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产业扶贫”才能让贫困户真正远离贫困

2020-12-18 09:46:27 来源:潮州日报

  “目前,我国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随着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每个贫困县形成了2至3个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在国务院新闻办1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在产业扶贫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至2019年的9808元。(12月17日《经济日报》)

  脱贫增收,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这几年,一些地方为了实现脱贫摘帽,通过“消费扶贫”“资金扶贫”等缓解贫困地区民众生活难的问题,但“消费扶贫”“资金扶贫”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发展产业才可以形成可持续扶贫态势,唯有把贫困地区的产业做大、做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不返贫的问题。

  扶贫不能只盯眼前,应该扶长远,扶长远的关键在产业。“产业扶贫”不同于过去的资金扶贫、物质扶贫。“产业扶贫”在脱贫决胜决战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贫困地区把产业做大了,才能形成产业链。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的人员有就业机会,实现“人人就业,家家脱贫”。通过产业扶贫,激发了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让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更加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然,如果像之前只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那一旦这位就业者失业了,全家又重新返贫。

  要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就得从产业发展入手,“产业扶贫”会改变贫困地区产业比较单一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贫困地区的产业主打“农产品”,由于这些农产品本身利润不高,再加上物流成本太高,而且保质期较短,所以,富裕地区采购的积极性渐渐消退。如果对富裕地区将先进的加工企业等搬到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可以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等的产业链,不但让更多的贫困地区人口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有了较大的升值空间,更可以避免了遭受自然灾害等可能产生的风险。

  当然,产业扶贫,不能只局限于把农产品做强做大,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培养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让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日前,国家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建立了扶贫产业调度机制,组织贫困地区完善产业扶贫规划,推动扶贫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将组织15个大型养殖企业与16个贫困地州开展生猪发展合作。另外,已组织贫困地区组建4100个产业技术专家组,按照主导产业确定产业顾问,加强技术帮扶。

  产业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解决贫困地区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现在全国所有的贫困县都已“摘帽”,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但要想让贫困地区既要脱贫又不会返贫,各地应该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作者:胡建兵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