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是中国传统佳肴,食用历史悠久,它因味香质脆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潮汕,市面上以麻竹笋较为常见,比如江东笋或埔田笋,都是以清甜出名。而在潮安北部山区一带,则出产一种苗儿竹笋,品种和土质的不同使得它的口感与甜竹笋有所不同。这一期的《行行看看》,一起到李工坑去寻笋试味。(出头镜)
苗儿竹笋也叫毛笋,因笋衣带毛而得名。生于冬天的叫冬笋,生于春天的叫春笋。清明前后,在绵绵细雨的滋润下,野生竹笋破土而出,山林在不经意间,为潮汕食客提供了一种可口难得的食材。
0506有一个成语叫“雨后春笋”,说的是春季过后,大自然界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样子。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学的修饰。实际上,一年这个时候就是吃春笋最佳的时节。今天我们就来到李工坑的畲乡农庄,有请雷兄带我们一起去找春笋。雷兄,你好,春笋是长在哪儿啊?生长在满山遍野有苗竹的竹林里。那我们现在去找能找到吗?有的,这个季节是盛产时期,很多的。好,那我们走吧。
凤凰山畲族发源地的李工坑,隐藏在离城区二十多公里的文祠山内,山上竹木成林,一阵风吹来,竹影婆娑,随风摇曳,好似竹林仙境。在这漫山遍野的竹林间,想要找个从土缝中冒尖的新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422野生的竹笋和农户自家种的竹笋不一样,因其生长在不特定的地方,找起来需要眼力,也需要经验,我们来问问雷兄,你是如何找春笋的?找春笋呢,要先找边上非常壮的竹母,竹母生竹笋,太细太贫瘠的地方就找不到好的竹笋。那你要找的竹笋都是在半山坡吗?是,这就要凭经验和非常好的眼力才能找到非常好的竹笋。
雷兄是土生土长的畲族人,关于山内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尽管野生竹笋都是任意生长,寻笋——对他来说即如家常便饭,让人不得不惊叹他的眼力和经验。不到一会儿,雷兄的探寻就有了第一个发现。
0416雷兄,这个看起来怎样?这个笋不错,这个地方刚好是深土和浅土交接,任何竹笋都是埋土越深越好吃,这个就埋得非常深。怎么看深浅?从土质看就知道是深土还是浅土。
有些新笋埋在地下,笋尖还未冒出地面,要看表面的土层是不是裂开;裂开了,且周边是新和松的土,表明里面有竹笋,就能将它挖出来。尚未冒出地面的笋要比已冒出来的更嫩、更好吃。
野生的竹笋不仅找起来麻烦,挖起来也费工夫。尤其是野生毛笋多生长在丛林茂密的陡坡上,有时想找个支撑点都得东挑西选。站稳脚跟后,先拨开竹笋表面的松土,从根肉连接处找准着力点,一锄头下去,咔嚓一声,笋就出来了。
经雷兄提醒,舜鑫也发现了一个冒尖的新笋。
0446这个是意外的收获,一不小心就错过了。雷兄,这个怎样?可以啊,挖掉。
一会儿的工夫,在雷兄的带领下,几经辗转腾挪,我们取到了几个笋。寻笋的过程几经波折,也可说是妙趣横生。
0442光说吃倒是容易,但为了找个笋要来这里翻山越岭就不容易了,但是对一些食客来讲,寻找大自然馈赠的美味,说起来是辛苦,但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爬山涉水当然是值得的,甚至还可以看做是一种探寻的乐趣。
带上今天的战利品,此行算是满载而归。
0455雷兄刚才我提了一下还蛮重的,有多少个?七八个,三十来斤吧!那这个准备要做几道菜?等下做三道,传统与现代结合。
春笋成宴,听上去似乎很有诱惑力。山珍美味有了足够多的原料,我们当然要从中选取最好的食材。
0467(0:43)雷兄今天挖到的笋大小非常明显,那是大个的还是小个的好吃?看笋肉,越白越好吃。看起来肉白的就好,特别是略弯的竹笋就更好吃。弯的竹笋,有个说法吗?仿似象牙,拿在手里,看起来像象牙的就好吃。我看这个大个的很直,反倒差吗?这个差些,长反倒没用。
笋挑好后要剥壳和削皮,用清水冲一下,然后切成小块。与甜竹笋相比,毛笋笋衣、笋目多,而笋肉却偏少。
0475(0:25)这种竹笋叫毛笋,就是整个竹笋会长毛,长的这个毛对胃不好,所以削皮的时候要把这个毛处理掉。
与甜竹笋一样,毛笋味道单纯,烹调时需要与猪、鸡、鹅、鸭、鱼等动物蛋白搭配,更可以调和出鲜美可口的佳肴。今天的笋做三味,猪蹄笋汤,暴炒笋丝,焖笋块。
0534雷兄咱来介绍这几道笋的做法。早上挖的笋非常新鲜,我给安排了三种做法,这道是生炒笋丝,这道是传统的猪脚竹笋熬汤,这个是焖笋块。(接5:00)竹笋是非常清淡的东西,主要是靠别的辅料在起味。比如笋丝是用肚肉炒后,用肚肉的甜味和香味炒起来才能诱发竹笋的香味;这个焖笋块是一定要下点猪肉和猪骨,才能把好的味道引出来;至于猪脚笋汤也是一定要用到猪脚,如果单熬笋的话根本就吃不了。
新鲜的笋极大地保留了食材本身的水分和香味,细品之下,有一股非常浓郁的笋香,雷兄非常骄傲地说,这就是苗儿笋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出镜)苗儿竹笋是一种珍稀食材,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有一定的消脂减肥、预防高血压等功效,对人体健康相当有益。野生竹笋生于山内,寻笋试味本身就是一次休闲的旅程。看了我们的介绍,你对春笋上心了吗?
【导视】雨后的春笋哪里有?《行行看看》请跟我们到文祠李工坑行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