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空气、成片的果树、秀丽的山水…… 放眼望去, 绿韵在眼前挥纱舞幔,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迷人的小村庄——岭湾村,领略她的“一湾碧水”“两个书斋”“岭湾‘三宝’”“四座围楼”。
岭湾村,位于浮山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10公里,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东隔黄冈河与下塔村相望,西隔旗峰山脉与浮滨镇黄竹溪村接壤,南是军埔村,北邻汉塘村。黄冈河流经该村东南面,河段长3.5公里。岭湾村地处丘陵地带,属西北向东南走向,由旗峰山脉叠伸将军岭山麓延伸至东部黄冈河,村内有将军岭、马鞍山、烟墩岭、大埔埕、五岗岭、大岭山延伸至该村后头山。
据《丘氏烋公世谱》记载, 明弘治七年(1494年)先祖近仁从三饶南联泰石村迁移此地创业定居。村中垂荫堂两旁楹联书:“垂裕后昆溯本源,基开渭水;荫承先祖稽氏族,系出营丘”。村名溯源于此地山岭叠翠、河湾环绕,可谓山川毓秀,而取名岭湾村。世居村民为邱姓。村现有人口1800多人。
岭湾所处地理位置水草丰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黄冈河至岭湾段, 水流开始平缓, 河床也变宽, 形成“S”形, 这一湾碧水也使村庄变得妩媚多姿。站在对岸相望,地上一个岭湾,水下一个岭湾,十分秀美。河水蜿蜒向东而流,鱼多而肥,一只渔舟,两片划浆,朝日夕照,撒一船渔网,收获几多美味。村有山地3000多亩, 可种植旱园面积1225亩, 可耕水田面积600多亩, 山坳处建有农用水库2座(沙犁坑、古塘畦), 山塘4口(楠塘、可子塘、踞缝塘、村口大池)面积都在10亩以上,农用水源丰富。岭湾水果种类较多,尤以荔枝、龙眼、蕉柑为主要作物,有“岭湾三宝”之称。
村中现存有四座围楼,分别是永丰楼、元丰楼、泰丰楼、华丰楼,其历史多则四百年,少则也有二百多。另外还有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邱氏宗祠, 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每年元旦前三天,邱氏族人、村民及外出子孙回乡参加宗亲祭拜祖先活动。今天的古楼、祠堂虽历尽沧桑,但她们是村庄得以延续的堡垒,是万千游子的绵绵乡愁。从中,我们得以窥见昔日乡村辉煌灿烂的一页,也体现了先民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精神,反映了先贤期望家富国强、安定繁荣的美好愿景。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岭湾村的村民不怕神不怕鬼,解放思想,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在乞丐坟的周围大作文章,埴平乞丐坟,连片开荒百多亩, 种上青梅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 年收入达几十万元, 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岭湾村人杰地灵,对乡土文化情有独钟,民国初期,村潮乐艺人辈出,村中做潮州唱工的“纸影班”有4班;新中国成立至今,村中都有潮乐演奏的传承,外出务工村民回家喜欢聆听最亲热的乡音潮曲,畅享本土的文化生活, 营造着社会的和谐。
岭湾村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清乾隆年间便有书斋两座(德林书斋、二酉书斋),古时出过秀才、举人。新中国成立后,在二酉书斋办起岭湾小学,后来成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浓墨书香渲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岭湾学子,激励着他们立志奋斗,刻苦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当下,岭湾村借精准扶贫“东风”,将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产业脱贫计划,全方位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并借农村危房改造、医疗保险和救助、文化惠民以及科技服务等政策东风使贫困户享受政策红利,使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