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潮州库 > 新闻报道

铭记抗战历史 弘扬民族精神 | 重返文祠坪篮古道 探寻“红色足迹”

2021-07-07 11:25:36 来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在潮安区文祠镇西社村鸭背自然村内,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山间小路,当地人称“坪篮古道”。这条看似不起眼的小路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潮汕乃至闽粤赣边区之间开辟的一条重要运输线。今天让我们重返古道,共同寻找这一路上的红色足迹。

    1939年夏天,潮州沦陷,形势严峻,中共潮汕组织决定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和山地建立游击支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此时,从潮州意溪码头至下游的韩江水路均被日军侵占,水上交通运输被切断,为配合抗日战争和建立敌后根据地的需要,满足抗日军民的物资需求,中共地方组织迅速在山区丛林间开辟了一条抗战物资运输线路——坪篮古道交通线。

点击查看原图

文祠镇西社鸭背村村民 廖本民:这条坪篮路开辟之后,当时共产党就动员所有鸭背村的村民,用肩挑,从饶平——澄海的盐灶和樟林用肩挑物资来这里,担食盐、粮油,粮食、枪支弹药运往粤北。并且在这里设立一个临时的医院。从前线抬抗日的战士来这里进行医治。

中共地方组织和游击队在坪篮古道设立了临时交通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来来往往的物资在这里存放、分配,再送往各地,为潮汕地区以及闽粤赣边区抗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切断这条物资运输线路,日军多次派敌机轰炸坪篮古道。村内的百岁老人江惜琴至今回忆起敌机来袭的画面仍是历历在目。

点击查看原图


  文祠镇西社鸭背村村民 江惜琴:飞机一来就躲,没地方躲就钻进树丛下,飞机一离开就出来。飞机一来就是几架,要来投炸弹砸人,飞得很低。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鸭背村的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用血肉之躯扛起保家卫国的重担。
  文祠镇西社鸭背村村民 廖本民:家家户户几乎都出来担盐,送儿上前线抗击日寇,送女参加护士当军医。潮州沦陷,一些市民就来到我们鸭背村居住,我们鸭背村的人为了安置这些人,就热情地安置,叫他们到家里居住。
  也正是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热情淳朴的鸭背村民与不少前来避难的异乡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文祠镇西社鸭背村村民 廖本民:前年一个村民去市区南门卖枇杷,遇到一位老人,他听说是来自鸭背村后很感动地说,原来你们是鸭背人,以前我的爷爷奶奶潮州沦陷的时候在鸭背避难,我们是自己人,所以还请他进屋里吃饭。

点击查看原图


  而今硝烟散尽,山间小道上草木葱茏、岁月静好。但曾经发生在这儿的红色故事却在山水见证下代代相传,先辈们百折不挠、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葆光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