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恒久炭像,时光映画

2021-06-28 09:38:53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节目导视:中国民间美术炭精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承载了无数代人的印记。《厚德潮安》之《恒久炭像,时光映画》即将播出。)

炭精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小支流,主要用于还原、放大旧照片和人物画像,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也适合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立体感强,形象真实准确,光线自然柔和,层次分明。这些特点都是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

(主):在照相尚未普及的时代,老人年纪大了,子孙后代们一般都会选择为他们画一张炭精画。老人百年之后,瞻仰炭精画就成为对先辈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数码时代的如今,炭精画早已盛景不再,炭精画画师也难觅踪迹。邱金亮,就是隐于闹市的炭精画艺人。

已近甲子之年的邱金亮是中国炭精画世界持证会员,也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的创作生涯,是从儿时就开始的。

483—1976(主持人李清):金亮兄,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炭精画的?(炭精画艺人邱金亮):我十几岁就开始画了。(主):当时是拜师还是?(邱):自学的。(主):怎样自学的呢?过程如何?(邱):我从小喜欢画画,又恰逢外地(炭精画)师傅来牌坊街画老人像,我觉得很好奇,就去请教他。师傅看我是个孩子,也没怎么说。我就去工艺厂讨要了一点炭精粉,然后回家尝试,不懂的地方就跑去又问那位师傅,就这样慢慢实践。(主):也就是说你看了那位师傅画画之后回家就直接尝试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邱):对。那时候很好奇,觉得人家画像画得惟妙惟肖,对我是一种鞭策,鼓励我要大胆尝试。//(主):后来又系统地学习了炭精画了吗?(邱):有。为了增强功底,我又学习了素描。炭精画也需要有素描的基础,才能产生质感。//(只有有了素描基础),(炭精画才有)透视、色度,虚实的效果。//

有些兴趣的种子,会在不经意间落入心田,然后生根发芽,再然后,蓬勃生长。炭精画之于邱金亮,就是一颗不经意的种子。出于打小对绘画的好感,再加上街头炭精画艺人的影响,邱金亮开始从最初的摸索接触,到慢慢的执笔作画,有了火候,也有了作品,渐渐的,也有了自己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尝试。

483-1994(主持人李清):金亮兄,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你的炭精画是怎样创作的呢?(炭精画艺人邱金亮)://靠自学摸索。//(主):有什么借鉴的吗?(邱):基本没有,完全凭借自己的绘画基础(来画)//(主):有什么参照物吗?(邱):像成龙的这幅画像,当时是根据《大众电影》(里面的图片)来画的,图片是彩色的,我画成了黑白的。(主):就是从杂志上看到了,剪下来(参照),画出了炭精画?(邱):对。//(主):这一幅看上去很有年代感,上面写着1983年,(这是当时的作品)?(邱):对,当时黑白炭精画比较传统,大多是画老人像。那时候我看《大众电影》,封面是王馥荔,觉得很漂亮,就想着能不能把她画成彩色炭精画,当然这难度很大,而且还有处理成摄影的感觉,所以当时摸索了很久才画出来。//(主)://当时画彩色炭精画的人多吗?(邱):没有,老一辈的炭精画艺人用黑白底,加上一点颜色,就叫彩色炭精画,我就不一样,我画出来的画像是一种摄像的感觉。//

(节目导视:集艺术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的独门画派——炭精画,其独有的特点是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老艺人邱金亮,让老技艺复活。《厚德潮安》之《恒久炭像,时光映画》正在播出。)

不得不说,十几岁就萌发炭精画热情的邱金亮确实有敏锐独到的视觉。彩色炭精画的创作,使原先单调的黑白炭精画有了多彩的体现,从视觉上更饱满,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后来,邱金亮的人物炭精画又有了一些新的创作元素,从而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中华之光》饶宗颐画像

483-1996(主持人李清):金亮兄,在相机不普及的年代,炭精画从黑白转向彩色是一个划时代的飞跃。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你就开始全部改为彩色炭精画?(炭精画艺人邱金亮):是,当时觉得黑白炭精画太传统了,于是就转向彩色炭精画;然后又觉得单纯的彩色炭精画还不够,于是又创作了有背景的彩色炭精画。比如绕老的这一幅。当时我觉得绕老是国学大师,也专门研究甲骨文,所以我用甲骨文作为背景,充分地体现他的大师身份。//

背景加了甲骨文的绕老画像,视觉的冲击性更强,烘托之下的人物更大气更有空间感,人物形象更有油画的质感和摄影的逼真感。

483-1998(接1996)(主持人李清):背景上面的甲骨文是怎么创作的?(炭精画艺人邱金亮)://首先得先上一层浅蓝色做底,接着通过字体找到绕老的甲骨文诗句,这是重复的绕老的几首诗。//然后用橡皮擦擦出这些字体。难度很大,不是随便就能完成的,很费时费工。擦出大致字体之后再通过笔进行细细刻画,才能产生整体的质感。//(主):是一次性完成的吗?(邱):不是,需要很多次。//

除了人物肖像,邱金亮也创作其他的题材。

(《潮州古城图》和《八骏图》)

483-1978(主持人李清):金亮兄,除了刚才介绍的人像,(在炭精画创作上)你还有其他题材的涉猎吗?(炭精画艺人邱金亮):有。我还画了徐悲鸿的《骏马图》//,还有风景画。(主):这一幅就是(风景画)吧?这画的是什么?(邱):《潮州古城图》。//突出潮州古城的风貌。(主):看起来好像跟实景不大一样。以前的潮州古城就是这样的吗?(邱):古城风貌无法全写实,只能借助创作,突出古城。//(主):当时的创作历程如何?(邱):当时考虑到布局,色度,虚实处理,还有一些主次,比如东门楼要突出其雄伟,后面用牌坊街衬托,产生质感;十八梭船要突出立体感。炭精画比较细腻,也比较有立体感。//后面的山就是创作的,为了整个布局的好看,就必须有所改变,但实际存在的东西一定要保留。//

邱金亮的创作生涯,他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其实也折射了中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过去靠着相片或明信片临摹的封闭落后,已经完全被信息化的今天所覆盖。现在的他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靠科技——想画什么,弹指间,网络上,海量图片,任其选择。这种便捷拓宽了他的创作题材,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使得他的每一幅炭精画都栩栩如生。当然,这跟作画者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老到的技艺不可分割。

483-1989(主持人李清):(主):画炭精画需要什么样的功底?(邱):需要。从小我就有素面、水彩和泥塑的基础。//有了这些功底,(炭精画)才能出现效果。(主):炭精画需要特殊的纸张吗?(邱):不用,正常的图画纸就可以,只要纸张质地有附着力就可以。//(主):笔看起来就比较特殊,跟一般的画画笔不大一样。(邱):不一样。(炭精画需要的)笔毛必须幼,不能硬,硬的话画出效果不好,所以需要专门的工具。//(主):这些又是什么?(邱):炭精粉。(主):大概有多少种颜色?(邱):十二种。(主):十二种就能画出一幅炭精画?(邱):可以。有些颜色需要其中几种颜色的糅合参透,就能变成另一种颜色。

483-1992(主):炭精画有哪些创作工序呢?(邱):首先是布局,哪些主要哪些次要;其次是构图,构图好整体就好看,线条要浅,不能太深,//然后就是上色,需要慢慢调试,看看前后的效果。有时候画一小时的画需要观察半个小时。

一段现场。

专心致志,提笔,运腕,一丝不苟,以手抵心,落手无悔。邱金亮作画的技巧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苦心琢磨。画家要胸有成竹,依靠扎实的素描基本功,才能下笔有神。用毛笔蘸炭精粉末上色是炭精画尤为重要的工序,决定一幅画作的成败或优劣用色轻重浓淡,光线明暗,全为所画对象形神兼备服务。炭精画相比于其他画种,颜料不同,笔法有异,但追求的艺术效果相通。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这种丰富的绘画资源,是邱金亮取之不尽的营养,帮助他攻克道道难关,攀登绘画高峰。不管是过去或是将来,邱金亮对炭精画都保持着新鲜的激情。

483-2001(主持人李清):炭精画跟其他的画种相比,有什么优势吗?(炭精画艺人邱金亮):炭精画的特点是持久,炭精粉原料是矿物质,永不褪色。(主):色彩方面能一直保持吗?(邱):几百年都没问题。我之前画过一幅炭精画,到现在几十年了依旧色彩鲜艳。(主):现在从事炭精画创作的人多吗?(邱):据我所知,只有个别的老人还在画,年轻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从事这种,急于求成是画不了的。(主):你画了几十年的炭精画,中间有中断创作过吗?(邱):有,中断过一段时间。因为当时来画炭精画的人少了,为了维持生活,必须放弃,于是我就办起了小工场,做小工艺。(主):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你又重拾起了画笔,重新画起了炭精画呢?(邱):最近这些年物价上涨,雇工也难,小工场难以办下去。再加上现在人们逐步追求艺术,有人喜欢为父母画彩色的炭精画像,觉得体面,所以我又重新画起来了。//(主):接下来有什么创作的设想吗?(邱):继续画下去,特别是画一些有潮州文化元素的,为潮州争光。//

一门技艺的延续,总有着时代的印记。炭精画的神奇与力量,让邱金亮那颗曾经找不到方向的心,从此尘埃落定。往后余生,他将对炭精画不离不弃,把传统技艺赋予新的形式,让炭精画开始慢慢“复活”,让这种时光的映画记录不老的时光,以及正在老去的我们。

(主):有一些古老的手艺,在狂飙突进的现代化浪潮中渐渐销声匿迹,只有不再年轻的手艺人,还在坚守,是为了生计,更是一种传承。邱金亮,一颗匠心,一双巧手,一幅幅炭精画,像是从古代流淌而来的故事,向快速生活的现代人讲述手作的珍贵与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