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编制的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于6月25日在北京市翠明庄宾馆举行专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潮州市文广旅体局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中的规划、园林、设计和遗址等方面的专家。
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考古处负责同志主持,首先听取编制单位有关主要负责同志对公园规划作详细介绍,与会专家对规划给予高度肯定,认为规划详细、内容丰富、突出主题、建成后发展潜力大,同时也提出应对现状植物、地形进行分析,以及风貌控制等方面进行补充。
会后专家将对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形成意见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潮州的海丝遗迹,
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探寻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位于潮州市古城区广济桥东面,山脉沿韩江东岸自北往南蜿蜒起伏,北起猪头山,南至蟹山,长约三公里。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北宋,在临江的西面山坡和山脚,历史上窑灶群集,有“百窑村”之称。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灯、炉、杯、壶、盂、盒、豆、釜、洗等日用器和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
1953年起,广东省博物馆与潮州文博部门配合,先后清理发掘了十一座窑址。其中发掘于1986年的10号窑为典型的阶级龙窑。窑体依山势挖斜坡深沟而建,窑墙砌长方形砖,窑底用砖或匣钵砌阶级隔梁,总坡度14-17°。窑室残长79.5米,宽3米,窑头及火膛已毁,窑壁、窑尾、隔火墙、阶级隔梁均保存较好。其窑身长度为国内罕见。10号窑出土了一批青釉、酱褐色釉瓷器残件和大量匣钵,其风格与其他笔架山宋窑出土器物基本一致,均属北宋时期。
▲1972年发掘现场
▲10号窑址外景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保护范围北至果子厂后山,南至糖厂后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范围内除已发掘保护的10号窑外,尚有编号Y4、Y5、Y6的三座历史上已发掘清理后回填的窑址,以及2013年考古调查期间新发现的编号为LY1、LY2、LY3的三处窑址。保护范围内接近山脚的山坡上,遍布由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形成的堆积层。
▲遗址范围内堆积层状况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与「海丝 」
瓷器向来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大宗的商品。在我国东南沿海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航海贸易按季风北可至日本、高丽、琉球,南可达东南亚、西亚,这种季风也叫贸易风。潮州濒临南海,位于南北航线的中点,成为南北航线的中段港,自唐宋以来,潮州各港口自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大量的远洋船只在这里补给,舶商也利用这一机会上岸进行货物交易。
▲笔架山潮州窑出土器物
从海外的考古发现看,宋代笔架山窑产品主要销往东亚、东南亚和西亚等国家。此外,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宋代笔架山窑出土产品,如洋人造型头像、玩具小洋狗、军持等,亦是该窑场参与海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见证。
▲日本福冈市博多遗址群出土的潮州窑产品
▲韩国开城出土的笔架山窑瓷器
宋代笔架山窑场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相关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证明,笔架山窑场生产的瓷器是我国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是潮州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转发港的主打商品。因此,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重要节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未来,这里将建成
粤东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