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潮彩艺人方宏广打破传统潮彩先勾线后填色的常规,变“有骨”为“无骨”,创作出具有水墨韵味的清雅作品。《厚德潮安》之《方宏广“无骨”水墨潮彩:素淡清雅总相宜》即将播出。)
483-1116(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彩的历史悠久,随着潮州陶瓷生产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潮彩通过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并世代相传,体系完整,工艺精湛,饮誉海内外。
广东彩瓷是我国一大名瓷品种。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受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广东的彩瓷分为“广彩”和“潮彩”两大流派。这是因为两者间的彩绘风格、彩绘形式、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有着微妙的差异。其中潮彩是潮州瓷器彩绘工艺的通称,它始创于潮州。以其款式新颖,构图饱满,色彩绚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格调清新,绘工精细而著称,具有中国画工笔画风味,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潮彩艺术名师巧匠辈出,佳作精品无数,在艺人们的努力之下,潮彩得到不断的传播和创新,方宏广是这支从业大军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483-1127(主持人 王漫):我的印象中,潮彩色彩都比较艳丽,大红大绿的居多,题材也比较传统,但我看你画的色彩比较素淡,你画的是什么呢?(方):我画的是虾,这种的水墨画法和潮彩的水墨画法相融,水墨的表现形式和画在陶瓷上的水墨虾有一个非常好的接合点,通过虾的肢体动作,虾手,虾身的飘动,体现其在水中游的动感和速度。
方宏广的潮彩,图案和色彩上有别于传统潮彩的流金溢彩和富丽华贵,他的作品更偏向于水墨画的韵味,有一种灵动和清新。比如眼前他正在画的虾,利用笔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用色虽简,但是虾的跃动呼之欲出。这种表现方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感觉到特别,但又说不出其所以然,最终还是方宏广解开了我们的疑惑。
483-1129(主持人 王漫):你所画的图案有别于传统潮彩的题材,感觉笔法上也有不同。(潮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方宏广):是的。国画的写意模式都是“无骨”法的,画熟练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潮彩能不能也采用(这种“无骨”方法)进行融合,后来我就学着也用“无骨”方法进行渲染,在花上做文章,熟练之后在平彩上作为一种变化进行提升//(主):你所说的“有骨”和“无骨”的差别在哪里?(方):传统的潮彩都必须先勾勒线条,(而我)现在就直接通过色彩的深浅直接分界勾勒出来。我用颜色作为勾勒线,一次性形成。(主)://没有事先勾勒线条的作品会不会更灵动?(方):是的,产生的自然感更好,更逼真,那种原来的墨线的刻板感可以避免,使颜色更能统一,和谐。比如这个,通过深蓝色的交接点形成花瓣,这种效果比较好,也得到更多人的好评,好看省力,还能达到逼真的效果。这些都有待再提高,可以做得更好。
传统潮彩创作的时候都需要先在瓷胎上勾勒出线条,使得成品图案凸出,中规中矩,缺乏了中国画的逸动。而方宏广的“无骨”水墨潮彩,在框框之外,随心随性,产生了中国画的“墨韵”。当然这种独具一番风韵的创作方式,也极度考验作画者的功底和水平。
483-1131(主持人 王漫):没有了事先的线条勾勒,是不是就可以随想随画了?(潮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方宏广):不可以,还是得在脑海中先有个规划,包括如何构图,花瓣如何安排,花心朝向等,这些都必须在心中先进行定型,这些都要靠自己平时多练,多看其他大师的作品进行融合的〃下笔需要更细心,把握好,花瓣花蕊如何安排,自己必须非常认真专心地精准把握,这也是一种半写意的模式。(主)://我看你这有很多茶杯,茶杯上都有虾的图案,有一条虾的,有两条虾的,也有很多条虾的。这么多的虾集中在一个小茶杯之中,这个难度应该很大吧?(方):是的,一个茶杯我最多画了15条虾,画虾难就难在画重叠的,每一条虾都必须非常清晰,当他们重叠交叉时会产生断墨的感觉,所以如何把握好前三节后三节被重叠的虾的用墨跟后面的能够连接得上,能达到一体,让人家一看就能分辨出哪里跟哪里是同一条虾,色彩能连接得上,这是画重叠的虾最大的难点所在。有时候处理不当,一条虾有两种颜色,好像虾的后半部分没有了,所以得非常注意墨色精准,用茶杯画虾,小巧又精致,必须非常专心和小心才能体现。//
(节目导视:方宏广创新潮彩表现新方式,凸显新潮彩的逸动美,强盛新潮彩的生命力。《厚德潮安》之《方宏广“无骨”水墨潮彩:素淡清雅总相宜》正在播出。)
除了画虾,方宏广还画花草,同样都靠腹稿创作而画,以颜料的深浅作为自然的分界线,画出来的花不含木骨,柔和逼真,与国画水乳交融,更具朦胧感和鲜活感。不管是画花草还是画鱼虾,方宏广都是选择白透薄的骨瓷作为胎体进行创作,写实又半写实,对传统既融合又脱离,有着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
483-1139(主持人 王漫):(主):(主):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这种“无骨”的潮彩创作方法呢?(方):大概是在2005年,当时非常流行骨瓷,骨瓷釉面非常润滑,作为载体进行创作非常适合,这种方式结合在骨瓷上,有一种国画的感觉,非常融合,//比如骨瓷茶具是潮州工夫茶具的窗口,将骨瓷作为载体创作,出品更为高雅,迎合了潮流。//483-1149(接上)(主持人 王漫):你为什么会想到在工夫茶具上作画呢?(潮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方宏广):工夫茶具是潮汕工夫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利用这个载体来宣扬我们的潮彩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茶具小巧易带,家家户户都需要,这能更好地体现我们的潮彩文化,这几年来,我也曾在花瓶等其他载体上作画,但是还是以画礼品茶具为主
方宏广用写意的手法,将国画水墨与潮彩的水墨进行融合,把国画的水墨传统形式用在骨瓷上面,通过烧火和墨的流动产生墨的流失,控制色度和釉面的融合,使墨和釉达到最理想的融合点。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对每个形态非常了解,下手快准稳,精神高度集中之外,基础扎实,前期积淀充分也是必备前提。这一点对于十七八岁就已经开始接触潮彩的方宏广来说,他已经为此充分准备了二十多年。
483-1154(主持人 王漫):你从事潮彩工作的时间长吗?(潮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方宏广):我从1988年就进厂当学徒接触潮彩,从最基础的学期, 包括盖印,勾线,画稿等学起,那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我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喜欢和刻苦这种冲劲去学的,//我们家也没有从事潮彩的家人,一切都是我自学的。//(主):你前期也是创作传统潮彩的吧?(方):是的,我最开始学的就是这种最传统的潮彩。
立足于传统潮彩,脱胎于固有形式,创新和改变是动力,也是方宏广继续走下去的目标和思路。
483-1155(主持人 王漫):(潮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方宏广):如何更好地提升艺术水平,如何突破局限性,让作品从工艺品变成艺术品,我觉得除了在画技上提升,也必须在器形上创新,让不断创新的骨瓷器形与画面更加吻合,如何让虾在器形上更相得益彰,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从工艺到艺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提升的过程。//
看着方宏广的创作,一笔一划,全神贯注,不显山,不露水,以敬业的心态打稳地基。我们感受到的不是速度与激情,而是他对创新与品质的追求。优秀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手工技艺走到今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其新的内涵。在传统中创新,使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古老的手工技艺才能拥有更蓬勃的生命力。当方宏广跳出禁锢,打破传统,他已经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483-1118(主持人 王漫):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综合产物,潮彩既是潮州的一种物质文化,也是潮州精神文化的凝聚物。既具实用性,也具审美性,表达了时代气息和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艺人不断的创新中,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