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大朗镇库 > 新闻报道

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再造“大朗智造”新名片 东莞再出发之大朗

2021-06-03 10:32:15 来源:东莞日报

推动一批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市。打造松朗科技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区和东莞未来科学中心区。这是毛织名镇东莞大朗创新发展的新蓝图。东莞大朗镇的主政者们希望在科技创新的 内 核 驱 动 之下,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在“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大朗智造”新名片。

打响“机器换人”第一枪

关于创新发展,东莞大朗早已尝到甜头。在金融危机爆发那一年,大朗就是依靠创新科技改造传统企业,让濒临危机的毛织产业摆脱困境,被成为“夕阳产业”的毛织产业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嬗变。

我们都知道大朗不产一根羊毛,可他却缔造了温暖世界的传奇。在全球经济缓慢下滑的大背景下,毛织行业哀鸿一片,而大朗毛织产业却能经受考验逆市增长。

2008年的经融危机爆发,一些企业相继倒闭,大朗毛织产业被推倒风口浪尖之上。在最艰难的时刻,大朗镇打响了“机器换人”第一枪,大朗依靠骨子里那股闯劲,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卡。在危难之中,大朗的主政者扛起了转型升级的大旗。在征服的鼓励和推动之下,企业开始“冒险”购进电脑针织横机,一台织机相当于8到10个工人,24小时可不停运转工作,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机器代替人,劳力成本大大降低,毛织企业再次焕发生机。

为了推进转型升级,大朗还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毛织产业,推进信息化与毛织业高度融合,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大规模更新设备,进行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销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启动创新驱动“新引擎”

敢于尝试新技术,让大朗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凤凰涅槃。尝到创新发展带来甜头后,大朗的主政者们深知,在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下,只有再次启动创新驱动“新引擎”,大朗才能迎来新的机遇。

在大朗全镇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提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全镇上下必须牢牢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大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硕果累累。松湖云谷创意产业园获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迈科、创群、龙昕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有4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研发机构。

目前,大朗全镇拥有169家企业研发机构,2家市创新型龙头企业,5家企业获批省、市创新科研团队项目,2家企业获批市重大科技项目,散裂中子源也将在2017年试运行。可以说,大朗镇创新发展态势已具雏形,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以“科技+”为突破口

大朗从来都不是盲目地跟随者,在大呼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朗没有一窝蜂地跟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业改造,譬如说推动“毛织+电商”、“制造业+研发”、“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带”业等。

在今年的两会上,胡浩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强调,未来五年,大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发挥好散裂中子源这个国家级不可复制的科技优势。

拥有散裂中子源这个国家级不可复制的科技项目的大朗有自己新想法。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提出,要充分用好散裂中子源这个世界级资源,以“科技+”为突破口,发挥散裂中子源在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上的引擎作用,打造松朗科技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区和东莞未来科学中心区。

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用好散裂中子源做好“科技+规划”文章,在市委市政府打造“1+2+N”“创新轴-创新廊-创新网”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一园一群一中心四产业”为主导的东莞(大朗)科学城。即规划建设一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引进更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重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群;建设云计算中心,推动大朗进入“大数据”时代;发展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四大配套产业。

打造科学城,仅是大朗对于以散裂中子源为核心的智慧产业先行举措,科研结果更是急需转化为生产力。依托散裂中子源的集聚效应,大朗力图把科学城打造成大朗乃至全市原始创新能力的动力源、科技企业孵化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加速科学技术向产业技术转化。

这其中,包括积极谋划和吸纳一批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科学装置和实验室,重点引进中子科学、先进材料、高性能计算、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国家级实验室,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更需发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培育单位松湖云谷的示范带头作用,围绕“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孵化链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

“制造”要向“智造”转变

闻名世界的大朗毛织之所以能够走出金融危机,并焕发生机,得益于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接下来,大朗将继续推动数控织机高覆盖,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积极引导毛织企业申请技术改造资金,鼓励企业开展设备更换和技术更新。

“大朗毛织”要想继续引领行业,离不开科技创新。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产业支撑,必须把加快科技创新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大朗毛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大朗制造”迈向“大朗智造”。

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势发展“机器人先导”计划,用好市每年2亿元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重点鼓励电子、机械、纺织、物流等行业领域开展机器人应用示范。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进行智能技术改造,提高智能化水平。

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还强调,要推动发展3C装备制造业和“工业母机”类制造业,力争年内引进1至2家优质机器人企业,努力打造覆盖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时引导企业重点突破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技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为推动大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大朗还出台了《大朗镇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希望利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现“机器换人”计划。

到2020年,大朗力争全镇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镇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另外,在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现“机器换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0万元/人以上;建立特定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突破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瓶颈,成为机器换人示范基地。

松山湖高新区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大朗要做好对接松山湖的文章。同时,大朗还要做好对接深圳的文章。大朗靠近深圳,如何把深圳高新科技产业和优质规模企业引入大朗,这是大朗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的。

构建创业创新支撑平台

科技创新需要有人才支撑,在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大朗将以“环境优化年”为工作主题,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将大朗打造成为“创业之城、创新之都”。

大朗镇委相关负责人在全镇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指出,大朗每年“双创”资金不少于300万元,接下来将加快构建创业创新支撑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

在建设“众创平台”方面,围绕“3+2”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以“空间办公+空间活动+系统服务+孵化投资”为主的众创平台,力争到2016年中新建成2个众创平台,到2020年底全镇众创平台达到10个,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

同时,还将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营造宜工、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基础支撑。补齐城市功能配套短板,推动大朗新图书馆、展览馆、中国毛织文化博物馆、文化馆、体育公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四馆一园一中心”的规划建设。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