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莞库 > 大朗镇库 > 新闻报道

干群见面多了,隔阂少了 相互理解多了,怨气少了

2021-06-10 08:53:11 来源:东莞日报

在全省推进会召开之后,东莞市迅速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东莞市《关于建立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

2014年11月13日,市委常委会对驻点联系群众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后,全市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随即全面部署启动。至今,东莞开展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已整整两个月。

两个月来,东莞镇街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镇里干部和群众见面的机会多了,存在的隔阂少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多了,怨气少了。慢慢地,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巷头社区是一个位于大朗镇中心区的经济发达社区。2014年社区集体总收入7357万元,先后获得“东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中国毛织第一村”等称号。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巷头社区的不少村民眼里的镇干部永远是这样一个形象:成天忙于发展经济,要么是在开会,要么是到处找项目。对他们而言,群众和干部的距离总是隔着一层纱,看似很近,其实很远。

“很少和他们见面,顶多是开会的时候看到他们,接触不多”,但自开展驻点联系群众工作以来,村民陈汉明见镇干部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

2014年12月9日,大朗镇主要领导带领驻村团队来到他家中,开展走访活动,听取意见建议。他反映了大朗车站门口车辆乱停乱放及非法营运问题,很快得到整治。

相比问题得到很快解决,陈汉明更看重的是镇干部下来的次数多了,和群众见面多了。在他看来,群众对干部的印象如何,很大方面是见面多不多,接触多不多,这就好比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如果平常联系不多,再亲的亲戚、再好的朋友感情也会变淡。

据介绍,自2014年12月9日首次“驻点日”以来,巷头社区主动配合驻点团队做好服务联系群众的各项工作,该社区共开展联系群众活动6次,联系各类走访对象超过400人(户、间)次,收集意见建议120条次,已解决108条次,解决率为90%。

说起和群众的见面问题,大朗镇委委员陈慧娟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不理解,很大程度在于见面少、沟通少,由此导致了干群关系有隔阂,工作很难开展。由于自己平常和群众接触的机会多,对群众的诉求相对比较了解,深深感受到群众与镇干部见面沟通愿望的迫切。“很多问题,一见面,说开了,就好办了,隔阂也就消除了。”

记者在大朗镇的一张服务联系卡上看到,成员组成也是很有考究,里面不仅有镇领导,还有经济、公安、产业甚至学校等部门负责人。对此,大朗镇党政人大办主任、驻村成员曾悦表示,镇里在组建驻村团队时,就充分考虑了群众诉求,注重以最高效率解决好群众提出的问题。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