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湘桥区磷溪镇英山村最鲜明的底色。从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英山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农会、打土豪、支援八一南昌起义军、成立交通联络站,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留下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潮州红色印记》系列报道,一起走进英山村,重温红色历史。
英山村陆氏宗祠建于清代,面积450平方米,古朴的祠堂烙下深深的红色印记。早在大革命时期,英山村民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春,英山村的许经天受党组织指派,回家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在陆氏宗祠明德堂成立农会。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一级科员 陆妍慧:1926年2月,英山村成立了农会,会员200多人。随后,还成立了村农民暴动队。英山村农民运动的开展,有力地配合了潮安县革命形势的需要,也使英山的革命力量在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27年南昌起义后,许经天受党组织委派,秘密回到英山,组建了地下党支部,配合做好南昌起义军各项策应和支援工作。
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挺进潮汕,23日晚英山村30余名青年农民参加潮安县农民自卫军,配合起义部队入城攻打国民党军并获得胜利。随后他们组成武装暴动队,在村中斗土豪劣绅,销毁田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磷溪镇英山村村民 陆潮盛:9月30日,部分起义军前方受阻,强渡韩江撤退到英山村。英山村的农民赤卫队许经天、许千英、陆添涌等帮他们化装,换上本地农民的衣服,然后带着他们一路撤退,护送到普宁流沙,最终到达丰顺的八乡山,使得起义军顺利转移。
1931年秋,中共东江特委派林甦、傅尚刚等到秋溪区,即今磷溪、官塘、铁铺一带,组织革命斗争活动,他们以卖日杂货做掩护,发动英山村革命骨干许若愚、陆添涌、陆位保、丁梅等开展革命活动,农会组织壮大到100多人。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一级科员 陆妍慧:1932年10月,潮澄澳县委在英山大涵埔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第二团第三连,英山村10多人加入连队。红三连胜利攻打隆都店市、铁铺松下、磷溪溪口等地警备队,发展和壮大了武装队伍。
时至今日,英山村中仍保留着一口红军井,见证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而随着潮澄饶游击区不断壮大,革命斗争深入发展,敌人疯狂向游击区反扑。1933年11月,国民党准备兵分三路攻打英山村,企图消灭红三连和秋溪游击队。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立佳:秋溪区委获知情报后迅速部署,快速出击,消灭了国民党军12名,活捉12人,在游击区和根据地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中央苏区机关报《红色中华》以《东江红军捷报》为题作了报道。
烽火岁月中,许若愚、陆位保等20多位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许若愚,时任秋溪区委书记,1935年8月,许若愚回乡恢复党组织活动时,遭到国民党军的追捕。
磷溪镇英山村村民 陆潮盛:来到英山跟西坑交界的地方,遭到敌人的包围埋伏,战斗到最后子弹用尽,他身中数弹在这个地方壮烈牺牲,敌人还放火烧山。
许若愚牺牲时年仅26岁,就在同一月,许若愚的妻子,时任登荣区特派员的李婵香在文祠鸭背村开展活动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3岁。他们的英勇事迹,也更加激发英山村民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抗日战争时期,英山村重建党支部并组织抗日游击队,设岗哨防御日寇袭击,并两次袭击日伪联防队。
解放战争时期,潮安革命武装斗争发展迅猛,战略重心转移到凤凰山区。中共潮安地方组织为适应斗争的需要,开辟了多条地下交通线。英山村四面环山,地处平原通往山区的交通要道,1948年6月,韩江支队第十一团派员到英山村开展革命活动,在英山村的林畔、祖厝、柿园尾等建立接待点,成立交通联络站,由10多名地下民兵掩护革命同志开展活动。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立佳: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秋荣区委开拓了从党组织领导核心的驻地五股南、经李工坑、陂坑,越过后径、赤米埔到南山后、英山村的地下交通线,以便由此而延伸到澄海平原和汕头市区。英山交通站担负着通讯、文件运送和人员往来的任务,打通了从凤凰山区后方与潮澄饶平原的地下交通联系,这条交通线也成为通往闽粤边的大后方与香港以及海外的一条通道。
岁月奔涌从未停歇,奋斗征程永远向前。在英山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