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东凤芡实名声在外。质优名扬的背后是得天独厚的优质水源条件。《厚德潮安》之《东凤芡实盘里明珠(上)》即将播出。)
潮安大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各地的特产和小吃各有千秋,尽情吟诵了舌尖上的潮汕。其中潮安东凤镇最知名的特产,就是芡实。植株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因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而果实,即芡实,别名鸡头米。
(主持人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三伏池塘沸,鸡头美可烹;香囊连锦破,玉指剥珠明。宋代的这首诗,描述的就是鸡头米,也就是芡实。在潮州,说起芡实,就会让人马上联系到东凤,“东凤芡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地理标识品牌。今天我们先一同了解东凤芡实的整个生长过程。
东凤镇地处韩江中下游西侧,镇中种植芡实的农户不少,芡实种植又带动了手工剥壳产业,于是几乎整个东凤镇家家户户都跟芡实接触——不是种植,就是加工。
郑照钿,就是众多芡实农中的一员。说起来,郑照钿种植芡实的本事还是他的祖父和父亲教的。
483-2530
(主):东凤芡实的种植历史久吗?(郑):很长。过去东凤农田种不了芡实,芡实都必须种在深溪湖泊//(主):(种植芡实)跟种田一样吗?(郑):基本环节是一样的。都必须下种,到田间种植,管理,收成,这些程序环节都一样。(主):种植芡实跟种田有不一样的地方吗?(郑):种芡实必须受得住刺,除了长在土里的茎没有刺,芡实其他地方都长满了刺,必须能吃苦耐痛。//另外,弯腰割芡实的时候,背部是受晒的,所以非常辛苦。
已有多年种植经验的郑照钿说起芡实如数家珍,从种子到种苗,从田头到水中,芡实株必须经过一季的酝酿和发育,才能完成一个生命的阶段性生长。
483-2496
(主持人李清):(芡实)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播种?(芡实农郑照钿):(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底到十二月之间就可以下种,来年的(农历)二月中旬到下旬(种子)就可以移植到田间种植。//(种子移植到田间之前)要先在一个小区域也就是农民所说的秧场种植。(主):从秧场移植到田间有什么讲究吗?(郑):有。移植之前要先看苗,选择粗壮的(移植),种植的田间必须有管理,必须定行定点,种下去才有行有序,以后采摘的时候不会很乱,比较容易采摘。(主):什么时候移植有时间规定吗?(郑):有。农历十一月底种子下水,到来年的农历二月到二月中旬,一共要有三个月的育苗期。如果天气好,温度高,二月中旬种,等到三月底,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开花了。//
阳光,空气,水,是满足所有生命的根本条件。芡实的整个生长过程都与水息息相关,水多水少都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水质的好坏更是直接地决定了芡实的生死攸关。东凤芡实为什么能打响品牌,关键就在一个“水”字。
483-2509
(主持人李清):照钿兄,就你所知,是不是只有我们东凤才能种植芡实?(芡实农郑照钿):据我了解,其他地方可以种,但不成规模,种的面积非常少,收成期也非常短。唯独东凤,种的芡实不止好吃,收成期也长。(主):东凤的芡实为什么能种得那么好?(郑):关键就在水质。(主):跟水质有关系?(郑):大有关系。(主):为什么东凤的水质那么好?(郑):东凤得天独厚,水来自于韩江〃我们东凤有个涵嘴,叫引涵,可以直接开闸,利用韩江水直接灌溉农田,这个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水质好。(主):就是说水质(的好坏)对芡实(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郑):是,如果水质不好,水生植物就活不了。
水源不好,技术再好都没用。芡实对水质近乎严苛的要求,保证了东凤芡实的质量和产量。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标准的韩江水,是大自然给予东凤芡实农户实实在在的馈赠。有了好水,像东凤镇每个芡实农户一样,郑照钿小心照看着芡实,等着瓜熟蒂落了。
483-2497
(主持人李清):照钿兄,芡实已经移植到田里,还需要经常来关顾它们吗?(芡实农郑照钿):肯定要。植物需要好好照管,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你照顾得好,芡实生长快,也就可以早点收成,一必须水质好,二水的深度必须足够,水声植物如果水不够多,要么被晒伤,要么栽种的时候由于天气还冷容易冻伤,所以水方面必须非常讲究。(主):施肥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郑):必须在秧苗移植到田间种植的五天内第一次施肥。(主):也就是需要天天来关顾?(郑):对,田间管理就是你不离它它不离你,你想有收成就必须关顾好它,好好呵护它。(主):关顾多久之后就可以开始收割了?(郑):一个半月之后就开始可以收割了。(主):收成的时间长吗?(郑):这取决于水质和水源,水源好收成期就比较长,水源受污染,收成期就非常短,因为(受污染的水)会杀伤植物。
(节目导视:东凤芡实的栽种历史悠久,除了有天时地利的自然优势,也需要人力勤恳以及人对土地尊重的人文情怀。《厚德潮安》之《东凤芡实,盘里明珠(上)》正在播出。)
郑照钿的一句话“植物食人影”很令我们深思。他的意思是种植者必须对所种植之物多照顾保养,只有耕耘了,才能有收获。朴实的话语蕴含着哲学的智慧,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四季轮回,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东凤农民用朴素勤劳的,善的循环,获得丰沛的回报。同时,他们又在长期的经验实践中,掌握了芡实的生长规律,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他们心中有数。
483-2498
(主持人李清):照钿兄,芡实秧苗在秧场培育的时候,时间的长短需要怎么计划吗?(芡实农郑照钿):秧苗种的过程因人而异,每个人经验不同。如果秧苗比较嫩比较小而移植,那么种下去到采摘的时间就比较长,如果秧苗比较粗壮,移植到田间离收成期就比较近,有区别的。(主):所以必须有经验,也必须目测?(郑):是(主):移植的时候也有讲究?(郑):非常有讲究。移植的过程最好要保护好(秧苗)根系的完整,到了田间秧苗就比较容易活;如果移植的时候粗手粗脚,导致秧苗伤残,到了田间成活率低,恢复期长。//(主):那么采摘的时间也就有快有慢了?(郑)://秧苗嫩小,收成期比较长;粗壮的收成期就比较短。但这种长短到了田间就混淆了,有些能早收割有些慢收割,早起收成的时候就必须凭经验,哪些可以收割哪些不可以,自己必须心中有数。(主):秧苗有些粗壮有些弱小,原因是什么?(郑)://秧苗一多就难免有些壮有些弱,水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水源好,秧苗不受损,水源杂质多,就反而会对种苗有伤害,所以水质的好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大。(主):可不可以这么说,先收割的(芡实)质量比较好,慢收割的质量比较差?(郑):有这种说法。正常来说,在可以采摘果实的头三个月,果实吃起来口感比较好,就像人类,一胎二胎的时候母体比较强壮,生出来的孩子就比较强壮;到了末期,植株逐渐老化,再加上水生植物怕北风,北风一吹,天气转冷,植株也会变差。
秧苗在水中呆了几十天,农户也等待了几十天,到了芡实是否可以采摘的关键时刻,农户们自有一番评判的标准。
483-2619
(主持人李清):芡实株有些开过花,有些还没开,你怎么判断?(芡实农郑照钿):花开之后会沉入水底,所以需要凭手感进行判断,用手抓住,首先必须感觉果实的大小和硬软,进而再判断是否可以采摘。
(主):也就是不管开了花还是没开花,果实是成熟了还是还没成熟,都凭手感(进行判断)?(郑):对。//
一段现场。
透过郑照钿,我们得以了解了东凤芡实从种子到果实的蜕变。透过东凤芡实的这一场生命涅槃,我们也得以了解农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艰辛和智慧。这是一场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和物在这一场相互的挚爱中彼此收获了想要收获的。
(主持人 李清):芡实农们种植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深邃的生态智慧,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果实球采割之后,进入芡实剥壳工序,这又是另外的一场细致活了。欢迎继续关注《东凤芡实,盘里明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