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饶平县库 > 新闻报道

三饶官田村:精准施策补短板 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1-06-10 10:37:11 来源:饶平县融媒体中心

官田村位于三饶镇最北部,2016年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2户179人。2016年以来,中山市东凤镇脱贫攻坚工作队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通过精准补齐产业短板,帮助官田村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冬日暖阳下,官田村毛豆种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正在采摘毛豆。钱红梅原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毛豆又喜获丰收,合作社聘请她们来摘毛豆,按1斤5毛钱现场结算工钱,大伙干劲十足。

三饶镇官田村村民 钱红梅:

摘毛豆之前的家庭收入是做玩具,一天大概二三十元的收入。现在毛豆采摘就可以,多劳多得,一天最多有两百元收入。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始终将加快产业扶贫作为工作重心,帮扶后花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村内集中流转193亩土地的基础上,2020年9月流转约80亩村内撂荒地建成第三期毛豆种植产业基地。与20余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签订临时劳务用工协议,优先聘请他们到基地务工。还在村内开展义务种植技能培训、市场价保底收购等方式,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毛豆,真正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脱贫摘帽”。

饶平县后花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 钱白弟:

(毛豆)一年的产量有四百多吨,今年的产值有两百多万元,带动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过来采摘毛豆,工钱都是当天结算。例如今天一斤五毛钱,就去过秤结算,多劳多得,平时喷药除草也是优先照顾低保困难户。

中山市东凤镇驻官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官田村第一书记 赵海冰:

采取村委会扶持合作社,合作社壮大基地,基地再带动农户和贫困户的模式,把我们的毛豆种植产业发展起来,现在我们村的毛豆种植达到了近300亩。毛豆产业发展起来之后,采摘毛豆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我们就优先聘请贫困户,这样让贫困户产生内生动力,也增强了造血功能。

为确保产业持续巩固发展,2020年以来,官田村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稳定毛豆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还通过“村级合作社+食品加工场+贫困户”的模式,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既打通了橄榄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三饶镇官田村无香橄榄加工场负责人 钱俊学:

工作队到来帮助我的产品改进口味,改进包装,销售到中山和珠三角一带。今年受疫情影响,我积压的货物非常多,有一万多斤,扶贫队过来协助我推销出去,有五六万元的价值,我非常感激,非常感谢扶贫的干部。他们扶持我,我就能够扶持本村的贫困户,解决一些劳动力。

中山市东凤镇驻官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官田村第一书记 赵海冰:

合作社对加工的橄榄进行收购,同时对原来生产的橄榄,我们是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和市场进行口味改良,包装升级。再积极进行一些推广,今年我们的橄榄通过村级合作社的销售达到近10万元,也为村集体增收了2万多元。

2020年1月,官田村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9人已全部实现“八有”脱贫,并符合退出省定贫困村标准。

三饶镇官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钱河西:

2015年的时候,只有2万多元的集体收入,经过这几年的扶持,支部的引领,产业的发展,我们今年(村集体)的收入达到了20万元。

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注重返贫监测。采取了多项措施防范返贫,建立贫困户保障性分配方式,并对患大病贫困家庭给予额外补助。

中山市东凤镇驻官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官田村第一书记 赵海冰:

贫困户患大病的,(治疗费)超5000元至1万元的,村委会补助1000元,超1万元的,我们村委会补助2000元。另外针对无劳力户,还有家庭劳动力少于家庭人口30%的贫困户,我们每年分红,倾向于这一类的贫困户,分红大概是2000元,这也是防止以后返贫的一个举措。

接下来,官田村将加快构建精准扶贫产业支撑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一种植一养殖一就业基地”格局,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三饶镇官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钱河西:

最主要的就是吸引外出党员,年轻党员回乡创业,继续以支部来(引领)发展我们的产业,以后中山扶贫工作队走了,我们还要继续搞下去,壮大村集体经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