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潮安区库 > 专题片

美丽李工坑 多彩畲乡行

2017-08-26 20:00:00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度,五十六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在潮安,少数民族畲族是灿烂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畲族山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畲族文化得以更广泛传播。《行行看看》,舜鑫就带大家走进文祠李工坑,体验畲族同胞不同的风土人情。(出镜)

李工坑村,原名李公坑,畲民来定居之前,先有李氏居住,故名“李公坑”,1953年易名为李工坑。村口,金碧辉煌的凤凰标志笔直挺立,犹如天外飞仙,气势恢宏。

8677:潮安幅员辽阔,从南部平原到北部山区跨越了几十公里,不同的地方自然有不同的人文和习俗,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文祠的李工坑村,号称是凤凰山的畲族发源地。潮州有句老话说:各乡有各例,更何况是跨了不同的民族呢。那今天我们就准备走进文祠的李工坑村,看看咱们畲族同胞保有什么不同的风土人情。

进入村内,沿路的文化装点和自然美景相得益彰,更增添了畲乡的神秘感。

8695:来到李工坑村内,“畲”字的大字标志几乎是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他们特有的图腾和旗帜,那如果想要更多地了解畲族的文化内涵,有一个地方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我身后这个畲族文化展览馆。那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恰好是遇到他们的热心村民雷兄,雷兄你好。我来到村内除了看到大大的“畲”字之外,还有雷、盘、篮、钟,这四个字是村里的姓氏吗?不是,这里的主姓是姓雷,盘、篮、雷、钟是畲族的四大姓氏,李工坑主村还是姓雷为主。也即是在全国的畲族里,还有其他三个不同的姓氏。是,我们隔壁就有一个乡里是姓篮的,是黄竹洋村。那这里有姓钟和盘的吗?没有,浙江、福建那边才有,广东没有盘姓和钟姓。那我们到文化展览馆看一下。

李工坑在2012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不是因为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或是价值连城的古建筑,而在于这里拥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有原生态的畲语和畲歌。

8720村民雷兄:畲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潮州的畲族主要是碗窑和李工坑有说畲语,其他地方仅剩下部分老人会说而已,现在大部分不说了,只有这两个乡里传到现在还是保留下来。浙江、福建说畲语的就比较多。那你本人是说畲语多还是潮州话多?我遇到本地人就说畲语,遇到外人就说潮州话或普通话。你的畲语是打小自然而然就习得还是?我们这里全部说畲语,包括小孩学说话也是说畲语。那你能否给我们演示一下从一到十,畲语是怎么说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畲歌呢?也是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吗?山歌吧。你说畲语有语言无文字,那这些山歌又是如何流传下来呢?也是语言口口相传,祖祖辈辈传下来。

一节畲歌

同样得以保留的,还有他们的传统节日和服饰。

8713雷:这一件是畲族少女的服饰,有这些花纹点缀,好看。头饰装扮起来也更好看。这个是畲族的男青年。雷兄你们在什么时候会穿这些传统服饰?正常都是节日才穿,这件是老年人穿的,这件也是老人穿的,看着像老人的衣服。

什么日子才是畲乡的节日呢?“招兵节”就是他们最重大且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

8711:雷兄,二楼展厅的布置像是有故事情节一样,这里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呢?这是畲族特有的节日“招兵节”的模式。“招兵节”一般是在农历的冬至前后举行,三五年才一次。“招兵节”在畲族占据重要的地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都来参加,包括海内外畲族的人都有来。

李工坑村畲族的宗教信仰仍停留在原始的多神崇拜阶段,“招兵”是畲族一直保留的祭祖形式。传说“招兵”是缅怀祖先驸王创世,祈求祖先神灵庇护、驱除邪恶、消灾纳福、保佑子孙昌盛和六畜平安的一种祈福活动。

8748:畲乡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借着这里山清水秀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他们在饮食方面和平原也有着诸多的不同。那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一起去体验一番。

在雷兄的带领下,顺着乡间小路,穿过竹林,我们来到一农家餐厅,这里仍保留着畲乡地道的一些吃法。

8769:雷兄,来到李工坑有什么好吃的?这里吃的是利用这里特有的资源,比如用苗竹来做竹筒饭,这里还有饲养的走地鸡、猪肉,自家的菜园,自己种的无公害的蔬菜。听着感觉不错,那我们去试试吧。

农家宴现在成了城市人最追捧的舌尖美味,要的就是各式美食的原汁原味。来到畲乡,食材犹如天赐,牲畜都是地上跑的,菜品都是自家种的。

雷兄要重点介绍的,是文祠腊肉和竹筒饭。文祠腊肉的工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以前这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逢年制作腊肉是为了便于保存肉类食品。

8810:雷兄这些猪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是用来干什么?要做成腊肉,猪肉是现杀在这里做,做腊肉对猪肉的要求非常严,一定要现杀后赶新鲜来腌制,不能等到变味,一变味,做起来的腊肉就全都没用了。那现在切片后,下一道工序是要做什么?下一道工序就是用调配精准的配料来腌制。什么配料?用川椒、八角、五香。

一番翻滚搓揉,生肉经腌泡三天后,入了味上了色的腊肉要拿到旷埕晾晒。晒腊肉讲究天时地利,要挑有阳光的日子,放到通风透气的地方,一周之后,风干的腊肉才有嚼头、耐保存。晒好的腊肉色泽鲜红,十分诱人,蒸熟后,腊肉切成薄片摆盘,油泽光亮,香气四溢,一道山内餐桌上的美味就新鲜出炉了。

竹筒饭是近些年开发的新产品,也是畲乡因地制宜研发出的新吃法。山区竹林千亩,取之不竭,竹筒做法,山味十足。

8923:竹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得二至三年竹,因为太老没什么竹味,太嫩不耐热。还得是当天斩的竹,回来洗,下配料。

做竹筒饭特别耗工夫。斩竹、切竹筒、清洗、装饭还只是前奏,根据竹筒厚薄要烤半个钟头至一小时不等,过程还要不停翻滚使之受热均匀,避免竹筒起火。看似简单的一口香饭,其繁琐和付出超出想象。

89410:13):期待已久的竹筒饭已经是上了菜桌,我隔空都能闻到竹筒饭的香味,本身香饭在潮汕地区就非常传统,这种吃法也很有市场,和竹筒一块烤制之后,更加诱人,让人更有食欲。

(出镜)一碗饭、一片肉,看似简单,凝结的是却是畲乡千百年来浑然天成的风土人情。畲民好客,山水培养了他们淳朴的性情,也赋予了他们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但愿在这个畲族的发源地,动人的歌谣能永久传承,亘古不变。

【导视】李工坑是潮安主要的畲乡,畲语怎么说?畲歌怎么唱?特色美食又有什么?《行行看看》舜鑫带你探究李工坑的风土人情。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