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新闻报道

潮州岭头单丛茶成为山区经济发展主要支柱

2021-07-05 09:49:56 来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在潮州,单丛茶除产于凤凰山外,其它地方也有种植。潮州单丛茶的另一个地标性产品:岭头单丛。岭头单丛发源于饶平县浮滨镇岭头村,选育于野生水仙茶,2002年被农业部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岭头单丛最早又称白叶水仙,因采摘期早、叶色偏白而得名。尽管茶叶品质上乘,但最初知名度并不广。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刚毕业于茶果专业的年轻人来到当年饶平县的新丰公社工作,他的出现,为后来岭头单丛茶的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个人就是刘福益。

  点击查看原图

  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 刘福益

  我1970年毕业后,就在新丰公社,叫做多种经营办公室,为主的工作是林、茶、果,就真正步入了茶叶这个行业。当时省、市的专家知道单丛茶比较好喝,就经常来考察。考察的过程,大家都有共识就是要将这单丛茶推出去,我是参与其中。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怀揣着推广白叶单丛的共同目标,1985年前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刘福益和来自省、市的茶叶专家克服种种困难,到茶区带领茶农开展大育苗。

  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 刘福益

  当时都是土路,路又小、山又陡又弯,教授们还要下来推车。1986年开始,一直到1991年,这5年是发展非常迅猛的阶段,每一年都是几千亩几千亩地增长。1984年之前,全县才380多亩,到1991年的时候,就差不多有6万亩,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就饶平茶区来说差不多9万亩左右。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尽管过程艰难,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岭头单丛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茶农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变。

  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 刘福益

  过去茶区的茶农有一些人种粮食、一些人种果子,但是效益不是很大。茶农住的房子都是老辈人留下来的旧房,单丛茶发展之后,茶农的经济基础好了。现在家家户户建新房,大体都有小汽车,还有一些在城里买房、小孩读书的投入。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的氛围。

  点击查看原图

  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茶农的生态种植意识逐渐提高,新一代茶农也在接手继承父辈茶园的过程中,从种植到制作各方面不断加以创新改良,改变老一辈种茶仅靠传统经验、靠天吃饭的做法。

  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 刘福益

  在制茶这方面要注意适时采摘,一般在下午采摘,做出来的茶味更浓香。单丛茶在制作过程中开始要轻手轻脚,晒茶就要薄铺,晒出来才会均匀。制茶后期才下重手,这样做出来的茶香味更高 ,苦涩味也去干净。

  国家高级评茶师 柯泽龙

  茶叶如果离开了太阳,就没有香气,再好的茶叶它也卖不出高价。当年我听我父亲讲,70年代,一个乌岽村,春天只有产出不到100斤的单丛茶,其他只能做成水仙、浪菜级别的茶,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天气。我们回来之后就寻找这种对抗恶劣天气的做法,然后我们去杭州大学找了教授,我们做了一个机器,叫模拟日光晒青。

  点击查看原图

  看着单丛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山区经济的主要支柱,茶农们也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国家高级评茶师 柯泽龙

  我们潮州单丛茶非常特殊,它有自然的花香、果香,这个非常迷人,在全国喝茶市场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几年下来,各个茶都火了,从以前的铁观音,到大红袍,到普洱,人的口感会转变,而且新的热点也有不同,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茶。

  茶其实就是人在草木之间,感受天地之美,品茗自然馈赠。一杯潮州单丛茶是我们与大自然对话最好的载体,也是千万他乡潮人关于家乡的味道。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