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大朗镇库 > 新闻报道

第十四届织交会圆满落幕 展会期间吸引5万人次参观采购,达成意向成交额约35亿元

2021-06-01 16:04:07 来源:东莞日报

  11月5日,第十四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圆满落幕。据不完全统计,3天展会期间,2000多个展位累计吸引了超过5万人次进场参观采购,达成意向成交额约35亿元。

  织交会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市领导李小梅、郭水、杨晓棠、张玉其,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等出席活动。

  毛织产业借互联网转型升级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毛纺企业纷纷触“电”转型。今年,大朗出台措施鼓励本土毛织厂加盟阿里巴巴“淘工厂”,推动大朗毛织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在毛织产业终端销售环节上强化“互联网+”,帮助年轻人创业。前三季度,全镇毛织类电商交易额35.5亿元,增长60.2%。

  本届织交会结合“时尚·电商”主题,特别打造大朗电商配套区,展示毛织企业触“电”转型的最新成绩。开幕式上,杨纪朝一行对大朗电商配套区最为关注,成为参观的首站。电商配套区位于主会场中央,面积150平方米,主要展示了大朗毛织市场拓展、电商产业配套,以及利用互联网开拓事业等情况,突出大朗在   “互联网+毛织”新业态发展的努力。

  在线体验中,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对时下大热的“互联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产业结构来看,毛织业面临一次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发展到升级的转型。在转型升级中,要跃上新台阶,关键是研发能力、市场影响力,以及快速销售所有商品的能力。

  杨世滨表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商给毛织销售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大朗广大毛织人勇于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拓宽市场渠道,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在打造电商升级平台上,设计、研发等方面的整合也非常关键。对下一步市场的拓展会非常的有利。

  杨纪朝对织交会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大朗高度重视毛织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十多年来大朗织交会起着引领创新、产业交流、市场信息提供、采供双方沟通平台和桥梁的作用,为纺织企业了解外国市场、流行趋势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时尚创意唤醒本土设计力量

  原创设计区今年首次亮相织交会,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集中展示国家级著名设计师、大朗本土新锐设计师的代表作品。

  参观期间,杨纪朝一行也颇为关注大朗的设计创新能力。他希望大朗把握现有的优势,进一步打响大朗品牌,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入交织,展现出毛织产业最前沿最高端的技术与产品。

  大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设计作品集“高大上”和“接地气”于一体,展示了最新的设计理念、产品和2015/2016毛织服饰流行趋势,不但宣传了大朗毛织,掌握业界的发展驱动,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设计水平,也进一步掌握时尚话语权。

  作为中国毛织重镇,大朗始终致力于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设计创新和毛织电商的融合来推动产业向前发展,设计创新和毛织电商就好比杠杆的两端,将会撬动大朗毛织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性。杨纪朝感慨地说:“毛织插上了电商和创意的翅膀,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随着织交会影响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中外客商抱团参展。今年,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绒毛纺织企业首次参展织交会,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参展获得更多有效的商业信息,扩大内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小梅参观了织交会主会场。她鼓励本土企业要树立信心,开拓国内外市场,也希望首次参展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与大朗毛织资源优势进行互补共同发展。

  延伸阅读

  大朗毛织要做好三道“加法题”

  今年,大朗镇委、镇政府顺势而为,借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大力做好“毛织+电商”、“制造业+机器人”、“服务业+品牌”这三道“加法题”,促进大朗毛织产业从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大朗毛织产业的“升级版”。

  “毛织+电商”——今年,大朗设立200万元的毛织电商专项扶持资金,鼓励近200家企业上线“大朗毛织”阿里巴巴“淘工厂”专区。大朗电商产业中心被市政府认定为“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大朗产业园”,并获评“中国毛织服装电商品牌孵化基地”。

  “制造业+机器人”——如今全镇数控织机使用量已近5万台,集聚了近20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和近100家数控织机销售企业,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工人数量从2009年的超过12万人减少到现在的9万多人,产值用工比是2009年的2.1倍。

  “服务业+品牌”——大朗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30个,其中毛织名牌名标14个,并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大朗”和“大朗毛织”区域品牌进行了注册。如今,大朗毛衣出口意大利、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