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潮州鼻烟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积淀深厚,演化有绪,自成一派。《厚德潮安》之《谢湘明鼻烟壶:方寸之间玲珑物》即将播出。)
483-1385
(主持人 王漫)://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如花似锦。比如作为中国鼻烟壶艺术中的一种——潮州鼻烟壶,在技法上汲取古法的精华,并且不断融合潮州本地的工艺美术特点,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独特的工艺品种。
作为一种舶来品,鼻烟壶于明末清初从欧洲传入,并在那个吸闻鼻烟的年代流行开来,大放异彩,被称为鬼斧神工般的艺术精品,成为中国艺术品中的一绝。自它产生之日起,在清朝整整盛行了一个朝代,后分为“冀”“鲁”“粤”三派。而粤派鼻烟壶,以潮州产的最具代表性,被誉为“潮州巧作鼻烟壶”。作为在古城扎根才几十年时间的特殊手工艺品,潮州鼻烟壶虽以古朴典雅、绚烂多姿而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但却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本地,养在深闺人未识。时至今日,从事者也寥寥。
483-1388
(主持人 王漫):听说这里有人从事鼻烟壶的制作,今天我们慕名而来,一同来看看。你好,这里制作潮州传统的鼻烟壶是吗?(高级工艺美术师 谢湘明):你好,是的,我是我们这个工作室制作(鼻烟壶)的工作者之一。我们这里有近十人,合作制作鼻烟壶和玉雕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我们当中有四人属于中国一级雕刻师,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师。//
与其他艺术门类“各自为政”不同,潮州鼻烟壶制作行业自觉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格局。所谓艺有专攻,不同的艺人,也各有擅长的领域。而一只鼻烟壶,从切料、修胚、掏底,到抛光,配顶,每道工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领。大家按照各自特长分配工序,就像流水作业一样,集思广益,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让作品精益求精。多年来,谢湘明的制作小团队也一直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因人而异,各施所长。
483-1389
(主持人 王漫):你们是如何分工制作(鼻烟壶)的呢?(高级工艺美术师 谢湘明):经过长期的合作,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鼻烟壶制作)技艺,各有各的擅长。大家摸索了这么多年,从取料,造型,掏膛等各个工序,大家都有各自的优势。(主):就是说每个人负责某一道工序是吗?(谢):是的。各道工序大家都会,但是各自擅长哪一道工序就从事哪一道工序。(主):所以每一个鼻烟壶都是大家共同的成果,不是某一个人包揽所有工序的?(谢):是的。制作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我们大家都会共同探讨//
谢湘明与鼻烟壶的结缘,始于玉雕。鼻烟壶,本就是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的工艺,以至于有人说“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所以,谢湘明的从业过渡,并不突兀。
483-1392
(主持人 王漫):湘明兄,你制作鼻烟壶的技术上家传的还是师承的呢?(高级工艺美术师 谢湘明):是师承的。1992年我跟着原玉雕厂比较有名的陈森荣师傅学艺,当时他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我在他那里学习了玉雕最基础的技艺和手法,其中就包含了鼻烟壶的雕刻。
(主):后来就专门从事鼻烟壶的制作了?(谢):是的,潮州的玉雕工艺以鼻烟壶为主。(主):玉雕和鼻烟壶的雕刻,很多工序都是相同的吧?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谢):玉雕是一个大类目,鼻烟壶是玉雕中的一个专项,潮州鼻烟壶最大的特色就是掏膛工艺非常好,这种工艺中外其他地方都难以跨越。(潮州鼻烟壶)造型,掏膛,巧色等各方各面都比较优秀。(主):咱们的鼻烟壶在掏膛方面有什么标准呢?(谢):潮州鼻烟壶有“水上漂”的美称,以前宫廷中所谓的鼻烟壶“水上漂”不外乎就是把壶放置于水中,壶能有一头翘起浮在水面,而咱们潮州现在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把壶放置水中,整个壶都能平浮在水面,甚至是安上壶盖之后整个壶依然能够在水中平浮//结合现在的生产工具,我们现在的鼻烟壶内膛也进行了抛光,以前的鼻烟壶最大就是内膛制作得更平细而已,完全无法做到现在的这种抛光效果。//
(节目导视:潮州鼻烟壶艺人心灵手巧,创作出来的作品在中国鼻烟壶艺术三大派别中独具一格。《厚德潮安》之《谢湘明鼻烟壶:方寸之间玲珑物》正在播出。)
潮州鼻烟壶的掏底功夫堪称绝妙,壶的内壁要掏得薄如纸张,使之能够漂浮于水面,这是其他鼻烟壶产地很难做到的,因此,潮州鼻烟壶有“水上漂”的美称。
从青葱少年到如今年过不惑,谢湘明懵懂间从此与玉雕、与鼻烟壶结下了三十年的不解之缘。在日复一日的历练和积累中,他的鼻烟壶掏底技术炉火纯青,制作出来的鼻烟壶都能整个平浮于水面。而在这几十年的时光里,他不仅技术上精益求精,也在制作材质和款式上煞费苦心,既遵循传统,也迎合市场。
483-1394
(主持人 王漫):这些都是你们历年来的作品?(高级工艺美术师 谢湘明):是的,这些都是这里的师傅们多年来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材料或工艺比较独特的(鼻烟壶)就留了下来。(主):这些看上去有不同颜色的,也有不同款式的。这些都是不同材质制作出来的吧?
(谢):可以用来制作鼻烟壶的材质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材料就是玛瑙,比如这个就是玛瑙鼻烟壶。玛瑙色彩多样,可塑性比较高;这个是青金制作的,正常情况下比较少人将青金进行巧色,但是潮州的鼻烟壶还是以巧色为主,(所以我还是将之进行了巧色);而这个是用人工合成原料制作的,属于合成宝石,也可以用来制作鼻烟壶,它的颜色等方面的优势一般材质难以达到;这个是用潮州凤凰的腊石进行制作的,咱们本地能用来制作鼻烟壶的材质不多,腊石算是一个,水晶也可以,但是它的产量比较低(主):不同材质雕刻难度是否也会有不同?(谢):会的。就掏膛来说,材质不同,硬度,柔韧性和透光度都不一样,(掏膛时)比较难以控制,所以什么材料有什么特性,你必须熟悉,才能对应制作。比如潮州腊石,整体不透明,所以得凭经验进行猜测,猜测哪个地方制作到位了,哪个地方还没到位,预期错误的话容易破,就前功尽弃了。//
潮州鼻烟壶虽材质各异,但都讲究“巧、俏、绝”。要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和纹理色彩等,巧妙运用,进行俏色或巧作,在追求物象的似与不似间,藏而不露,既要有韵味,又必须有具象,用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观者产生无尽的遐想。所以鼻烟壶制作之前,艺人们必须以相石之法选好石料,凭借经验和灵感,对石材因势象形,完成艺术构思。这所依仗的不仅是艺人的直觉,更是日往月来的用心沉淀。从壶型到壶盖,都小巧别致,精妙绝伦,每一个鼻烟壶,都是艺人创造的袖珍世界。
483-1395
(主持人 王漫):潮州鼻烟壶被称为“巧做鼻烟壶”。这种“巧做”如何体现,体现在哪里?(高级工艺美术师 谢湘明):“巧做”实际上指的就是鼻烟壶上面的图案,跟石材本身的颜色不同。比如这个,就属于巧色鼻烟壶中的一种——半巧色。因为其色彩纹理属于天然的,通过制作者的构思,将本来天然的图案再进行完善,这是巧色当中的一个小门类。(主):这么说来,色彩越丰富的材质,表现力会更强?(谢):是的,如果材质色彩丰富我们可以让它更丰富,比如如果材质有五种颜色,我们将之雕刻成五只蝴蝶这样就会显得更好看。说到巧色,每个制作者都有不同的创作思路,有人喜欢雕成花鸟,有人喜欢雕成人物,每个人都有独到之处,一般都是根据各人的喜好进行雕刻。巧色之后还需要加一个合适的壶盖,壶盖要如何搭配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构思,现在鼻烟壶更多的是一种摆设作用,实用性慢慢有所下降,所以大家会在壶盖上做文章,使鼻烟壶更合适装其他的东西。比如装精油,那么就要去壶盖能够散香,否则的话装精油就没有意义了。像这个,属于饰品类范畴了,这个壶盖是通的,香气就能随之散发出来了。//蒙古风格的鼻烟壶,壶盖上喜欢安上有机宝石,非常好看。他们甚至可以不计成本,安上琥珀,蜜蜡,碧玺等。
人们为了方便吸食鼻烟逐渐诞生的产物鼻烟壶,曾在一段时间成为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才识和嗜好的显著标志。然而,鼻烟壶终究是鼻烟的附属品,到了后来,随着卷烟的出现,鼻烟壶的原始作用逐渐退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爱好的改变,鼻烟壶更多的以饰品或艺术品的形式华丽变身,再一次流传了下来。
483-1396
(主持人 王漫):与以前相比,现在鼻烟壶的需求人群应该比较少了吧?(高级工艺美术师 谢湘明):以前人们对于鼻烟壶,追求的是实用,需要吸食鼻烟的人才会买,而现在鼻烟壶的这种功能已经改变了,吸食鼻烟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更多的是将鼻烟壶摆放在博古架上进行摆设。鼻烟壶的另一个功能转变是用来装香水,精油,沉香粉等比较名贵的东西。因其小巧精致,用来送礼等也比较上档次。//蒙古族现在还有吸食鼻烟的习惯,从外蒙到内蒙,他们对鼻烟壶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玛瑙鼻烟壶情有独钟。他们喜欢的鼻烟壶风格是大,饱满。他们现在还有一种习俗,婚嫁等喜事都喜欢用鼻烟作为互换的礼物,所以蒙古族对于鼻烟和鼻烟壶需求量还是比较大,台湾人还是将鼻烟壶作为收藏的多;老北京人中以前就有玩鼻烟壶的,他们现在也喜欢,东南亚一带的老华侨对于中国文化比较偏好,他们也会喜欢鼻烟壶。//
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在中国五千年的史册当中,玉石的斑斓瑰丽,玉文化的丰富内涵,使玉石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也因此,玉石制作成的鼻烟壶在艺人的细工慢磨、遵古法潜心雕刻中,成为了收藏者一种新的追求,进化为文玩雅物,得到了新生。谢湘明以及鼻烟壶同行们的工艺,也得以长盛不衰。
483-1386
(主持人 王漫):舶来物鼻烟壶与潮州的精细偶然相遇,从而诞生出了一朵工艺的奇葩——“潮州鼻烟壶”。但愿这独特的工艺品种能承载千年古城的历史韵味,永远万里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