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陶瓷产区和陶瓷出口地之一。千百年来,潮州陶瓷窑火相传、蜚声海内外,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如今,高质量发展对陶瓷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潮州制造”如何实现从低端制造向品质制造转变?陶瓷产品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规上企业如何倍增壮大?这些问题,在近期印发的《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都能找到答案。
针对潮州陶瓷产业“大而不强”,面临能耗高企、产能低端的发展困境。我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在8月初印发《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3到5年的努力,壮大陶瓷产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提升陶瓷区域品牌影响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杨颖:方案提出,潮州力争到2025年底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陶瓷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到50家以上,促进陶瓷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着力打造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方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通过22项措施和4大保障,从提升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高产业知名度等方面绘就潮州陶瓷腾飞发展的蓝图。
围绕“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目标,我市将逐步形成以日用瓷、卫浴陶瓷和工艺陶瓷为主体,以工业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智能健康卫浴陶瓷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格局;全市陶瓷生产企业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普及,窑炉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保持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林道藩:过去潮州陶瓷的取胜之道主要来自于走差异化、手工劳动密集型方向,但是未来应该是往自动化跟智能化方向去走,包括未来实现互联网+大数据方面发展。在政府推动下,我们去年整个行业有四五千台套自动化设备使用,今年估计可以翻一倍,大大提高生产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杨颖:我们要在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转型、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鼓励陶瓷企业开展自动化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改造,建设“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提高自动化水平。
方案还提出,要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思路,实施规上企业倍增计划,“一企一策”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进一步规范瓷土资源生产和经营秩序,拓展瓷土来源渠道,确保长期稳定供应;大力发展工业地产,打造绿色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施陶瓷产业人才开发工程,为陶瓷产业加快发展打下人才基础;推进陶瓷工业旅游,全方位塑造“中国瓷都”城市形象;多渠道搭建企业展示展销平台,推动优质陶瓷企业“走出去”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