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加快保育活化 推动古城出新彩

2020-05-22 22:22:20 来源:潮州日报

  近日,潮州市制订出台了《潮州市推进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实施城市治理提升工程项目,推动一江两岸“特色精品城市”建设。打造特色精品城市,除了要加快东岸韩江新城的特色开发,拓展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空间外,更离不开西岸“潮州古城”的保育活化。

  潮州古城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之后历代多有修缮,但其城市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古城见证着潮州历史变迁的足迹,更承载着全体潮人的文脉传承和群体记忆,是潮州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形象窗口。古城的保育活化需要协调好古城保护与经济振兴的不同需求的力度,将历史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非遗传承创新与当代旅游发展和经济需求结合起来,“让古城成为可以触摸的历史、可以品味的文化。”

  加强城市肌理保育,让古城“雅”起来。正如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所提出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对古城进行‘精装修’,下‘绣花功夫’,继续实施微更新、微改造,推动古城保育活化出新出彩。”实施古城的保育与活化,其目的就是要在进行城市修复、更新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留住古城原有的历史肌理和城市个性。通过微更新、渐进式的“微改造”,对古城建筑在实施局部修缮、整治,在全面改善提升古城人居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城潜在资源和优势,保护和修缮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对历史建筑予以活化利用。在保留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加强整体历史建筑风貌的塑造,并在修复和强化街区肌理的过程中,注入新元素,以修复的建筑为载体逐步完善社区生活配套体系,为古城街区的复兴奠定基础。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让古城“特”起来。潮州古城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丰富”,要让古城出新彩,就必须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利用好历史建筑和历史地段,通过项目建设,打造魅力文化节点、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文旅设施体系,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要将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与新时代下的街区发展需求结合,深入挖掘和展示古城街区地方特色及潮州非遗物质文化,同时推动“文化+”产业植入,促进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推动古城文化品质快速提升、文化业态日益丰富、文化旅游持续升温。另一方面是要从整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出发,对不同地区的微改造项目给予功能引导,与传统产业的升级、区域特色产业挂钩,实现错位发展,推进历史建筑修缮和非遗展示有效结合。要加快潮州府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通过片区整体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打通古城旅游体系里的死角,将太平街、驸马府、府衙公园、中山路工艺街这些旅游资源有效衔接起来,形成古城北片空间廊道,为本地居民和游客创造适宜的公共空间和极具吸引力的地标性景观,进一步提升古城的旅游空间布局。要深入实施百家修百厝工程,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古城的保育活化项目建设当中,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

  注重历史文脉传承,让古城“活”起来。开展保育活化工作,应建立在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市民对世代居住城市的依恋情结的感情基础上,让城市留下记忆,市民才能记住乡愁,才会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参与古城的保育工作。古城要“再现辉煌”,还必须做好本地文化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古城居民生活形态的保护工作,离开了本土文化,古城就会空心化、虚假化,离开了人,这座城市就没有活力。在开展古城保育活化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主客共享”。在引入旅游产业,做古城旅游空间改造的同时,一定要协调好游客、商家与古城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古城共治公约和准入审核的形式来规范和约束商业业态对古城生态的破坏。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古城居民能够共享古城发展的成果,也就是要从生活环境的改善、就业的增加、收入的提升等方面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努力为居民提升生活设施水平、保留悠游闲适的生活氛围,为游客提供“文、旅、城”融合的文化游览与活态体验。

  文化自信源自根基的巩固和文脉的传承。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承,造就了潮州古城独特的气质,这就是潮州文化的根基。守住古城,就守住我们的根与魂!加强古城保育活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城必将迸发更大生机活力。


作者:高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