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新闻报道

别具韵味古村落 打造小康大梦想

汤溪镇大门坑村

2019-04-02 14:00:46 来源:潮州日报

  大门坑位于汤溪镇的东北部, 距离镇区约十公里处。这里的水美山也美,村道旁的山涧里,开满了芦苇花。沿路向两旁望去, 一陇一陇紧挨着的梅花正渐次开放, 虽稀疏, 却更引人注目,别有一番韵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古驿道上的村落

  大门坑村位于汤溪镇东北部,大门坑坐落于七百多米高的尖山西南面, 这里群山环绕,鸟语花香,原隶属于青竹径村,现由大门坑、凤坑、上坑三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有1千人,以高、江氏人口为主,徐、吕、魏、黄等多姓而居,属汤溪水库的移民村,距离汤溪镇区10公里处。大门坑早年是漳州市诏安县通往饶平县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位置十分重要,是保护饶平县府安全、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粮食和交通信息的重要关口。

  团结和睦的村落

  大门坑村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犹如少女般的美好。大门坑村的建村历史并不久,但这里却有一位令人尊敬并世世代代敬奉的女性——李氏妈。

  传说在明朝期间,福建省的乌山贼、海盗经常出入饶平,掠夺盗抢农民百姓的财物, 甚至掳掠蹂躏民间妇女, 欺压广大农民兄弟, 村民们不堪其扰,纷纷奋起反抗。青竹径的村民团结附近乡民,英勇抵抗外侵,尤其是江氏和高氏村民,抗击最为激烈和勇敢,每次都给乌山贼以狠命打击。乌山贼及海盗将江氏和高氏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四月的天,阴晴不定;山风阵阵,诡异无常。李氏的丈夫高炳忠有种不祥的预感侵袭心头。看着怀有身孕的媳妇在不停地忙碌,心中有喜更有忧, 为安全计,他将李氏送回娘家。是夜,乌山贼与海盗对高氏乡发起疯狂的报复,全乡村民无一幸免,全部罹难。

  在娘家的李氏突然心一阵阵绞痛, 她不顾娘家人的劝阻执意回到高氏乡。昔日安宁的村庄,现在血流成河,昔日活蹦乱跳、高声谈笑的人一个个横尸街头。这眼前的一幕让她痛不欲生,性格刚烈的她正要投江殉夫时,恰好让赶过来救援的江氏人及时阻止,避免悲剧继续发生。李氏手抚微微隆起的腹部,暗暗发誓:“为了高氏,我必须好好保住这唯一的血脉。”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李氏独力支撑起一个家。可弱母孤儿,在一个刚刚遭受灭顶灾难的村庄里,尤其是山贼与海盗时不时还在窥视着的恶劣环境中,实在难以度生。为了更好地抚养儿子,也为了保障儿子的安全,李氏嫁给青竹径的江氏,长子姓高,其后生下的6个孩子姓江。这,便是现在青竹径村和大门坑村大部分江氏高氏的由来。

  青竹径和大门坑的高氏、江氏,虽姓氏不同,却有着同一个祖妈。一母同胞,这份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令这个村的村民更为团结与和睦。后人为了缅怀祖德,代代子孙都奉祀着——李氏妈祖。

  英雄铸就的村落

  因抵御贼寇强盗有功,民国15年,饶平县政府为恢复和支持当地生产发展,颁发布告,特地制作了一块大石碑为证,赐给青竹径乡“赦十厘”,不用上缴县衙十项苛捐杂税,以此作为表彰和鼓励,石碑至今仍然完好保存并竖立在青竹径村的大路边。

  大门坑村民们勇敢的精神代代相传, 发扬光大, 可歌可泣。1948年2 月,中共云和诏县委领导的西路工作团张振福、张贯通来到青竹径发动青年参加革命队伍。青竹径人民素有爱国爱乡、不畏强敌、勇敢善战的英雄气概,在张振福和张贯通的组织领导下,毅然成立“青竹径游击队”,同时设立 “ 情报交通站”(现在的大门坑自然村老村址就是原来的情报交通站所在地),大门坑人踊跃报名参加,建立游击队后,与建饶镇东岭村游击队联合行动,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夺取最终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梅花环抱的村落

  大门坑村青山绿水,景色优美,路边,坑坳,屋前屋后,种植大量的青竹梅,每到冬天梅花盛开,成为花的海洋,洁白的梅花就像北方的瑞雪,给人以智慧的启示。加上一二樟柑点缀,像一个个小红灯笼。若是雨天,青竹梅花美而不艳,香而不腻,冰清玉洁,芬芳馥郁,在冷雨寒风中,别有一番风骨意韵。赏梅大军一群又一群,进入梅花林中,仿佛徘徊在雪海里,人花相媲美,浩浩荡荡,蔚成大观。

  打造小村大梦想

  走在大门坑村道上,一股茶香与竹香混合的味道扑鼻而来,它们从山林中飘出,从每家每户的作坊中飘出,初次探访者都会忍不住为之驻足。等到青梅收成的季节,村里的味道就变成了香甜的青梅气味。事实上,这座村庄散发的“韵味”,不只来自丰富的农副产品,更来自产业兴旺,人才旺,瞄准 “农业产业化”的“小村大梦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门坑村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很多村民“ 多才多艺”,虽然依靠丰富的生态资源,大门坑村民收入多样,但长期以销售茶叶、青梅、橄榄等农作物造成的结果是产业链条相对较短, 产品附加值较低, 经济活跃度不高。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瓶颈, 该村正着力建设茶叶基地,新建茶叶加工厂,鼓励贫困户开展茶叶种植,帮助村民购买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所需的生产材料及设备, 向规范化管理转变, 从而提升茶叶品质、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实现增收脱贫。

  与此同时,突出抓好乡村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解决道路断头路、进行村巷道路硬化,一方面美化及绿化村道,同时在村里配置保洁员整治脏乱差。

作者:市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