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继续关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最近,在我县浮山镇,一株溪黄草把一个村、一家企业和一个专业合作社给串联起来,大家发挥优势、分工协作,打造生产、加工和包装销售的溪黄草茶产业链条,这种种养加工销售的“巧联姻”,使乡村脱贫致富闯出新路子。
高冲低筛、罐式冲泡,在最近市举办的扶贫产品展销会上,这款以工夫茶形式加工包装的溪黄草茶成为现场的人气“明星”,引来众多市民尝鲜。
【同期声:市民:以前作为青草煮水喝过,现在做成茶(冲泡喝)还是第一次,感觉还可以,制成茶比较方便(喝)。】 把药变成“茶”,这是浮山镇石壁村和饶平县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联姻”之作。石壁村是省定贫困村,去年村里规划建设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溪黄草60多亩,今年夏天喜获丰收。
【同期声:石壁村村民:清明前种下溪黄草,五六月开始采摘。】 以前,石壁村也零星种养溪黄草,但没有深加工,收割后全草作为原料卖给药材企业,品质不高,收益也少。今年溪黄草连片种植,品质提升了,大伙萌发了一个新想法。
【同期声:浮山镇石壁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文聪将中草药(溪黄草)深加工成溪黄草茶,并通过扶贫产品认证,可以大幅提高中草药的产业价值,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要把溪黄草加工制作成茶,石壁村一无设备二无技术,而邻村下楼村的茶叶加工厂却两者皆备。如果双方合作,石壁村可以省去制作溪黄草茶的设备、人员投入,下楼村的茶叶加工厂则能多揽生意,不让机器闲下来。双方一拍即合,顺利合伙。
【同期声:浮山镇下楼村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 江永鑫:我们请过专家(指导),也自己调试。通过晒青、摇青和炒,把青味涩味去掉,(使之)入口比较润滑,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就像喝茶一样泡,可以定量包装。】 为进一步提升溪黄草茶的品质,并打开市场销路,石壁村又找到饶平县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来合作。合作社有多年的茶叶销售经验,有实体门店和网店,市场消息灵,销售渠道畅,而且手里有更先进的溪黄草茶制作技术。合作社也“相中”了石壁村的溪黄草。水到渠成,双方“喜结连理”。
【同期声:饶平县云盖月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淑君:溪黄草茶是按照我们指定的制作工艺来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线上线下两步走来打开销路。】
石壁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溪黄草以全草卖,湿货每斤才9毛钱,一亩地产值大约6000元。深加工后,以每斤70元的推广价来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1000元。
【同期声:浮山镇石壁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文聪:参与到中草药种植的,每户增收4000到5000元,下半年采割还会增加收入。】 一株溪黄草,串起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产业链条,种养基地、加工厂和合作社分工合作,各自做好自己最擅长的环节,生产成本降下去,经济效益提上来,也让低值的“农产品”变成了高附加值的“农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