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陈锡藩瓷板画:一笔一划皆禅意

2021-06-28 09:38:31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节目导视:瓷板画在今天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瓷绘艺术,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不同的瓷板画艺人,以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构成了潮州瓷板画市场的丰富多彩。《厚德潮安》之《陈锡藩瓷板画:一笔一划皆禅意》即将播出。)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瓷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国人喜瓷、用瓷、品瓷、藏瓷的嗜好由来已久。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中国的瓷器造型独特,技艺精湛,制瓷工艺堪称世界一流。而有着“瓷都”美誉的潮州,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将古城的风土人情或多或少地打上了陶瓷的烙印。千百年来,潮州以瓷立业,这安身立命的专注,让一座城与一项艺术在传奇中发酵。这里面凝聚着瓷工的智慧, 昭示着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

3583(主持人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州陶瓷天下闻名,种类繁多,技术精湛。瓷板画也是这种庞大的工艺体系中的精巧门类。在潮州,从事瓷板画创作的不在少数,各人有各人的创作倾向和创作主题。陈锡藩的瓷板画,主题是各式山水和人物,禅味十足,意趣横生。我们一同欣赏。

介绍陈锡藩,头衔很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彩瓷专家。这一长串的荣誉,见证着他的努力,也肯定了他的成就。我们来到他的工作室的时候,陈锡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创作。

3589(主持人李清):锡藩兄你每天都这么早就开始画画吗?(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是(主):你每天都练笔?

(陈):是。(主):你大概每天练笔多长时间?(陈):得由八九小时吧。(主):这种生活到现在久吗?(陈):得有二十年的时间了。(主)://这么说来你应该是挺早就从事瓷板画创作了?(陈):是。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画画(主):是家里有人在从事瓷板画创作还是你自己的爱好?(陈):是我自己的喜好,我从下就喜欢画画。//毕业后我就从事了陶瓷彩绘。//

人都该有梦想,然后在心中种植、耕耘,坚定付出,静待花开。十几岁的年纪,小小少年,对于绘画,没有来由的喜爱,加上没有迟疑的行动,于是就有了陈锡藩后来的一切。因为全情投入,所以年青时代的陈锡藩已经小有名气,第一个让他的绘画才能能够更好施展的,是潮州一家有名的陶瓷企业。

3591陈锡藩):(我)从1993年就开始涉及陶瓷彩绘,当时我到一家陶瓷公司做艺术总监,就是设计陶瓷的花面创作。(主):那就是你做艺术总监的具体工作?(陈):是。(主):那跟绘画有关吗?(陈):有,陶瓷的设计肯定必须有绘画的基础,绘画涉及到的设计理念与彩绘都是有关联的。(主):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从纸上作画转为在瓷上作画?(陈):(是)。纸上作画也是一种绘画基础,陶瓷和国画是相通的。陶瓷的载体不同,在纸上和陶瓷上绘画是相通的。(主):那两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陈):陶瓷表面是滑的,画完要经过火烧,里面的变化不一样。纸上作画时宣纸有吸水性,下笔了就无法修改;瓷上作画画得不好可以擦掉。

十几年的艺术总监生涯,为陈锡藩积累了更多瓷上作画的经验,也将他从青年,变成了中年。这无法重来的时光,却也赋予了他岁月沉淀后的勇气和底气,让他敢于打破原来的生存模式,有了从另一个领域从头再来的念头,并最终将念想化为行动:从企业抽身,成立自己的瓷板画工作室。

3594(主持人李清):锡藩兄当时做艺术总监做得好好,为什么后来不做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因为市场的原因。当时到了2003年,工艺(瓷)市场已经比较萧条,当时就有了一定要自己出来从事艺术创作的念头。(主):所以就开了这间瓷板画工作室?(陈):是。当时出来之后就创立了“金易斋”工作室。(主):当时应该有很多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吧?(陈):对。自己出来走艺术的道路,涉及到的东西就多了。涉及到市场,今后的销售渠道,今后的作品人家喜不喜欢等,多方面的考虑。(主):需要考虑到的很大,最后为什么能够坚定地走下去?(陈):我认为搞艺术一定要坚持信念,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到底。//(主):你的工作室为什么会起“金易斋”这个名字?(陈):起“金易斋”这个名字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把我的名字“锡藩”里面的“锡”字拆开,就是“金易”;(另一个)是“易”也包含了我从小就喜欢的易学。所以就将工作室起名为“金易斋”。//

往前一步是新天地,人很多时候的果断可以改写自己的生活轨迹。富足的时间滋养了自由的灵魂,诞生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成立了工作室,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陈锡藩的瓷板画创作慢慢地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3599(主持人李清):锡藩兄,你现在有自己的工作室,时间上安排就比较充裕了,比较能潜心创作,你比较习惯画哪方面的题材?(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我习惯画花鸟、山水和人物,这些我都画。(主):我现在看到的更多的是山水和人物?(陈):我后期专攻山水和人物。(主):为什么?(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比较喜欢人物中的儒释道方面的题材//(主):能不能这么说,现在山水和人物是你的擅长,也是你的代表作?(陈):我后期专攻这方面的,比如这一幅画就是儒释道里面的代表作。这一幅叫《虎溪三笑》,这里面也有历史典故,这里面就涉及到了陶渊明、陆修静和慧远,他们是儒释道的代表,他们三人融合在一起。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儒释道为载体,//再加上山水作为背景和依托//

(节目导视:陈锡藩瓷板画空灵趣妙,意蕴俊逸。用浓淡相宜的水墨情怀,融明净平和的禅意理念,形成了自己韵味十足的艺术风格。《厚德潮安》之《陈锡藩瓷板画:一笔一划皆禅意》正在播出。)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经历的多了,眼界会开阔,心境也会平和,放下与看淡,是人与岁月之间达成的一种和解。知命之年,陈锡藩迷上了《易经》,也终于懂得,人生绝佳境界,即一半禅意,一半烟火。他的创作开始融入了儒释道的清净、简洁、平淡,所创作的作品淡去浮华,体现禅意。

3604(主持人李清):锡藩兄,看你的作品,山水也好,人物也好,更多的是写意而非写实,这是你一直的创作风格还是后期才有的改变?(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我早期比较重视写实,后期才转向于写意,写意更能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主):有没有可以传达你这种心意的作品可以介绍?(陈):有,比如这一幅就是儒释道的融合。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主体,里面体现了宁静的禅意。琴淡得古趣,心清闻妙香。体现了人的自然境界,在高山流水中体现情调情感。//3605(接3604)(主持人李清):你的作品,为什么会有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呢?(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写意是表达人的情感和性格的融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注重道家思想的文化,在作品中用以融合自然的一种表达手法。//

陈锡藩的人物山水画主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他吸收和传承了国画厚重率真的笔墨情韵,大胆地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用浓淡相宜的水墨情怀,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融艺术的细腻与粗犷于笔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符号和独特的艺术思考,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禅意瓷板画作品,干净利落,韵味十足,给人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洒脱、自由,可以无限遐想,让人轻松舒适。

3596(主持人李清):锡藩兄,看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古人古风,你是从什么角度去选择画的题材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我比较喜欢人物和山水。人物(方面)我喜欢古人的儒释道,比如这幅《竹林七贤》(体现的)就是儒家思想,里面体现了(古人的)激情和豪放,当中嵇康就相当激情,向秀是豪放。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向往自然和和谐的境界。//(主):这一幅也跟山水融合在一起?(陈):有。画里面表现了人与自然。松树、流水等意境(融合在一起)(主):竹林七贤各自的神态动作也都不一样?(陈):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画里面表现了他们各自的神态。//这幅画的创作理念就是要表现这些文人学士的情怀,(以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陈锡藩的作品,画面淡雅、古朴、明净、安静、洒脱、清新,富有禅趣。山水画气魄宏大,篇幅笔墨厚重,意境旷远;人物画人物形象衣冠飘逸,超凡脱俗,突显于眼前,让人在远古智慧中醍醐灌顶,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他的作品,山水与人物不是绝对地独立,而是互相融合,互为表现。不管是人物作品也好,山水作品也好,都表达出了一种闲看天边云卷云舒,静观庭前花开花谢的超然和淡定。禅意与书画共生的过程,意境在胸,自然而然就充满了趣味的玄妙,使人见之欢喜无限,禅趣无限。

除了平面的瓷板画,陈锡藩也在各种瓷质器皿上作画,比如精致典雅的潮州骨质瓷。

3601(主持人李清):(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锡藩):骨质瓷花瓶通透明亮,在上面作画色泽比较润,在花瓶作画和在瓷板上作画不一样,//花瓶上作画是立体的,各个角度构图不一样,而瓷板是平面的。(所以在花瓶上作画)难度就比较大,//连接处就非常难,瓷板可以(画面)切割,花瓶必须连接,这个比较难。(主):所以这个非常讲究,要考虑整体的构图?(陈):是。(主):我看(花瓶上)的这一幅,包括你其他的画,更多的是比较素色,比如青色、赤色这些,这是你的作画习惯,还是要表现这些主题一定要用这些颜色?(陈):这是我的表现手法。骨质瓷在灯光照射下呈暖色调,(所以)在表现上要多朝向暖色调去表现,才能使到其跟瓷融合成一体。(主):比如这一幅,当中的山和水你更多的用到青色或黄色、赤色进行表现?(陈):是,这一幅是表现秋天的景色,(所以)整体是赤色调,(用)高山流水、青松等表现,(这样)人物的意境情趣就出来了。

我们离开的时候,陈锡藩还沉浸在他的绘画世界里,一案,一椅,一笔,一瓷板,记录着他的宁静,构筑着他的桃花源。眉梢眼角都是尘埃落定的从容,大概这是他内心平静力量的来源。面对这些人与物,他总能找到契合艺术构思的灵巧别致的绘画语言,他捕获那些独到新意的禅境,每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感情的自然状态。我们在他的绘画探求和笔墨浓淡中,获取了心理上的同步享受。如此,他的瓷板画就不是孤独的艺术,它是可以分享与传承的精神,是一种积极美好的生命力。(穿插作画现场)

(主):欣赏陈锡藩的作品,体会着一幅幅灵动奇妙的意境,收获一次次心灵的感动与震撼。一个用心的人,把眼前的生活,过出了诗意,也将美好,带给了我们。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