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竹编鳗鱼筛,古老而接地气的艺术

2019-06-19 20:00:00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竹编鳗鱼筛,古老而接地气的艺术

(节目导视: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之一,竹编技艺是承载着传统的符号,各式竹编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美的享受。《厚德潮安》之《竹编鳗鱼筛,古老而接地气的艺术》即将播出。)

主):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中国是一个竹编编织大国,竹器工艺历史悠久,竹编日用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听说龙湖镇的下阁洲村素来有编制竹器的历史,以前几乎各家各户都从事竹编,今天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中国是竹的原产地,一直以来,中国人对竹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爱竹恋竹,深入骨髓。于是,竹成于林,器落于席,由此衍生出了一门取材于竹的编织手艺,并且传承千年,充盈着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龙湖镇下阁州村位于韩江中下游西岸,滨江的位置为竹器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阁州竹器编制达到鼎盛,村甚至还建有竹器厂,统一对竹器制作进行布产和经销。

村民许可成从事竹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0858主:可成兄,这么早就在干活?成:一早就起来做,主:做竹编到现在多久了?成:三十多年,主:你跟谁学的?成:跟我爷爷,还有父亲学的,主:这么说父辈都是从事这个的?成:是,//主:你为什么会从事竹编?成:祖辈父辈从事这个,我也就跟着做,觉得好奇,主:现在家里除了你,还有谁在做吗?成:现在夫妻两个人在做,我妻子嫁过来也跟着学。

或许是基因中带有对竹编的爱,从小耳濡目染公辈父辈作业的许可成很快掌握了竹编这门技艺的基本技法,并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竹编的大军中。

 0860主:可成兄,我看这个挺趣味的,这个是什么?成:这个叫鳗鱼筛,可以筛鱼筛鳗,主:是怎么筛的?成:就是养鳗人用于分鳗的大小,鳗得分类均匀,才能均匀觅食,主:就是得用到鳗鱼筛?成:是。主:是怎样操作的?成:大条的鳗得用大的规格来筛,小的鳗用小的规格来筛,主:也就是说筛的疏密是有关系的,成:比如说买卖的七朝大小的鳗鱼就用七朝的筛来筛,七朝半大小的鳗鱼就用七朝半的筛来筛,大条的成品鳗大概十多天就得筛一次。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用简单的竹条编织鱼篓、箩筐等,用于生活。许家编制的鳗鱼筛在鳗鱼产业兴盛的九十年代曾经十分吃香,远近的鳗鱼生产商争相订购,一度供不应求。

0862主:你之前的鳗鱼筛主要销往哪里?成:销往潮州汕头揭阳饶平,主:当时的销量非常好吧?成:当时生意很不错,打电话来定都要两三个月才能定到,兄弟姐妹都来帮忙,近十人在做,//有一次一个厦门的客户来买一套筛来了四次,一整套没能一次性给他,只能要急用的规格先做给他,其他再慢慢做,一整套筛要开车来四次才能买齐,主:现在鳗鱼筛主要销往哪里?成:现在主要销往福建,江苏,浙江,主要是沿海一带一些养鳗的地方才用到我的筛。//在福建我还设有一个点,做的鳗鱼筛都销往那里,做多少销多少。

随着塑料器具、玻璃制品的涌入,竹编器皿市场萎缩,竹编工艺式微,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单纯的竹编手艺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家族编织的竹器与众不同,许家的竹编手艺才得以在工业的夹缝中生存。但是由于本地鳗鱼产业的夕阳化,许家的竹筛生意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然而在手艺人许可成眼里,柔韧精巧的竹制品鳗鱼筛自有其不可代替的妙处。

成:现在销的量不大,只剩下两夫妻在做,两个人也没办法做那么多//主:你刚才说到,只要有养鳗的都要用到鳗鱼筛,那有其他可以代替的吗?成:现在像福建江苏一些还没用到我这种鳗鱼筛,用不锈钢筛,伤鳗非常厉害,因为这些是用蔑做的,比较柔,不锈钢比较硬,鳗一过就会伤到鳗,影响鳗的生长,有用过的都会选择用我的鳗鱼筛。

(节目导视:中国是竹编大国,各朝各代的竹编艺人巧手编织代代相传,使竹编工艺未成往事。《厚德潮安》之《竹编鳗鱼筛:古老而接地气的艺术》正在播出。)

中国人爱竹咏竹,是从竹子的自然属性出发。善加利用,并藉由竹子的功能,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许家的鳗鱼筛也在日复一日的实操验证中开发出了众多的规格型号。

0864主:鳗鱼筛的大小规格有什么区分?成:有,比如这个十朝半,筛出来的鳗就大条,七朝筛出来的鳗就小条,主:以前的规格和现在的规格有什么区别?成:以前是从三朝做起,做到十二朝,现在普及用的都是从七朝做到四寸,主:大概这些型号有多少?成:现在做的大概有十多个,以前做的大概有二十多个,主:有什么不同功能?成:比如说养鳗场需要什么规格我就做什么规格,主要是看客户的需要,需要什么型号我就做什么型号,主:我看有些密有些疏,这是为什么?成:密是筛比较小条的鳗,疏是筛大条的鳗,正常都得十多天分一次鳗,没有分级的话鳗大小条,小条的鳗总是吃不到饲料,需要用这种筛把鳗分级好,十多天分级一次,//十朝半筛的就大条,七朝筛的就小条,正常都是要买一整套筛,一开始用七朝筛,十多天后得用八朝筛,然后用九朝筛,所以得买一整套。

在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手工艺中,只有做一个固执的手艺人,一板一眼,才能雕琢岁月的模样,竹编的过程也需如此。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些平淡无奇的原材料,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意,而后魔术师般创造出生活器具的“新物种”。那些做工考究的鳗鱼筛,被许可成智慧的双手编织,打磨出“许家制造”的品质。

0866主:鳗鱼筛的编制工序复杂吗?成:工序很多,一开始竹需要去青,分条,削蔑嘴,打磨光滑,再做底,然后调整筛均匀平衡,最后再上油,主:这样就是一整个工序?成: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这些都是纯手工,只有把蔑处理光滑才是半机械,就是把蔑做圆,蔑必须处理光滑,主:筛的疏密是怎样做的?成:需要用这样一种尺来量,像要做七朝,就需要用这个来量,筛目要做成一样大,如果大小筛的鳗就不准,所以我的技术就是做出来的筛目都是一样大,主:这是不是最难的?成:是,一开始做需要做得非常准,这也需要技术。

一段现场。

旧时的时光都很慢,人们用一双巧手耐心地编织生活的琐碎与美好。竹编真正的手艺是生活与心意的叠加。在竹编工艺品中,纵是竹之秉性,横为人之感性,刚柔并济,丝丝入扣,留下纵横交错的缜密,织就经天纬地的精致,其间的柔韧之美,劲节之持,诠释着竹风雅韵。许可成双手像变戏法,随着不停的插、穿、锁、扎,刚才还是杂乱无章的竹篾竹皮慢慢地各自站位,鳗鱼筛雏形渐显。在这一种慢工中,我们收获了惊叹,许可成收获了成果。一个小小的容器,纵横之间承载了多少岁月的沉淀和温暖。从竹子到竹编鳗鱼筛,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手工的路上没有捷径,最笨拙的努力,才能收获缓慢的前行。

0868主:我觉得竹篾柔韧性非常好,在择竹篾时有什么讲究?成:需要选择冬竹,冬竹的弹性好,//做这些规格需要用到没有竹目的竹,冬竹不会生竹目,做起来均匀,主:哪里的冬竹符合你的要求?成:福建的冬竹最好,弹性比较好,主:冬竹需要怎样处理?成:需要晒,下药防蛀,//主:这些竹筛就是你做好的是不是?成:像这个就是成品的了,要卖的时再上油,上桐油比较润,光泽比较好,主:从祖辈就在做鳗鱼筛,到现在已经三代人,第四代人还想做吗?成:不想做,都在读大学。

《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为良。"竹器工艺从材料的选择到编制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准确,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容易造成竹子生虫或者发霉,竹龄选择决定了竹子的柔韧性,从而决定了竹器的编制难度和美观程度,而一件竹器的价值更重要的决定权在于竹编制作者的水平。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只是这门古老的手艺,在狂飙突进的现代化浪潮中渐渐销声匿迹,只有少数年迈的手艺人,还在坚守,是为了生计,更是一种传承。

(主):人口的迁徙,工业的发展,让当地人走出了竹丛,离开了乡村,而时间却依然留下了某些温情的记忆。希望旧俗的力量会将人们带回到与竹器、竹林相依相偎的日子,回到人与植物,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日子。竹编,也许会在某一日重新归来,活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重新挺拔生长。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