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新闻报道

海山欧石村:成为网红的“海上牧场”

2021-06-30 15:59:27 来源:潮州广播电视台


  欧石村,座落于海山镇南岛上,隔着窄窄的海湾,北头是三百门港区,南面是南澳岛,东边临着柘林湾的小金门主航道。三面环海、岸线曲折蜿蜒,让欧石村的海水网箱、生蚝和血蚌养殖颇有名气。人们在渔排上日出而作,有时也在这里栖息过夜,散落在海湾中的网箱渔排慢慢连接成片,蔚然成了村落。

    

    

    这些年,岛外的人们逐渐听到欧石村的名头,周末的时候,总喜欢来这里旅游一番。坐上“海山威尼斯”的“贡多拉”,吹着海风,拐过枝枝蔓蔓的水巷,和当地人卖菜卖鱼料的竹筏擦肩而过,不一会就来到渔排上。来得巧,正好赶上主人喂鱼的时间。

    

    欧石村渔排上饲养的主要是鮸鱼和黄姑鱼,取出来的鱼胶富含胶质,质量上乘,是“海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参”之誉。而对游客来说,同样要紧的是在群鱼夺食的激烈瞬间,拍上几张发朋友圈的照片。要是兴致来了,也可以向主人要上鱼竿,试一试海中垂钓的滋味。

    

    

    当然,真正的高手还是渔民。几网下海,常常能打上来几十斤的海获,全是野生的沙虾、皮皮虾、青脚蟹和鲜美杂鱼,游客一般是全部打包买下,就地分拣清洗,一部分冰鲜了带回家,剩下的就是渔排上的大餐。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新鲜海鲜最完美的煮法就是追求原汁原味。刚在网箱里钓上来的黄姑鱼,加入菜脯五花肉,清蒸,最能挖掘出石斑的鲜美。刚收购来的沙虾和皮皮虾,用葱姜白灼,就能吃出野生虾的脆、甜。当然,也少不了用欧石村的名产生蚝,做上一份热烈酥脆的蚝烙。

    

    

    有吃有玩有体验,现在到欧石村短途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给它起了个网红的名字:海上牧场。如果幸运的话,除了成群的白鹭,还能看到白海豚的身影,这正是海水质量不断改善的一大标志。欧石村也正在实现从养殖捕捞业到旅游业的华丽转身。而这样的蜕变,在欧石的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妈祖庙。欧石村东石的妈祖七圣庙,是欧石村航海史的见证。早在几百年前的宋朝,就有商船到此避风停泊,造船业和航运业逐渐发达,欧石人常用的是这种“圆尾”型的饶平风格红头船,抗风浪,适合远洋。百余年来,红头船陆续从这里启航,东南往菲律宾,西南往越南泰国新加坡,饶平因此成为海上丝路的一个节点。

    

    

    对外的广泛交流,让欧石人目光高远,文风鼎盛,乾隆年间就兴建了海山岛上最早的私塾,1913年创办了早前时期的振智学校,开启废私塾而兴公学的办学模式。1986年,又由欧石爱国华侨捐资,兴建新的“欧石振智学校”,薪火相传至今。30多年来,陆续有学生考上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名牌大学。

    

    

    从海岛上最偏远的角落,到游客接踵而来的海上渔村、人才辈出的文化之村,欧石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步迈进。我们相信,它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