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秀美赤水

2021-06-28 10:59:57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节目导视:山山有龙度,处处有贤人。文祠镇赤水村人杰地灵,江氏先辈为民主革命立下卓越功勋。《厚德潮安》之《秀美赤水》即将播出。)

483-4290(主持人 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有很多的古村落,陈风古韵,独具魅力,充满了故事,比如文祠镇赤水村。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文祠镇赤水村位于潮安北部丘陵地带,村中有寨湖山、赤水河,取“三日无雨赤地千里,点钟大雨积水成涝”的俗谚,故用“赤”和“水”二字命村名。住民均为江姓,俗称“赤水江”。这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乡村,虽地处偏僻深山,却人杰地灵,文风蔚茂,民国时期更是出了一位金融家江少峰,他的存在,在“国父”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江少峰的后人依然生活在这个秀美的山村。

483-4274(主持人 李清):你好,怎么称呼呢?(民国金融家江少峰曾孙 江宪忠):我叫江宪忠。(主):你好,我们想探寻江少峰的故事,你是江少峰的什么人?(江):我是他的曾孙。(主):也就是说江少峰是你的曾祖父了?(江):是的。(主):江少峰的后人都生活中这里吗?(江):一部分生活中这里,一部分生活在上海。//(主):江少峰当时是如何从赤水走出去上海的?(江):江少峰19岁的时候就到潮州枫溪柯成记当财副,我的太祖父也就是江少峰的父亲当时在潮州府开钱庄,后来江少峰就去协助他的父亲开钱庄。潮州毕竟是个小地方,曾祖父有意到上海这个大城市发展,于是他先去德国留学,学成回国之后太祖父就资助他去上海发展。

秀美的赤水,有着传奇和精彩。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了辈出的人才。江家世代以经营钱庄为业,家资殷实。江少峰的父亲江开俊思想开明,在父亲的培养鼓励下,青年江少峰继承父业,勤恳钻研金融业务,在同行中出类拔萃。广东是孙中山先生传播革命思想最早的地方,青年才俊,胸怀大志的江少峰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产生了追随孙中山之志。此时,一个人的出现,为江少峰与孙中山之间搭桥牵线,从而促成了这段佳话。

483-4276(主持人 李清):江少峰到了上海之后依然还是开办钱庄吗?(江):是的。(主):当时他怎么会认识孙中山呢?(江):我的曾祖父还没去上海创业的时候就先到德国留学,在德国认识了一位朋友薛仙舟,而薛仙舟刚好是孙中山的好友,在薛仙舟的介绍之下,我的曾祖父就认识了孙中山先生。我的曾祖父非常崇拜孙中山,后来在上海开钱庄赚到的钱全部都无私捐助资助了孙中山革命事业。//

民国成立之后,财政拮据。孙中山急于创办国家银行,联合世界各地华侨力量,与帝国主义金融抗衡。江少峰的好友薛仙舟,刚好是孙中山的知己,曾倾家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为寻找财政支援,薛仙舟屡次与江少峰商谈,寻找财源,而江少峰也四处奔走,并提出种种扩大财政的计划,受到孙中山的器重和多次召见。从此,江少峰成为了孙中山的信徒,名为经营钱庄,暗中为革命筹集资金。在这种背景之下,江少峰临危受命,被委以筹办中国国家银行的重任。后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为不让来之不易的革命股金落入反动派之手,孙中山决定取消国家银行的计划,改为创建私人股份的中华商业银行,将其中一部分股金退还南洋侨胞,其余作为中华商业银行的股金,江少峰再一次被委派着手创建工作。由于尽心尽力,江少峰一次次受到了孙中山的嘉许。

483-4277(主持人 李清):当时你们家知道你的曾祖父一直在资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吗?(民国金融家江少峰曾孙 江宪忠):因为当时曾祖父一切活动都在上海,所以在赤水的家里人并不知道。当时曾祖父每月都寄来一部分钱财回来赤水养家糊口做生活费,其他的资金去向我们就不清楚,知道后来我们才听家族里面的长辈说曾祖父所有的资金都捐助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后来孙中山写了一封亲笔信,委托我曾祖父到南洋联系海外华侨筹集资金,准备创办(中华商业银行)。曾祖父在海外水土不服,但他坚持抱病工作,回国之后不顾自己的身体,马上着手创办(中华商业银行)。

在为革命筹措资金的繁忙工作中. 江少峰鞠躬尽瘁,抱病奔走.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深受孙中山的嘉许,为此他亲笔写下了"天下为公"的横幅,派人送到江家。这是孙中山给予江少峰的最高奖赏,由此可见江少峰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江少峰来说这既是荣誉,又是鞭策!在江少峰的影响之下,其子江俊孙一九一九年在北京医专读书时,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后来,江俊孙留学德国,学成之后毅然回国,在上海首创节育之说,并潜心创制了多种形式的节育环,后任上海济民医院院长,为祖国的医院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光已已,斯人远去。在这一处仿佛被时光遗忘的隐世村落里,江少峰的故事已经成了一段闪光的历史,由于年代和历史的原因,很多的人证物证都已经无从寻找,只有江家后人江少峰石墓碑寂然伫立,诉说着江家独有的过往。

(节目导视:古村落赤水具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古意盎然。《厚德潮安》之《秀美赤水》正在播出。)

行走在赤水村,在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小巷中,随处可见山青林翠,幽草自生,流水嶙石。悠然间,鸡犬相闻,村烟乍现,优良的自然生态系统,山水自然风光和谐统一。这里有人文底蕴,也处处隐藏着古意。古井,古道,古老的习俗,一切都给这个世外桃源增添了无限意趣。

483-4263(主持人 李清):都说赤水人杰地灵。探寻了江少峰的故事之后,我们继续领略赤水的美景和古朴。我眼前的这口井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听说也很神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江叔你好!在提水呢?听说这口井很趣味,有很多年了吧?(赤水村民 江镜民):这口井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祖上在这里创祖的历史是500多年,大概一百年后就有了这口古井。(主):这么说来这井是当时的老祖宗挖的?跟我们说说挖井经过吧(江):当时这里是水田和坑沟,先祖在这里找到了水眼,于是就挖了这口井。//原来井水非常多,总是溢出井口,后来加盖了井口石,水分散了,才小下来了,基本上都是保持这种水位。

(主):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井,不足为奇。这口古井有什么特别呢?(江)://用这井水煮粥粥不会反水,无论是隔顿还是隔夜都不会反水。//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家家户户都会来这里提水回去,寓意这井水喝了兴旺,之后就封井,等到正月初二才能开封,继续打水。村里还没有接上水龙头的时候我们全村用水都是靠这口古井的。(主):干旱的时候这井水也会枯吗?(江):不会,这口井从来没有枯竭过,一直都保持这种水位。//

赤水村的这口古井位于村东面,井口用两块半圆形的石块拼成井面圆口,井沿内宽厚光滑,井口还留下了500多年来人们拉绳索打水的凹陷印迹,印证着自己源远流长。据说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夏天,赤水村惨遭大旱,村里几乎所有的井都成了枯井,只有这口神奇的古井依然清流汩汩,水质清甜。消息传开,不仅赤水村村民,邻近几个村庄村民都争抢挑水。一开始本村村民担心人多,会将井水打尽,后来大家一致商议之后还是依然大度无私让邻村打水,神奇的是井水不仅不尽,而且还更充足,一个月后终于迎来大雨,缓解了旱情,也给所有水井带来了生机。至今,井水依然甘甜清冽,村民依然还在饮用,古井故事也被代代相传。赤水镇政府将古井列入了村里文化故事的重点保护,发掘古井的文化内涵,如今,神奇古井成为了赤水村一处古文化的新景点。赤水村的神奇,不仅在于古井,也在于古道。

483-4278(主持人 李清):告别了古井,我们来到了婆姐岭。据说这里的古道史上罕见,非常玄妙,我们来请教绍茂兄。你好!(赤水村书记 江绍茂):主持人好。眼前的这条古驿道也是我们潮州现存的比较有特色的古驿道。相传潮州自唐朝开始就有官方的古驿道,赤水的这条古驿道是连结整个潮州北片山区到梅州这一带,古昔没有公路,这条古道就是去往市区的主要道路了。(主):也就是说这条古道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江):是//(主):这条古道多长?(江):现存有170多级台阶,以前应该还不止。(主):有人数过了?这上面刻了图案,刻的是什么呢?(江):这上面刻的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包括花草鸟兽等。(主):每一级刻的图案都不一样吗?(江):基本上都不一样。(主):石块上面刻图案是为了防滑还是装饰呢?(江):应该是防滑和装饰的作用都有,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吧,因为这些图案大多都是比较吉祥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古道在婆姐岭北麓逶迤而上,直至岭上的永安门。婆姐岭连接意溪,直通府城。也是古时府城通往东北部山区、客区和福建江西的必经之路,作为古道的枢纽,岭上的永安门是应该是进出潮州城的重要关卡,古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板上雕刻图案究竟是单纯为了防滑,还是装饰,又或许是还有其他的原因,这些图案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地方文献没有记载,目前一切无从考证,只留下神秘的符号,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483-4278(主持人 李清):刚才我们一路领略了赤水的古井,古道,赤水还有其他什么(比较有特色的)?(赤水村书记 江绍茂):赤水一些民俗也很有特色,包括每年的游神文化,这种传统文化非常有特色,我们周边种的橄榄树也很有特色,一些老丛的橄榄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立冬前后用这里出产的橄榄炖鸡,吃起来味道非常好。

古村落赤水之美,在于自然风光中,更在于淳朴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种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又以独有的历史沉淀和淳朴气质在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自身的魅力和风情。

483-4293

(主持人 李清):时光久远地,与世无争处。夕阳下的赤水村处处传达出闲适、安静、平和,仿佛千百年来就一直这样地重复着。赤水村的历史将一直延伸下去,赤水村的明天也将在这种美好中继续灿烂。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