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饶平县库 > 新闻报道

东山东明村:做活梅竹文章 发展乡村经济

2021-06-10 11:11:53 来源:饶平县融媒体中心

东山镇东明村素有青梅之乡、竹编之乡之称,近年来,东明村立足本地优势,发挥资源禀赋,做活梅竹文章,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身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解说词】东明村拥有千亩梅林,前段时间梅花盛开的时候山谷林间,村前屋后,一片梅海雪原,如诗如画,芳香四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享受“梅”好时光。
【同期声】游客1:0150我们从汕头过来,因为看到朋友圈好多人都在晒美图,说东明村的梅花已经盛开了,我们今天就特地过来0206真的很漂亮,梅花全开太漂亮了。【同期声】游客2:0302我们一进来感觉非常宁静,像一个古老村庄的后花园。【解说词】在当地俗称背头柯的山头上,东明村新打造了一条赏梅小径,全长约400米。拾级而上,曲径通幽,中途还设置了赏梅平台和休息平台,昔日寂静的山林变得热闹起来。
【同期声】东山镇东明村村干部 黄曼珊:1120之前这里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黄土小路,每到青梅丰收季,村民运输青梅都存在许多不便,现在这条小径打造完成了,一来是解决了村民运输青梅的不便1215二来现在梅花开了,这条小径也能够让我们的游客走进大山中。【解说词】既有山清水秀、竹林梅海的自然风光,也不乏围屋土楼、鸡犬相闻的乡村美景。近年来,东明村积极推进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突出竹、梅、石元素,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景观,让东明村实现了从颜值到品质的提升。这座300多年历史的围楼中,石阶错落有致,摆设着石臼石磨等老物件,古老围楼焕发新活力。
【同期声】游客3:1853民风比较古朴,然后这里建设得还是比较好,保存了一些以前的风格,大家过来玩可以体验一下,农村的那种感觉。【同期声】市教育局派驻东明村党建指导员 江学周:1943在打造提升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原则,把原来的旧牛棚、旧猪圈,还有一些废弃的老房屋等进行拆迁和整治,把拆迁下来的闲置石头铺成乱石路2058现在来东明旅游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老围屋片区,这也为我们接下来发展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说词】村里变化最大的,还有党群综合体,过去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这里矗立起文体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和卫生站,设计上充分汲取了潮汕民居和客家围楼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明的新地标。
【同期声】东山镇东明村村民 陈凤红:建设得很漂亮。我们这个戏台是按照老围屋风格去建的,外边的人来看了都觉得很漂亮,我们在这里住也觉得很幸福,也是很舒心。【解说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到东明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各种农特产品的销售。
【同期声】游客4:2240来这里旅游看梅花,觉得阿伯的工夫很好,大吉大利,买了回家过年可以摆。【同期声】东山镇东明村村干部 黄曼珊:3110为促进扶贫消费,我们依托饶平电商平台,并结合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设置了扶贫消费专柜。这里陈列的都是村民/提供的农特产品,多卖出一份产品,农户就多一份收入。现在我们看到这边的产品都比较少,是因为这两天游客特别多,产品还没来得及补货。【解说词】卖得最火的当属东明竹器。东明村是竹编之乡,具有悠久的竹编传统。这阵子,村里不少手艺人重操旧艺,向游客展示竹编技艺。陈雪卿原是村里的贫困户,儿子身患残疾,在各级帮扶下,儿子开起了网店,自己也在家门口做起了竹器生意,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同期声】东山镇东明村村民 陈雪卿:1544岁数大了没办法外出,就在家里编竹器,每天都有游客来买,一天卖100元、80元、100多元的都有1610有收入,生活就改善,大小的面貌也改变。【解说词】如今,东明村17户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村集体收入也大幅度提升,年收入达10万元。
【同期声】市教育局派驻东明村党建指导员 江学周:2124我们还是坚持农字当头,进一步发展农业深加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也利用东明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旅结合的道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