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镇编织达人万贡学擅长制作龙狮麒麟,他每年编织上千只“狮子头”远销海外,在坊间拥有一定知名度。2015年3月3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岭南杯”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万贡学两件作品分别获得银奖和精品奖。
夺得两项国家级大奖
2015年3月3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岭南杯”比赛中,大朗草根编织达人万贡学成功捧回两项荣誉。他的原创作品《醒狮(英雄)》荣获了中国民间工艺银奖,《客家麒麟》获得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奖。
“纯手工制作是《醒狮(英雄)》的最大亮点,从设计到扎架再到装毛,整个创作阶段历时3个多月。”万贡学介绍说,他把狮子的头角设计成了老鹰形状,在狮子身上又增添了4只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头鱼身,这给传统醒狮增添了不少灵气与祥气。也正是这活灵活现的特点,作品独特的设计打动了评委,让其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民间工艺银奖。
记者获悉,在大朗编织手工业界,万贡学做的狮头不拘泥、不局限,根据材料、客人需要,辅以自己见解加以创作,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总受到业界好评。
对于此次获得的荣誉,万贡学说,这是对他十几年“龙狮”生涯的一种肯定与鼓励,今后他会继续用心、尽心地做好每一只狮子头。
万贡学认为,时代在变迁,要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醒狮文化,重要的是继承同时不断创新。“只有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推陈出新,醒狮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广阔。”万贡学说。
产品远销海外
18年前,时年17岁的万贡学只身前往佛山拜师学艺,两年后他学成出师,带着手艺来到大朗镇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家民间工艺作坊位于金朗中路,面积仅十余平方米,里面摆满了款式各异的狮子头、娃娃面具、铜锣皮鼓、灯笼彩旗等手工艺品,洋溢着“草根”味道。
然而,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每年却向海外出口上千只“狮子头”。据统计,十多年来,万贡学一共制作了30多条龙和3000多只麒麟、狮子。“第一次编织的龙并不像龙,感觉更像是鳄鱼。”万贡学想起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今,万贡学的手艺可谓名扬海外,他编织的龙狮远销英国、美国、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此外,他在香港更是业界的风云人物,提及昌华狮鼓,业内人士大都知晓,还有三个论坛免费为其做链接,在世界龙狮讨论区,昌华狮鼓工艺行也有专门用于产品展示的一席之地。
据悉,大朗镇每年都会举行龙狮大赛,大井头社区的舞龙和巷头社区的舞狮更是久负盛名,基本上大朗每个村都有到昌华狮鼓工艺行买过狮鼓工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