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旅游已从最初的“奢侈品”到“刚需品”,实现了量的变化。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旅游需求侧也相应发生质变,从而对旅游供给侧提出新的更高的改革要求,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自成体系的潮州来说,这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开创潮州文旅产业新局面的最好时代。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需求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文化导向。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参与性大幅增长,文化消费成为旅游新风尚;二是生活导向。在旅游中体验原汁原味的不一样的生活,消费“诗与远方”的情怀,感受与家人的温情;三是服务导向。游客对旅游的便利性越发重视,逐渐从“价格驱动型”到“服务驱动型”转变。
回顾潮州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历程,正是顺应发展趋势,基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对新生旅游需求做出较好呼应的动态过程。然则这种呼应,多少带着“被动”的情形,未能较好匹配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固根基、强核心、补短板,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系统打造“潮文化”品牌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综合部署,潮州定位为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特色”源于潮州独特鲜明的文化基因,是潮州文化的外在表现;“精品”所代表的是一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由潮州的历史所滋养出来的文化属性,是潮州文化的本质内涵。因此,文化是潮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然则,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潮州文化载体,如潮州美食、工夫茶、美术工艺、建筑工艺、潮乐等目前都缺少权威性、系统性的梳理,特色鲜明,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利于潮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广与产业化。必须依托韩山师院潮学研究院、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市委党校等高校资源和研究型事业单位,牵头组建文化研究团队,组织各界专家学者对潮文化开展基础研究,通过系统整理和挖掘,以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来构建完整系统的“潮文化”体系。以此抢占“潮文化”制高点,打造潮文化特色精品城市品牌。
二是深挖文化底蕴,加快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要依托潮州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实施“文化+”战略,合理规划古城文化旅游业态,引导现有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创意文化相融合,为旅游业态注入文化灵魂。在古城传统街区中,选择条件成熟、业态鲜明的街区,扶持主导业态做大做强,打造不同主题的潮文化体验街区样板,引导其他街区加快推进业态与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业态新格局。要坚持能融尽融原则,做好风情民俗与非遗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将文化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推动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对接。要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拓宽和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借助现代化、艺术化、科技化的手段,如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积极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体验式旅游产品,打造融参观、欣赏、互动、参与、娱乐等于一体的立体旅游。高品位打造一批“唯美”的网红产品、打卡圣地,用视觉冲击吸引人,用文化体验留住人。
三是关注人才建设,补齐文旅融合发展短板。文旅产业涉及面较广,在统筹推进文旅多元融合、创新上难度较大,对高素质人才要求更大。而这恰恰是制约我市文旅产业做强做大的严重短板,人才贮备不足、要素市场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因此亟需多渠道强化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建议在制订十四五规划时,纳入全市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金融、运营、创意和服务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旅游行业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划,依托韩山师范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建设示范性文化旅游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探索建设文物旅游新型智库和文化创业研究机构,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培训与交流合作。探索组建潮州古城文化创意联盟,从本地规划、设计部门以及从事音乐、绘画、工艺及其他创意类行业中选出一批业务骨干,分批次开展潮州传统文化培训研讨等,提高对潮文化的认知度、认同度,培养一批懂潮州传统的设计创意人才,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中共潮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