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刚过完春节,盈利时表业(东莞)有限公司就迎来了1200名新员工。相比去年此时,公司算是圆满完成了招工计划,基本能满足全年的用工需求。
为此,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利瑞霞足足忙活了几个月。因为去年招工难,影响了公司的订单水平,因此她的任务更重了。除了要把新员工招进来,还要确保这些员工能留得住。
年后1200名新普工上岗
见到利瑞霞时,她并不像记者预想中的那么忙碌。1985年,她进入盈利时表业工作,至今已经30年了。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她,常和员工们打交道,被员工亲切地称为“霞姐”。
2015年春节刚过,霞姐和同事们招聘的1200名普工就到位了,这让她很欣慰,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招聘人数增加了,招聘难度反而降低了。
霞姐说,盈利时表业于2003年将工厂搬迁到东莞,此前,公司在惠州、深圳均有设厂。目前,该公司在东莞有超过3000名员工,其中约800人是管理层,其余均为普工,分别为冲床、锣床、磨光、包装、装嵌等十余个工种。
自从公司迁址东莞后,霞姐就感受到了招工的压力。“主要是因为东莞的企业多,而且有些人更愿意去电子厂上班。”霞姐说,相比于电子厂,公司的工作环境较差,在招聘中没有优势。
另一个原因是,盈利时表业位于大朗镇,离镇中心区较远,求职者更喜欢在相对繁华的商业中心工作和生活。
普工的数量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情况,去年年初,因为公司招人较难,导致一整年都处在用工压力中,“太急的订单公司都不敢接,因为怕做不过来”。
2014年年底,考虑到公司订单增加,用工需求加大,公司决定大量招聘普工。过年前,霞姐和同事们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招聘活动,除了确保原有员工能够节后返厂工作,还希望老员工能推荐新员工,当然,大朗镇人力资源分局也提供了一些帮助。
招到1200名普工,听起来轻松,霞姐和同事们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圆满完成招聘任务,就等于满足了公司的用工需求。
主要靠老员工介绍新员工
五年前,盈利时表业(东莞)有限公司的员工数量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有3800人。当时用工数量大,主要是因为企业还没有购买半自动化的设备,全部都需人工操作。
半自动化设备解放了一部分人力,但是仍然有许多生产环节是不能实现“机器换人”。曾有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到盈利时表业考察过,表示目前还不能生产符合公司要求的机器人。
这几年,因为各方面的成本增加,尤其是用工成品增加,霞姐说公司的利润降低了,只好靠多出货实现“薄利多销”。“每年的用工成本的增加都超过10%”,霞姐说。
用工成本年年增加,但是招聘工作年年都得进行。
因为每年临近春节,都是员工流失最多的时期。所以每年春节前,霞姐和同事们都得进行摸底,确定多少员工年后不返厂工作,还给每个回乡的员工发放了一份招聘广告,供老员工带回家宣传,以吸引新员工前来工作。
每位老员工如果能在春节后推荐亲朋好友来工作,视工种不同可以发放200元到5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而新入职的员工也可以享受这一福利。半年后,如果新员工还在厂内工作,双方还能拿到200元到5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从霞姐的多年经验来看,老员工推荐来的员工更加稳定,流动性低,每年公司都靠这种途径招聘到了大量的员工。
改善工作环境吸引90后
新员工入职,视不同工种每月能拿到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工资。之所以工资出现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工种的工作环境、难度不同。目前,员工的工资主要采取绩效制,简单说来就是做得多赚得多,有些手脚快的老工人甚至可以拿近万元月薪。
除了靠工资吸引人,更需要靠企业文化这类的软实力给员工营造归属感。
在公司,工作满20年的员工将被授以奖牌,用以嘉许其对公司的多年奉献,更意在鼓励年轻员工向老员工学习。这块奖牌可不是普通的奖牌,而是由一两纯金打造的。霞姐在此工作满20年时,也拿到了这块象征荣誉的“金牌”。
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员工住在公司宿舍,其他员工均在公司外购房或租房居住,每天有大巴车在员工居住集中点进行接送。每年,霞姐还得帮员工子女申请公办学校的学位。
在招聘相对容易的时代,霞姐和同事们每天早上都看到有人在公司排队等待面试。现在因为招工难,霞姐不得不研究起90后的心思。
几年来,90后成了公司员工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群。“相比他们的父辈,90后没那么能吃苦了。”霞姐说,以前公司要加班,年纪大的员工都是抢着干活,而公司现在的90后员工不愿意加班,却要求高工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面对这种现状,公司做出了妥协。比如原来打磨工的工作环境差,现在进行了调整。在公司的招聘简章上,已能看到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照片,这是公司考虑到新员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特意加上的。
传统制造业不受求职者青睐
今年年初,有超过100位老员工没有返厂工作,新进入的1200名员工补上了这些空缺。但用工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七天、一个月、半年,是新员工流失的三道时间坎,半年之后真正能留下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公司的稳定用工。
“一个星期内新员工能剩八九成,一个月后可能只能剩七成了。”公司老板让霞姐讲讲作为老员工的经历,想让新员工明白老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但是霞姐拒绝了,“说这些都没用,我刚工作时一个月工资就几十块钱,每天都很累,现在的年轻人不懂。”
为了了解90后的想法,霞姐组织了座谈会和市场调查,大部分年轻员工都告诉她,“传统制造业不好做,更喜欢进入电子企业。”
“招人的竞争压力太大了。”霞姐说,年轻人不愿意进入盈利时表业这类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用工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这虽然是将来的事,但是霞姐已经做好了考虑,“未来肯定能实现机器化了,也不需要招这么多人了。”