(王):时代在进步。有一些客人,一些小朋友想要电视里的卡通图案,问我们会不会画。后来我们就看电视学习,所以就画了一些卡通图案。//(主):现在你做什么造型比较多呢?(王):比较多的是HelloKitty或者小猪佩奇、叮当猫或者猪八戒,这些都比较受欢迎。//(主):有了这些卡通图案的糖画后,生意会不会好一点呢?(王):会,卡通图案比较热销。//女孩子喜欢HelloKitty和小猪佩奇,男孩子喜欢龙和哆啦A梦。(主):这些你都有做吗?(王):这些热门的都有做。//
迎合小朋友们的喜爱,王寿权的糖画逐渐换上新颜,变成各种卡通角色。而为了让糖画的种类更丰富,他也开始了立体糖画的制作。眼下一些立体糖画,还是王寿权的招牌绝活。
1034
(主持人李清):做了这么久的糖画,你觉得难度最高的是哪些?(王寿权):难度最高的就是这些立体造型(的糖画)(主):现在你能做成多少种造型的糖画?(王):立体的有玫瑰花,茶具,花篮,三轮脚车,这些都是难度比较高的造型。(主):你说的“难”是体现在哪里的呢?(王):平面的(糖画)是一笔带过,立体造型的用时比较长。画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差错,否则就要全部重新来过。(主):没办法弥补的?//(王)://全部都是手工创作,没有用到模具,这才能体现我的艺术价值。(主):茶壶里面还写了字“富贵有余”?(王):是的,这是原创的,很考验师傅的技术的,别人没有做这个的。(主):你的意思是在(立体糖画)上刻字是你首创的?(王):是(主):当时怎么会有这个创意?(王):现实中的茶壶经常会有雕刻花花草草的,刻字的。我就想糖画能不能也这样。经过很多次的试验之后,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字写出来,然后再把它贴上去。(主)://字是贴在内壁的吗?(王):不是,是贴在外面。(主):这些糖画可以保存多久?(王):这些糖画套上袋子,立体的糖画可以保存一个月左右,冬天可以保存两三个月,糖画怕热,所以常温下不碰撞不暴晒就可以存放一个月左右。//
(节目导视:曾经一担一勺走街窜巷的画糖人在城市的街头重现,承载了无数人简单的美好与欢乐。看糖画人王寿权巧手画糖画,《厚德潮安》之《甜蜜的记忆》正在播出。)
王寿权的糖画制作生涯并不长,但其家族的制作渊源却不短。王家的画糖人手艺是从王寿权的叔公开始的,然后是王寿权的父亲接棒,再然后,就是王寿权兄弟俩。算起来,王氏糖画至今已经是第三代了。
1035
(主持人李清):寿权兄,听你的介绍你(从事糖画的)工龄也不短?(王寿权):是,有六年的时间了。(主):在这过程中你学过美术类的(技艺)吗?(王):没有,我就是跟我爸爸学。(主):也就是没通过系统的学习?//那构图方面你是如何学习的?(王):(通过)看现实中的东西然后进行模仿,比如茶壶。平面的糖画就是跟着我爸学,(他怎么教我怎么学)。(主):也就是说你的父亲也是一个老糖画人了?(王):是的,我爸爸做糖画到现在很多年了。那“王氏糖画”是不是从你爸那一代就开始传下来的?(主):我爸的糖画是跟我叔公学的,到我是第三代(传人)了。//
画糖人的手艺源自北方。当年王寿权的叔公从来潮的四川手艺人那里得到了画糖人的技术,并成为家庭谋生的活计。如果说父辈们制作糖画是因为生计,那么今天王寿权兄弟的继承,则是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失传。为了守住美好的初心,王寿权在技术上既传承,又创新。目前他能画的糖画造型达到了五十多种,其中三十多种是父辈传承下来的,十多种是创新的。如今的王寿权,除了在自家门前画糖画,也经常受邀到外地,甚至外国进行暖场表演。王氏糖画的名声,不仅仅只在潮汕,更在更广阔的远方。古老的手艺随着王寿权跋山涉水,出现在他乡,温暖每一颗追忆似水年华的心。
1036
(主持人李清):(王):我现在也接一些商业模式的表演,比如潮汕三市的房地产,车行或婚庆,他们都会(请我去),做一些糖画送给客人。(主):还去过哪里?(王):我最远的去过新加坡,//也去过广州、增城等。近的比如揭阳、梅州、丰顺、福建。(主):去到外地,当你拿出糖画的时候,大家的反响大吗?(王):大。因为现在画糖画的人少,当我拿出立体糖画的时候,大家很惊喜,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以前的糖画都停留在平面创作上,现在有了立体的作品,感觉比较高大上。能被大家认可,我也很兴奋。一般来说,孩子都喜欢平面的(糖画),大人一般喜欢立体的(糖画),他们会拿回去收藏,因为也比较耐放//(主):平时买糖画的大概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群体?(王):从六七岁的孩子到中青年都有//卡通造型卖的比较多。//糖画是童年的回忆,看了心里会觉得亲切,所以(有人)会买回去做留念。
栏目组采访的过程,陆陆续续有过往游人在王氏糖画的摊前驻足停留,欣赏王寿权的画糖手艺。糖画,在孩子们的眼中,十分稀奇。而对于有一定年纪的人来说,这些糖画里面不仅包含着绘画艺术和文化气息,还会让许多人找回儿时的记忆。王寿权及他的父亲,还有他们的手艺、他们的作品,连同他们的创作环境,形成一种甜蜜的回忆。这种回忆超乎了文字的表达和图像的记载,它始终环绕在我们身边,温暖那曾经的岁月。
(主持人李清):一门手艺的生命力,正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升华。带着时代印记穿越过去的糖画与记忆相遇,温暖心灵。王氏糖画,存在了几十年,明天它仍将带着暖意和新意,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