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新闻报道

给你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

浮山镇汉塘村

2019-04-01 13:46:39 来源:潮州日报

  汉塘村位于饶平县浮山镇的南部,距镇区约8公里。村后是省道钱三线, 距离甬莞高速公路浮山出入口仅7公里,去往县城黄冈、府城潮州及汕头,乃至福建大埔十分方便,在区域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存古迹, 古韵犹在

  汉塘村后有山岭——大湖岽山, 海拔约320米, 黄冈河流经村北至东南。据郑氏族谱记载,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郑氏祖先成恩从新圩镇西山迁入汉塘下片定居开基创业。洪武元年(1368年),黄氏先祖从三饶南淳迁至今汉塘顶片定居创祖。其他姓氏张、洪、何、刘、曾、詹相继于明清两朝定居汉塘。汉塘昔称“旱塘”:村后有一卧狮山地,左侧有日池称庵坑池,右侧有月池叫巫厝池,中间有三个水窟,像三杯清酒,又状似狮子戏水。后因山移水改,日月两池泉源枯竭, 时而干旱, 而得名旱塘。后乡绅觉得“ 旱塘”之名不好听,逐用普通话“旱”与“汉”谐音,故把旱塘更名为汉塘。但至今还是通俗称为“旱塘”。

  该村郑氏始祖1493年修建了“恢汉楼”,该楼于2010年,由郑氏村民集资重修,至今保存完整。有宗祠5座,主要有郑氏宗祠及黄氏宗祠。郑氏宗祠,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 重修于1992年, 占地面积350平方米。郑氏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进行集体祭祖活动。黄氏宗祠,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 重修于1988 年, 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黄氏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进行集体祭祖活动。其他姓氏相继于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进行集体祭祖活动。

  立石碑, 正气长存

  值得一提的是,说起浮山镇汉塘村,很多人都知道因盛产柿饼、香蕉而出名。殊不知,历史上的汉塘曾因村民上书抚院府县祈求公平正义而得到抚院府县的批准,并且还立下石碑——“奉抚院府县严禁大斗碑”确认,为广大贫穷百姓争取了一份公道,更是赢得了声名。清康熙三十九年,汉塘乡民刘益畴等人,为抑制大斗入小斗出的贪取行为,建议在该村的大宫前设一公平石斗,供校量谷物之用,康熙五十七年,乡民郑黎悦等人将情况上报官府, 悉得抚院府县的法允,为使石斗校验的制度更具有权威性和约定性,遂于隔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九月二十日,立碑《奉抚院府县严禁大斗碑》为记。现该碑在汉唐明神宫内,此碑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乡村中存在的小斗出大斗入的欺诈行为的深恶痛绝,反映了乡民刘益畴等人,敢于与乡村强势之人做斗争,为广大百姓争取公平权益的大无畏精神,充满着浓浓的正义感。

  逞英豪, 火烧伪县长汽车

  1949年5月11日,汉塘村基干民兵配合西四、南四两个武工队,于钱坪公路在汉塘村与土坑村交界的险要路段上,伏击前往县城三饶就任县长洪某的汽车,洪老奸巨猾,临行时让一辆货车在前,他与随从人员乘一辆客车在后,当货车进入我武工队的伏击圈时,被我武工队炸毁,货车司机及货主等被炸身亡,货车上的布匹物资全部被烧光。幸免于难的洪某听到前面的爆炸声后,立即掉头逃窜。

  遭这次截击后,洪某从此胆战心惊,龟缩在家里,不敢上任当县长,火烧汽车的消息,立即传遍全县,大灭了国民党的威风,大振了人民的意志,大快了人心。

  遵古法, 美味穿越

  汉塘村现有人口1900余人,村有耕地面积1650亩,山地面积4485亩。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香蕉为主,兼种荔枝、龙眼、黄皮、生柑、柿树等。现时经济除了延续传统经济外,有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在外务工。

  其中, 特产柿饼生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曾畅销东南亚各国。据《饶平乡土》记载;汉塘柿饼历史上久负盛名,汉塘柿梽(柿饼一种)是饶邑闻名之特产。汉塘地处饶平中部的丘陵地带,土壤疏松肥沃,灰褐色的酸性土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以及铜、铁、镁、锌、锰、硼等果树需要的微量元素。适宜柿树的生长,加之当地柿农经验丰富,管理得法,使生产的果实个子大,味道香甜,为制作柿饼提供优质原料。这里生产的柿饼隔年不会虫蛀、变质、发霉,深受顾客欢迎,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40年代初至60代末,汉塘村每年有近30家柿棚加工柿饼。另有名产香蕉, 清末至民国初年, 汉塘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蕉生产基地。汉塘香蕉品种优良,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营养丰富,常年都有果实成熟,宜贮运、外销,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佳果。

  借东风, 再写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省定贫困村,汉塘村长期以来存在基础设施差,村容村貌落后的情况。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汉塘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村居面貌大变样。

作者:市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