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商事登记改革激发了投资热情和创业热情。以大朗为例,截至2015年11月底大朗登记在册市场主体共34570户,总量由改革前全市第十位上升到第七位,其中商改以来新增市场主体22277户,与商改前相比数量翻了一番。
大朗工商部门表示,“宽进严管”是商改的方向,接下来,该镇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后续监管新模式,确保市场主体健康有序成长。
大朗企业总量突破一万家
过去,群众要办理营业执照,住所证明是绕不过去的一关。要办住所证明,还得先准备好企业住所的房产证、村委盖章文件、租赁合同三个证明,这一关少则几天工夫,甚至还可能耗上一个月。
去年,大朗成为东莞市住所申报制的试点镇,申请人无需提供繁杂的证明文件,自行填写相关信息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即可办理登记。今年,大朗又实施了“三证合一”进一步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如今“一天办好营业执照”,成为了大朗人的“新常态”。
大朗工商部门表示,简化了登记手续后,大朗群众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市场主体数量也水涨船高。据统计,商改以来大朗新增市场主体22277户,目前全镇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34570户,总量由改革前全市排名第十上升至现在的第七位。同时,大朗企业总量也首次突破一万家。
借助互联网强化部门联动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市场监管手段,实现“宽进严管”是东莞市商事改革的方向。在强化后续监管方面,此前大朗提出了打造“市场诚信体系”,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网络,让企业信息更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信息共享互通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前提。大朗工商部门表示,大朗将结合时下热门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思路,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后续监管”的新模式,以解决信息不通畅的问题。
大朗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大数据+后续监管”模式就是把市场主体工商登记信息,譬如供水、供电、税收、社保、劳动用工等基础信息整合到现有协同监管平台上,通过建立数据计算模型,设置合理性阈值,通过数据的关联性和合理性分析,解读数据背后的市场主体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发现问题和采取相应处理手段。
今年9月,东莞市协同监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但该平台目前仅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基础。大朗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朗将以该平台为基础,探索加载税务、社保、供水供电等基础信息的可行性,实现各部门联动监管。
大朗工商部门表示,借助新监管模式大量监管资源,将从对市场主体登记事项的浅层次检查中解放出来,重点投入到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竞争、商标广告违法等工商核心环节,强化对市场主体深层次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