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潮州手拉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厚德潮安》之《黄丽璇:传统手拉壶的坚守者》即将播出。)
483-0099
(主持人 李清):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有人曾说过:世上有两把有趣的壶,一把宜兴紫砂壶,一把潮州手拉壶。潮州手拉壶源自潮州,因茶而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潮州的一张名片。
红泥火炉,举杯品茗。潮州人一天都离不开茶,不仅茶讲究,茶壶也讲究。潮州手拉朱泥壶保温性极佳,茶存壶内久而不馊,适温性也非常强,骤冷骤热下亦不易爆裂,所以成为了很多人冲泡工夫茶的首选。古城制壶玩壶者众,黄丽璇也算一个。
483-0104(主持人 李清):黄丽璇的工作室一早就开门迎客了。丽璇姐,这么早就开始冲茶了?(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我每天都是这样,一早起来打扫卫生,喝泡早茶,然后开工,每天的生活模式基本都是这样的。(主):你是做什么的?(黄):我做手拉壶的。(主)://我看你桌上土风炉,薄锅仔,手拉壶,工夫茶四宝原汁原味。(黄):是。炉子和茶杯是我爸做的,壶就是我做的,我主要做细壶,手拉壶。(主)://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壶的?(黄):我从2015年就开始做壶了。//
黄丽璇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研究员,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同时她也是《潮州民间工艺传承谱系》的编辑。生于枫溪陶艺家庭的黄丽璇虽然自主制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从小耳濡目染,对陶器有着理所当然的熟悉和喜爱。
483-0105(主持人 李清):听你的介绍,你是从2015年才开始制壶的,从事时间并不长?(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是,我制壶的时间不长。2010年之前我在外面做业务的,从2010年开始我觉得还是得回来发展手拉壶事业。因为以前在外面跟人家谈起,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手拉壶,有一个美国老板,我之前在他那里当代理,他跟我谈及手拉壶的时候总称呼是“汕头壶”,当时我很纳闷//后来我才了解之所以他们称为“汕头壶”,是因为潮州的手拉壶的通过汕头出口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将品牌打出去,将潮州手拉壶推广出去。于是2010年我回来当我爸的销售,在这期间,所有的陶瓷工艺我都系统学习,直到2015年我就自己出来制壶了。
黄丽璇出生的枫溪镇前进村有着光辉的制陶历史,60年代前进村就已经创办瓷厂,80年代家庭式小作坊遍地开花,以盛产大花瓶而闻名中外。黄丽璇的父亲黄树藩擅长制作茶室四宝。在家乡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双重影响下的黄丽璇对陶器的认知水到渠成,没有悬念。那些年父亲亦父亦师,黄丽璇在他的身边学艺,从最基础的技艺,再到手制陶器的所有工序,时间既锻炼了黄丽璇的手艺,也锻炼了她的耐性。
483-0109(主持人 李清)://在爸爸的身边学习了多久?(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我从小就对(陶艺)有接触和了解,真正系统地在我爸爸身边学艺是5年的时间。(主):爸爸对你严格吗?(黄):非常严格。我爸小时候跟着师傅学艺,师傅对他很严格,所以他对我们也很严格。比如当时我们学拉坯,刚开始拉出来的坯都不周正,我爸看了之后都不满意,都会叫我们打碎重来,一定要我们能拉得周正为止。(主):会不会有时候觉得郁闷,很想早日出师?(黄):当然有这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想早点证明自己。但我爸跟我说,他自己学艺也学了几年,你们也要跟我一样,基本功要扎实,才能做出好作品。
(节目导视:潮州手拉壶艺人黄丽璇,尊重经典,潜心打造传统手拉壶。《厚德潮安》之《黄丽璇:传统手拉壶的坚守者》正在播出。)
一个巴掌大小的手拉壶,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浆、烧等几十道工序。这种繁复也令不少学习者望而却步。手拉壶与制壶人,都必须靠时间成就。每一把壶,从孕育到成型,从矿砂到金火,从沉寂到复活于茶盘上,千回百转,都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等待。没有笃定的心性,经历不了如此的漫长等待。平心静气,各自成全,才能彼此不辜负。2015年,感觉一切都成熟了的黄丽璇,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手拉壶创作。
483-0110(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我是做细壶的,跟我爸家的产品不一样,当时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跟着我爸学陶艺,四人都有分工:男孩子手劲大,学做大件的风炉,女的手劲小,学做细壶,手拉壶和沙铫。我就主动跟我爸说我做手拉壶,我嫂子做沙铫,我哥和我弟学做风炉。(主持人 李清):按手劲的大小进行了分配。你上手快吗?(黄):我觉得还过得去吧。//我第一次做手拉壶做的是半月壶,阔底的,当时对我来说是有难度的,之前我也学过阔底的沙铫,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手的。//后来就越做越好,所以越来越有信心,也就这么走上了制壶的道路。//
人或有怀旧。年近40的黄丽璇对手拉壶有着自己的执念,她认为从工序、技艺到器形,传统的才是经典的,以至于她制作出来的手拉壶,都完全沿袭了古法,器形也都是最传统最原始的。
483-0113(主持人 李清):这些都是你的作品吗?(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是的,这些是我制作的传统造型壶当中的一部分,我目前制作的都是最传统造型的手拉壶。//像这把叫《合欢壶》,由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需要做成短流,搭配这种壶把,整体看起来比较协调好看。//这是借鉴了潮州音乐中钹的造型制作的,我认为原作者应该是非常喜欢打击乐的,对此有了解,才能制作出这样的一把壶。//这一把叫《半月壶》,也是非常传统的器形,看起来就是半个月亮,//需要制作得圆润饱满,有半个月亮的感觉。底部是非常阔的,壶嘴也必须短,整体搭配才好看。主):你一直都坚持制作传统器形的手拉壶?(黄):是的,我觉得传统器形的手拉壶非常耐看,越看越好看。正因为它们的端庄典雅,才能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地流传下来。
坚持做最原始的手拉壶,成了黄丽璇的一个标志。对于她来说,没有特色就是最大的特色。手拉壶各个部分的比例配搭,黄丽璇严格考量,对于务实的她来说,手拉壶的美感需要兼顾,但是实用性才是一把壶最大的价值所在。
483-0114(主持人 李清):听了你的介绍,你做的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器形,传统手拉壶器形大概有哪些?(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传统器形包括刚才介绍的合欢壶,半月壶,西施壶,百纳壶,水平壶,思亭壶等,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主):挺多的,听了介绍,也看了你的壶,感觉每一把壶壶嘴和壶把都不一样,这些都是有讲究的?(黄):是的,这些都是有要求有讲究,不能乱配的。像这把《西施壶》,象形于美女的丰乳,因为叫西施乳不雅,所以就改称为倒把西施或是西施。这种器形的壶壶把下部必须粗大,这样冲水才有力,壶嘴也必须短,//像这把《百纳壶》,必须搭配圆把短嘴,这样出水才更有力。//每一把壶都有区别,都不一样。//每一把壶都得遵从原来的搭配。传统壶能够流传千古还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每一把壶都达到了最完美的美学审美(标准),如果把合欢壶的壶嘴安置到西施壶上,或是壶嘴变长,感觉会很怪。//整体的美观和出水都会受影响。//传统壶非常实用,虽然没有过多的装饰,大多是素面的,但是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制作的。//
潮州手拉壶所用的材料朱泥,是一种天然矿石,它含极高氧化铁成分,呈土黄色,炼制成泥料后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高。烧制成的茶壶,质地坚实,表面光滑,有较低的透气性,能很好地保留茶的原味。用传统的手拉坯成形法制造的潮州手拉壶就是朱泥壶中最精美者。鉴于红泥的特性,经选料调配,加上淘洗、陈放、练泥等细致而又严格的制泥程序,潮州手拉壶因而具备了可塑性好、光滑度高、生坯柔韧、干燥收缩性小等工艺性能。手拉坯成形法既为千姿百态的造型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更赋予了朱泥壶优异的实用功能。这些年,黄丽璇也尝试过在手拉壶造型上做过改变,但是出于对实用性的坚持,小试之后,黄丽璇还是选择了回归,回归自己一如既往的坚守传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还原经典的手拉壶文化和技艺,更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与她一样,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手拉壶情有独钟。
483-0111(主持人 李清)://在你身边跟你一样喜欢传统手拉壶的人多吗?(助理工艺美术师 黄丽璇):我认识的人当中也有坚持制作传统手拉壶的,//也有很多喜欢传统器形的手拉壶的。(主):接下来会继承制作传统器形的手拉壶还是会进行创新呢?(黄):我也喜欢制作创新的手拉壶,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所以我会做相当一段时间的传统器形的手拉壶,在传统壶中吸取养分,然后才有可能慢慢进行创新,必须等到水到渠成。(主)://这有可能是段相当漫长的时间,担不担心这段时间因为没有创新而被淘汰?(黄):我觉得不会,传统的壶是非常经典的,百看不厌。再加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我相信喜欢传统壶是大有人在的,我非常有信心。//
(主):潮汕人与茶、与茶壶相伴的每一天,这种壶中日月长的日子,是生活中的生活,承载着潮汕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黄丽璇对传统手拉壶的坚守,也承载着自己对生活,对古老技艺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