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象埔寨:灵龟皇城 陈氏家声

2021-02-26 20:00:00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迹及古建筑众多,除了历史上九县八邑的潮州府城外,还有散落于乡间闾里的众多村落古寨。始建于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古巷象埔寨无疑是最为特别的一处大型古村落。(出头镜)

古时的象埔寨,背倚象岭,三面环水,曾是一处繁华热闹的古商埠。至今古巷商业贸易发达,算是祖上商业文化的延续。

014陈老师,你好,今天来象埔寨参观,您来带我们游玩可以吗?好,参观象埔寨得先看简图。简图看上去四四方方的,象埔寨是方寨,意蕴天圆地方,天地合一。象埔寨是一个灵龟福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地方是龟地,里面是按照象形龟地布局理论来布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麒麟、龟被誉为四大瑞兽,有祥瑞之意。从简图看,象埔寨三街六巷纵横有序交叉,有如龟甲纹路;从寨门看,也有很多细节能与龟形产生关联。

0141:00)这个寨楼像龟头,是从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建的,门就是龟的嘴,两边两条石头就是龟的眉,两块方石就是龟的眼。

寨内有五口名井,居中的称之为龟脐,四角的为龟脚;龟脚井不规则排列,前后错落,象征灵龟四脚各有伸缩,处于爬行状态。活灵活现,为动态之龟。

寨门正前方,如今已经开辟为群众活动广场,庄严矗立着“六尖四平”十座旗杆石,依稀见证象埔寨光辉的往昔。

017这些旗杆石就是古时候这里出了官之后朝廷的恩赐,只有朝廷恩赐了才能竖旗杆石,这边刚才看的是六副文的,这边的是四副武的,形状不一样,文的上面是尖的,像支笔,武的是平的。

据当地族谱记载,象埔寨出过进士、儒林郎、太学生到近代的将军共47位文官武将。

象埔寨原址仅由东大门进出。三街分为前街、中心街和后街。六条巷分筑于大通道两侧,各三道平行的直巷。街巷纵横交错,贯穿全寨,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

089这条大条的叫“大通道”,两侧各三条巷子,这一条叫前街,中间是中心街,后面还有一条后街,合起来构成了象埔寨基本的街巷,即三街六巷分布七十二座。//皇城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坊,而象埔寨是三街六巷七十二座,是对应的。

南北寨墙中点各筑更楼一座,隔空遥相对应。寨中建筑布局严谨、规整,建制为三街六巷七十二座。沿着寨墙四周有荫城厝一百零八间,取意:荫城生财丁,气聚中堂,禄生长寿,子智生于长明。

0891:38)我们的祖宗致政万四公先建寨楼,再建围墙、二个更楼以及后楼,然后里面的先画丈竿(以前的图纸),按照规定慢慢建。所以这里面的寨楼就是南宋建的,同治年间重修,寨墙也是南宋时期建的。

作为皇城缩影,寨中民居七十二座形状格局各不相同,兴建于南宋以后各个朝代,因而呈现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大部民居带简约的明式建筑风格,以精雕细刻见长的清代建筑以及民国期间特有的富于中外现代艺术和古代艺术相结合的建筑物随处可见。

0892:31)你看这面墙,粗粗的,它是由糯米,黑糖搅拌后与贝灰构筑而成的,到现在约六百年,铁钉都钉不下去。

除了坚固的墙体,细看,每座民居门楼门簪无一相同,分别呈现出年代线条的洗炼和简约、古朴、雅典的建筑艺术。

0894:17)如何看出这座厝是明代建筑,你看它的门簪是圆的,门簪方的是清代的。//5:30)这两条石叫将军石,因为这个门一关,我们用一条石柱闩上去,这个门就打不开了。

在这间二座落的“四点金”老厝里,老人家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起其固有的特点。

0896:10)这座厝是属于“四点金”,但又不是真正的“四点金”,因为象埔寨的建筑是属于中原建筑与南方建筑相结合的结晶,是这样的,既有中原的元素,也有咱们南方的元素。

融汇了建筑装饰艺术精华的潮汕民居,格局严谨,风格迥异,整个寨子犹如一个古建博物馆。而最为精妙的设计之处在于每座古民居都有一口古井,几百年来,井水始终甘洌清甜,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饮用和使用。

0898:00)寨内每一座厝都有一口井,供应这座厝的人可以饮用,相当于当时每一户人家家里的“自来水”。//9:15)这口古井从古时到现在遗留了几百年,井水依然可以饮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为什么?说明古人很聪明,挑的井位非常好。

民居分为单进、二进或三进,分设一厅二房、一厅四房不等,设天井、花椅石、太平门、水井及用于粮食加工的石臼。

106这一座是清代的吧?这一座是清代建筑,怎么看呢?就是门簪的两个印是正方的,刚才我们看的那一座是圆的,是明代的建筑。//这是贝灰雕,用贝灰做的,这些都是。它的工艺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有所不同。

和明代二进式的“四点金”对比,清代一进的“爬山狮”显得规制小了些,但同样保留寨内统一天井、古井和花椅石等,彰显对公祖教诲的一脉相承。

1070:25)门楼进来就是天井,然后是厅,两侧是四间房。过去还有一口古井以及一个南北厅,前面这个是花椅石,像这些石头就是原来的花椅石,栽花植草,用来欣赏的,说明古代的时候人们是非常富有的。

110老师,为什么同在一条巷子,那边的门楼仅需一级台阶而这个却需要三级台阶呢?这座厝非常高,因为这边有个龟脚井。

从古寨简图明显看出,寨内分布于四角的四口古井位置各有错落,从象形龟地布局来看,这与“活态龟”的巧妙设计密不可分。

1103:28)错开的做法本来是很简单的,但是不简单的地方是错开之后这些房子也跟着做得高低,这就厉害了。//我们过来看,这边的厝角头这么高,越靠那边就越低了。

与东南面缩进去的龟脚井相比,东北面的龟脚井明显靠前了许多,从设计依据的象形龟地布局理论来看,这边就像一只迈开的前脚,因而地势也明显较为低下。

122这个龟脚井是在龙边,先趴了出去,那边的龟脚井代表没趴,从这只龟的立面来看,先趴出去立面就矮,没趴出去的立面就高,所以这边的房子就建得低。//您不说破就看不出来,但一说破就感觉各个地方都像“活态龟”。那除了龟脚之外,还有其他地方像龟地吗?到后面去看龟尾。

126本来这个寨是四方形的,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古寨的中轴线,后面这个厅刚好凸出了一点,凸出来的这个就叫龟尾;这座也是当时奉直大夫的官邸。

奉直大夫的官邸原是雄伟高大的大夫第,与寨楼遥相对应,至今年久失修,只剩下断壁残桓。除了七十二座不同形式的民居外,同属民居范畴的宗族祠堂也是象埔寨的一大亮点。

陈氏家庙位于象埔寨中轴线西端,建于明永乐庚子年(公元1420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是一处典型的明代结构宗祠。祠分三进,首进留芳亭,正面牌匾“陈氏家庙”,背面匾额“枫叶留芳”。

019这里就是象埔寨的大通道的末端,也是象埔寨的中宫,我们在这个位置建了陈氏家庙。这个是留芳亭,也是陈氏家庙的前落,这是三进式的第一进,这副对联“沂国家声远,颍川世泽长”说的就是古巷陈氏的根源。

陈氏家庙是古巷陈氏的发祥地,二进的五山门彰显的是古时陈氏家族的显赫成就。“一门二宰相,九代八太师”的辉煌历史至今仍体现在家庙的建筑格局里,留给后人无限的崇拜与敬仰。

0193:21)这个家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明代建筑,明代建筑的特点在哪里?就是杉木结构,你看这周围的柱子,全部是杉木,里面除了喷水柱之外,基本都是杉木结构。

二进大门内挂三块牌匾,中间为“武魁”,左为“克华将军”,右为“陈徳将军”。

0194:28)陈克华将军是国民党的中将,他是潮汕国军抗日总指挥。当年他代表国民政府接收潮安日伪政权,在抗日方面他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陈德将军粤东唯一一个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国将军。

后进一厅二房,中堂匾额“孝思堂”,勉励后世子孙孝敬长辈,思恩报本,代代相传。这些牌匾,充分说明了象埔寨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

陈两炎老人还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了潮汕陈氏一世祖以及古巷的创祖始祖,在他以及陈姓族人眼里,先祖将此地作为世代传承的起点,只有每一代人都承接得好,辉煌的家声方能世代绵延。

公厅墙上,还悬挂有陈氏图腾及《古寨风貌》的书画作品,使人可以从不同维度去品读陈氏家族在象埔寨乃至到整个古巷的历史演变。

023你看这个陈字,就犹如一辆战车一样,中间是车轮。陈字本来就像个阵字,一个战阵,两边的是军旗,其他是武器,中间的圆轮是战车;这个是陈氏迁徙图,从(河南)颍川迁徙来到古巷。

古时,登上象岭俯视象埔寨,三街六巷七十二座的整体布局井然有序,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中轴线犹如书脊,人们将其喻为“关爷看书”。

0231:30)《古寨风貌》这幅画是由现在古巷陈国平所画,画出了古巷古时象埔寨的风貌,后面是象岭,前面是古港,以前的古港是可以行船的,是有码头的。

古寨风貌为大家还原了建寨初期象埔寨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当时所处的恢弘的历史地位,也从象形角度诠释了象埔寨名字的由来。象埔寨虽名为寨,却俨然一座微缩的古城,精致壮观,故有“象埔寨,皇城建”的美称。陈氏家庙既是古巷陈氏的发祥地,又是微缩版的象埔寨,从建筑布局看,可谓是精妙绝伦。

(出尾镜)象埔寨是目前粤东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人文古文化遗存,且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古建筑艺术魅力而名闻遐迩。如果你也对潮汕古民居建筑感兴趣,不妨也来象埔寨走一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