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东莞市大朗镇的“产业提升年”。年初,大朗镇提出要向“山羊”学勇敢、“羚羊”学团结、“驼羊”学忠诚,争当“三羊”勇创一流。在全镇努力下,大朗实现了第一季度“开门红”——生产总值48.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1%,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同时,大朗还成功蝉联“全国文明镇”称号。
接下来,大朗镇将围绕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调研大朗讲话精神,做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先行效应的放大、促进民营资本与创新成果相结合、新成长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扶强壮大、整合资源招引大项目等“四篇文章”,力争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商改基层综合监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三个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放大商事改革先行效应
2012年,大朗成为了东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镇,此后该镇一直勇当商事改革的排头兵。今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大朗工商分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作为广东省4个商改试点之一,大朗镇率先实施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等11条改革措施,探索推行住所信息申报制,主动提出登记窗口“5115”服务承诺,为东莞商改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先行经验。
去年,大朗探索推行住所信息申报制,建立了“一个基础、五项举措”的“1+5”大朗监管模式,优化“宽进严管”的营商环境。住所申报制实行以来,全镇新增市场主体6618户,其中今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1409户,同比增长20.5%。
“大朗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上先行一步,收获了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的成效。”4月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调研大朗时表示,这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接下来大朗要在协同监管上继续探索经验,同时真正激活新增市场主体,努力在放大商事改革成果上先行一步。
对此大朗提出,继续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短办事时限,力争在“三证合一”上先行一步,创出经验。同时,大朗将继续推进商改后续监管,加快完善联奖联惩、信用约束机制。要逐步将治安、出租屋管理、计生等监管内容纳入商改后续监管平台,并在社村一级整合一支综合监管队伍,创新基层网格化管理,努力打造成营商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廉的地区之一。
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技改
今年大朗“1号文”提出,将强力推动工业技改,推进毛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机器换人”,争创“机器换人”政策红利,提高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毛织业作为大朗的特色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早在10多年前,该镇便鼓励企业引进数控织机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目前,全镇数控织机使用量近5万台,共节省人力约10万人,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毛织业是大朗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如今大朗正在加速形成的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中,就活跃着大朗人创业的身影。大朗人通过开毛织厂,生产数控织机等设备,经营毛织服装店、毛织网店等广泛参与到毛织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
徐建华在调研时指出,大朗镇相对比较富裕,老百姓创业的资本条件较好,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比较雄厚的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大力参与发展民营资本;同时,要通过引导民营资本与创新成果结合,促使老百姓财产保值增值。
接下来,大朗将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为企业搭建融资信贷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探索设立大朗扶持毛织企业金融授信风险补偿资金,引导全镇280亿元民间资本积极转化为民间投资,重点投向科技创新成果、先进制造业、毛织企业。此举一方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也让沉睡的民间资金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真正实现富民惠民。
扶持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的春风,为大朗成长型企业带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去年,台资企业信易公司投入600万元实施“机器换人”,对塑胶成型辅助设备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减少用工的同时增加销售收入2400万元。为此该公司今年计划增资扩产5000万元。
伯朗特公司是一家专注注塑机机械手、冲压机械手、压铸机械手、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去年,它成为新三板全国扩容后首批挂牌企业,创造了一段资本市场的“神话”——公司原始股本1000万股,发行价1元/股,市值1000万,增发后股本达到3450万股;4月8日收盘价达39.65元/股,市值13.7亿元。
徐建华实地走访了伯朗特公司。他指出,大朗要更加重视培育新成长的创新型企业,要借鉴深圳成功经验,通过入库、建档和服务,努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成为生力军,增强地方发展后劲。
对此大朗提出,要继续在企业服务上下功夫。接下来,大朗将严格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每人挂点联系2—3家重点企业,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挂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发展难题。通过深入基层,摸清家底,按照入库、建档、跟踪、服务的流程,加大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用水、用电、融资、社会治安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推动一批中小微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同时,大朗还将加快推进“制造业+机器人”,力争建立一批产业孵化器,为企业扎根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推进大朗的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壮大发展;加快建设东莞(大朗)科学城,在“一园一群四大产业”的基础上,建设云计算中心,推动大朗进入“大数据”时代。
盘活资源招引优质项目
围绕“产业提升年”工作主题,今年大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招大引强,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第一季度,大朗3个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20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1%,进度排名全市第二。
同时,大朗还加快日本住商冷链项目、顺丰等优质项目洽谈进度,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吉之岛。据统计,大朗第一季度新引进外资项目5宗,增资扩产项目1宗,合同外资46.42万美元;新签项目4宗,合同外资869.41万美元,同比增长89.75%,合同外资超100万美元的项目2宗,包括斯穆特(中国)科技有限公司732.01万美元、东莞怀辉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103.15万美元。
徐建华指出,大朗“强镇”目标要通过招引重大项目来实现,为此大朗要重视土地资源整合,备好连片土地,为招引大项目做好准备。
对此大朗提出,继续在资源整合方面下功夫,瞄准提升土地容积率、“三旧”改造,探索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向高空发展的办法,统筹整合连片土地,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强化资源保障。同时,要建立完善整治“两违”的长效机制,尽快回收经济效益低的土地,进一步盘活资源、提质扩容。
招引大项目既要狠抓资源整合,也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朗提出继续优化“宽进严管”营商环境,把大朗打造成为营商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廉的地区之一;同时加快推进项目投资直接落地改革,努力提升企业投资服务的行政效率。
【大数据】
第一季度生产总值48.5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长11%,在三大产业占据48.5%;1-4月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20.3%;新增市场主体2265户,同比增长30.7%。
1—3月,全镇进出口总额7.4亿美元,增长16%;其中出口5.2亿美元,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175亿元,同比增长13.7%;个人创业贷款同比增长45.5%。
1-4月批零业销售总额40.1亿元,增长23.7%。
1—4月,全镇工业技改投资达4.9亿元,占全镇工业投资的67.7%。3个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20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