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埕镇红花村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传统农业种植优势,精准施策,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业,扶贫成效明显。至2019年底,全村42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陈钦锐是红花村的一名贫困户。这天一早,他就匆匆来到番薯种植基地抢收蕃薯。由于近期天气阴晴不定,抢收工作只能见缝插针。
【同期声 大埕镇红花村贫困户 陈钦锐 :0726 要及时抢收,这些工作不能耽误,春耕已经到了,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陈钦锐今年66岁,虽然有着多年种植番薯的经验,但真正让他尝到甜头,还是2016年加入村成立的“榕碁种养专业合作社”那年。
【同期声 大埕镇红花村贫困户 陈钦锐:0759(一年)大概的收入有4、5万元。(和之前没加入合作社对比起来怎么样?)差别就大了。(以前)拼了命种还赚不到1万元,现在加入合作社就好了,要感谢我们上级党委、扶贫同志帮助我们早日脱贫。】
交谈中,陈钦锐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做梦都想不到生活可以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和陈钦锐一样,全村共有2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说起当初成立合作社,省帮扶单位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派驻红花村第一书记葛光军感叹,可谓困难重重。
【同期声 驻红花村第一书记 葛光军:0128最开始我们试验过很多的品种,到最后选择这个品种也是经过几轮的筛选、淘汰,最后才发现这个品种,包括对当地土壤是比较好的。另外在规模化生产这块没有经验,我们也不是搞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也是在当地很多的同志的支持下,逐渐去把它完善,现在合作社才慢慢走上一个正常的轨道。】
经过不断摸索,他们终于找到一种适合本地种植,既高产又高质的品种:富硒红番薯。种植面积也从刚开始的10来亩,扩大到现在的30亩,产量也在不断攀升。
【同期声 驻红花村第一书记 葛光军:0444这个产能是逐渐摸索出来的,一开始我们也是不懂,第一年、第二年都种得不是很成功,第二年大概16亩,第三年就扩大到30亩。0505亩产量平均大概3、4千斤,贫困户一亩差不多能达到5、6千元的收入。】
为帮助贫困户打开销路,村合作社与几家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畅通销售网络和物流渠道,目前已形成线上线下固定购销点20多个。这次受疫情影响,红花村春节前后收成的番薯差点面临滞销,经帮扶单位多方宣传助力销售,终于化解了危机。去年,红花村番薯产量约8万多斤,已销售8万多斤,收入约35万元,贫困户每户增加5000元以上,多的甚至达5万元。葛光军说,番薯全部收成后,他们将利用种植基地改种适时作物,扩大规模。
【同期声 驻红花村第一书记 葛光军:0621把这些改良,轮番种植后,让合作社的产品多元化。除了富硒红薯,富硒还有系列的产品,包括富硒大米,也是在后期产品多元化方面我们要去逐渐完善的,争取(扩大)基地的规模和提升产品品质。】
据统计,至2019年底,红花村居民人均收入17000多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多元,超过年人均8266元的脱贫标准,村集体经济收入6.2万元,比增29%。目前,红花村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